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26:《时间地图》
读书笔记26:《时间地图》


勤/积/法/律/跬/步 


读书笔记26:《时间地图》

1.所有的理论都是暂时的。

任何企图把握整个现实的故事都具有惊人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是持续的,从亘古到当代;我们的生活是联系的,从太阳系到宇宙。所以,我们尝试去寻找贯穿整个历史背后的主线和脉络。用一种充满理性和野心的视角。

时间,对我们意味着差别。哪怕只是今天和过去的差别。那如何解释时间的开始?如果存在造物者的话,那么一个新的开端总会意味着一个更早的开端。如果去问有神论者,神从何处来,问题就产生了。我们的知识,本质上是有限度的。即使现代科学能研究清晰宇宙诞生之后的发展,但是也不得不在宇宙开端上选择怀疑论的立场。

宇宙诞生在大约130亿年前,关于一切的开端,我们除了说出现了某种食物之外,便没有更多的了解了。然而,从大爆炸开始之后,一秒钟还不到的那一刹那开始,现代科学能够根据大量证据提供一个精确的故事。所以,万物的开端是无法解释的。

虚无就是虚无。

我们目前接受大爆炸理论的原因在于宇宙背景辐射,无所不在各种方向都有的辐射能量。于是,在我们不知道是否有空间和时间存在的130亿年前,在某一点上,能量和物质迸发出来,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早期的极高温爆炸,到降温之后的逐渐稳定,宇宙中出现了实体(质子/中子/光量子/电子)和力(引力/电磁力等)。又过了几百年,当宇宙温度下降到质子和电子能够稳固结合成原子时,宇宙的物质电荷呈中性。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停止了,而宇宙射线在宇宙中自由流动。

从虚无中爆炸,便是我们目前所相信的创世神话。

2.背景知识

除了爆炸的膨胀力,第二种大范围的力便是引力。引力是维持复杂实体能源的根本源头。引力对物质和能量同时施加作用,从而造就了宇宙的形态和结构。于是,恒星产生然后燃烧,大的恒星在超新星大爆炸中坍塌并产生了大部分的复杂化学元素,小的恒星则慢慢燃烧,直至冷却。正是恒星的诞生和衰亡,在最终形成了我们所居住的化学物质更为复杂的宇宙。

太阳包含了太阳系中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物质,不过我们需要关心剩下的千分之一,因为正是从这些微小的残余物中诞生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星球。散落在太阳周围的物质围绕其运行,大概是从45.6亿年前开始,由于碰撞和万有引力,物质聚集成块状并在每条轨道内只留下唯一的一个。地球形成之初是熔融状的,质量较重的铁元素等物质沉到核心,较轻的硅元素等物质则在表层。于是,随着地球的冷却,我们拥有了一个以铁元素为主的地核和一个硅化物为主的地壳。这是四十亿年前的地球,内部结构和当下一致。而地表和大气经历了一个足够漫长的变化过程,才变成当下的模样。话说地球有液态水是因为卡位卡的好,不至于太热沸腾或是太冷凝结。

3.生命和进化

仅从新陈代谢或者再生都无法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生命定义,唯有二者共同作用下的新层次的复杂性才是关键。毕竟,宇宙总体趋向无序,生物达到的有序性令人赞叹。薛定谔有一句名言——似乎每个生命都拥有令人吃惊的不断从它周围环境中吸收秩序的能力。所以,越简单的结构出现的越早;所以,恒星比昆虫简单。

从化学物质到生命体都精确的遗传,仍然缺少关于生命起源的完整理论。我们只能大概的推测,地球历史的早期,有机化学物在几十亿代之后,通过化学形式的自然选择,形成了更为稳定和复杂的有机化学物,然后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早的生物体的产生。

生命由族群的幸存者传递,繁殖是辨别一群生物是否是一个物种的标准。而繁殖中个体的随即变异和对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淘汰产生了“进化”——对环境的更好适应。幸存者往往是能够更好适应环境的个体,而繁殖如果从数量和存活率来说,往往是有利于幸存者的。也即具有更能适应环境的差异的个体,具有更多的繁殖可能性。

不过问题在于要理解其中大多数过程具有随机性特征,再推一下——进化的不是个体,而是物种。而且进化速度并非恒定,当环境或气候迅速变化,物种会进化得很快并趋于多样性。现代生物学还证明了达尔文的另一个想法——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都有联系,人类到香蕉到变形虫,当今的所有生物体都来自同一个祖先——或者只进化了一次,或者只活下了一个谱系。

细菌的优势在于,简单实体比复杂实体更加容易创造和维持,并更加持久和数量众多。但是复杂实体和简单实体的差异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大,我们的近亲不仅包括黑猩猩,还有阿米巴以及圆虫。

在生命进化的同时,地球本身也在进化,二者在很多关键点上相互关联。在不断变化的地球上,基本的单元便是特定的物种。每个物种都有他们自己的历史,受到他们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的支配。每个物种的历史主要取决于该物种特定的生态翕以及它从周边环境吸收资源的方法。可想而知,环境对我们的塑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巨大的多。不禁想起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地理决定论说,初读该理论觉得好像用中国周边的地理说明中华文明发展的特征很奇特,没有接触过,不过这几年倒是越来越觉得这个比较靠谱。

4.高级动物是因为集体知识

人类对能量控制能力的增长,塑造着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历史。当然,控制能量的增加意味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化的增强,也意味着除了少数被我们无意驯化的物种外其他物种的灭绝。假如把时间拉大到十万年或者更长,我们将发现,人类的出现和其他物种的大灭绝是同时发生的。

                                           ——题记

我们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假如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一切,我们身边的人造物中,我们能发明多少呢?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在极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许多代数百万人的知识积累。

因为改变才会产生历史,所以其他物种其实没有历史。而人类的特殊之处在于,人类逐渐积累的文化适应能力能够补充其生物上的适应性:通常,为了短期内取得食物/交配/领地等收获的生物学驱动力与通过不断增长的复杂的文化活动以满足这种内驱力的理智活动前所未有的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集体知识改变了一切,集体知识赋予了人类历史,因为它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可以利用的生态技能发生了改变。

虽然集体知识(包括语言的创造)就像任何创造过程一样不可知,但是在长久的发展中,也有两个核心的要素,第一是信息聚集的容量和种类,其次是信息分享的效率和速度。

于是,伴随着人类的扩张,是集体知识的积累,是对生态圈的破坏和创造,我们的历史具有更大杀伤力的一面。

5.全新世

一万年前,我们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类驾驭自然的一道关键门槛,称之为全新世。整个世界的活力体现在人口上,全世界的人口从一万年前的六百万到五千年前的5000万。

造成这一切的,便是农业的技术和生活方式。

农业依靠的,便是称作驯化的基因工程——人工淘汰选择喜欢的物种,进而提高生产力。也就是从捕食到共生。在农业社会中,驯化的植物通常比驯化的动物更重要,因为处于食物链底层的生物体能够最有效的转换阳光的能量。(不得不强调一下太阳能的重要,如果没有其持续不断的注入能量,地球当为一片死寂。)人类尝试过的物种中,只有少部分通过测试与我们共生。实际上,动植物是否得到营养是否容易驯化,不仅决定了早期农业地理的分布,也是以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我们驯化的标准,是植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能在不同条件下种植,是动物必须是群居型/能大群集中喂养并且形成社会等级/服从人或其首领。

有趣的是,从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人类过着的是一个人口增长缓慢/有限冲突/有限生态影响的早期农耕生活,这是一个相对和平由小型农村共同体组成的世界。我们对其并不太关注,即使它的时间长度和我们最近经过的五千年一样长。没有改变和发展的时间便不能算作历史,而改变和发展不够迅疾重要的历史也无法吸引我们的关注。

下一章便是早期的社会了,五千年前开始迅猛社会性远远胜于以前的所有世代。这也是我常常想的,我们很多本能其实无法适应这个在五千年内改变丧心病狂的世界。无论是技术,心理,社会性,我们都面临着新鲜出炉的冲突和挑战。

无论如何,人类的历史足够的残酷,残酷到用学术性的语言依然能感受到的冷厉和荒凉。也许,我们只是足够幸运罢了。或者,去除情绪,我们只是因为看到太少而觉得幸运。

6.国家的诞生

大约五千年前,国家出现了。标志着从个人关系向非人格权力、从对自然的权力像对人类的权力的重大转型。人类第一次学会了如何鞠躬、奴颜婢膝、下跪和磕头。主要矛盾现在是内部矛盾了。毕竟,人类仅剩一万人口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的人类,比之前强大太多了。至少做到了在地球生态圈的顺昌逆亡。

对于国家,自上而下的论点强调强制因素,精英保护和剥削底层,二者共生。自下而上则强调社会的发展而需求国家式的结构,整体的有效统筹大于部分,所以我们形成国家的逻辑颇类似于昆虫群居的形成过程。从作者的观点来说,自然是将两种论点相结合来看待国家,不过,我们可以有一个对于大型权力结构出现的前提的清楚认识——需要人类、物质、智慧的巨大积累,需要对这些资源的新管理、控制方式出现。

作者在论述农业的技术革命时提到,男性代替女性务农迈出了性别不平等的重要一步。思及当下,上世纪两次大战让女人回到工作和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便也是女性主义迈出的重要一步。

于是,积累和农业技术进步产生了一个之前木有的问题——剩余产品。对其的分配很快就变得不平衡了,由此出现了权力和财富的梯度,剩余产品开始供应享有特权的专业人士——工匠/商人/武士/祭司/文书以及统治者。文字所需的技巧使之一直局限在精英团体的内部,精英从这种密藏的信息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文字将数以百万计人类积累的知识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

虽然生产能力提高原则上提高了所有人的生活标准,不过物质财富倾向于自我堆积一个金字塔型。毕竟,随着人口密集增加,人类需要组织和协调,这就意味着将权力让于组织者。而组织者就利用这个权力为自己获取与他们控制的共同体一样多的利益。于是,不平等,于是,等级。比如说,幸福与营养的状况透露着登记制度的信息,因为精英总是比被他们统治的人生活的要好,他们的特殊物品和服装类型也暗示着主人的较高地位。

一开始权力来源于准许,然后,逐步过渡到源于强制。毕竟,国家的一个鲜明特征便是——国家能够系统地大规模地实行强制。开一下脑洞,最早的国家形式,大概是一个养的起一帮跟班和一群打手的酋长吧。当然,早期的国家很虚弱,所以经常动用暴力。因为生杀予夺的权力和控制大量人口日常生活的生命有所不同。控制大量人口的生命和生活节奏,便是接下来的国家的主要副本了吧。去规训惩罚,去驯化,直到自我驯化。

处在等级制度最底层的是奴隶和其他属民,如果用机械学术语说,这是因为人是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高效转换器,如果负担的起,奴隶肯定比家畜更值钱。强制劳动和奴隶在农耕文明有各种形式,人口就像如今的石油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为了容易控制奴隶,奴隶一出生就与家庭分开,被人为的像家畜一样保持一种幼稚的依赖状态中。

相应的,等级制度往往意味着父权制。对其的解释有一个简单的推理——因为在家庭中,男人不如女人那么至关重要。男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因为当时的家庭中男人不如女人重要,从而有更多机会从事专门的工作。

对于其他国家出现的结构,我觉得作者的论述很有意思。立法,任何一个复杂的社会可以利用他来协调数千至数百万人的行为,以确保他们及时纳税。军队使国家能够调停内部冲突,更有效的收取税收。嗯,收税可是国家和之前社会的最重要区别。总而言之,当剩余产品足量人口这些条件满足时,一个收税的共同体——国家诞生了,精英阶层在其中用武力和威胁掌控剩余的资源。这样的共同体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最常见的共同体。

7.缓慢增长

面对历史,如果我们让细节模糊,放眼打量,则虽然世纪转瞬即逝,文明兴衰更替,但是文明一直在缓慢的昌盛,一直变得更广博更复杂。但也是由于生产力的缓慢增长,一切农耕文明似乎都逃不过马尔萨斯循环。

在农耕文明,积累和创新的缓慢导致了最有效的增长永远是对外扩张,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后果。比如收取税收的精英不得不专注于强制和管理,而不是关注于生产。简而言之,他们必须成为财富的榨取者而非生产者,所以治国之道优先于经济考量。将生产资源从家庭转移到精英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宗教/法律和肉体的共同胁迫支持其权利主张。也即不平衡交换的寄生。

在这样的世界里,男性精英们深知自己应当主要学会胁迫的技巧,而不是学术或商业行为。这种态度使得那些精英们以一种工业社会少见的不知羞耻的精力从事暴力。东方的精英们则更专注于强制。因为强制的行政和法律形式就经常比肉体的强制更能够赢得威望,野心勃勃的东方精英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而不是狩猎上。但是他们学习的是统治而非农耕或是经商。

对于农耕文明的收税方式,许多古代作家非常关注并渲染鼓励不要过于掠夺成性,要采取比较可持续的税收方式。于是这样的社会,往往是进行生产的人缺乏财富教育和尊严,拥有财富教育尊严的人则对生产工作一无所知。所以,整个农业社会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增长的最优策略永远是征服。相应的,在农耕文明的时代,创新的源泉经常是位于区域交换网络枢纽附近的小国或者城邦。但是即便商业促进了交换,但只要收税的精英们把持着政治制度,那么商人和收税者们因为后者的贪婪和暴力倾向所产生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最后,便是缓慢的进步,伴随着人口规模超过生产力的极限,于是崩溃,而创新总是赶不上人口增长的节奏,于是,一次又一次的马尔萨斯循环。当然,每一次都有所进步。

8.现代革命

于是,技术,更大的交换网络,新的结构,终于在某个临界点之后让我们进入了现代。

理想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财富分配会比传统农业世界还不平衡,土地的商业化将财富的梯度拉得更大,因为大多数无产阶级不直接有像土地这样的生产资料。把农民逐离土地是为了让大量的人口像商人一样去关注效率和生产效益。他们不得不更加勤奋工作,只是为了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活下去。有产和无产,在原始积累的早期过后逐渐形成,是一个残忍的损人利己的过程。

资本主义极大的不平等,有助于理解资源转移不在像农业时代一样通过收税,而是通过市场。失业的威胁,远比奴隶制度和鞭子更有效。雇主普遍把失业和贫困看作是对工人勤奋工作的一种有益鞭策。相应的,国家动用武力主要是为了维持法律和所有权结构,以保护财产集中在某些人手里。

人类目前消耗掉了通过阳光与光合作用进入生物圈的能量的四分之一,所以伴随着人口增长的乃是其他物种的灭亡。相应的,国家的规模/强盛/复杂必然与背后支撑国家的资源总量相匹配。(顺带一提,上个世纪我们在战争中死亡了至少一亿人,超过了以往所有世纪的总和。)

现代革命,在数百年里,摧毁了已经繁荣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以前早期社会无法想象的水平;另一方面,现代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随着钟表计时的出现,他们不再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此外,他们也并不清楚为谁在工作,因为工作不再和生活直接相关了。同时,亲属网络和传统社会角色的衰亡,个人关系逐渐变得随意、匿名、转瞬即逝,都让现代人难以有对价值和意义的明确感受。对于这些现代生活的微妙变化,涂尔干称之为失范。

值得一提的是,日立和钟表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他人的行为而非自己的身体或是四季昼夜的节奏,它们测量的不是心理或生物时间,而是社会时间。

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而我们野心勃勃的用科学去建立各种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普遍原则。因为变化正在加快速度,所以决定性的变化只能发生一次,率先现代化的地区会有极大的优势,而对于其他地区则有一种被迫现代化的感觉。

接下来,大多数人完全依靠市场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社会出现了。

于是,伴随着经济革命的是政治革命。

公民组成的军队让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合法的,而选举政治迫使国家考虑更为广泛的人口众多的部门,至少部分表现自己代表人民。

更加强大的国家和其对法律和法院的有效控制让现代货币体系得以产生。而现代国家也开始更有技术含量的干预和旁观企业。

国家对公民生活的规制进入新的阶段。国家要求儿童离开父母接受强制教育,要求取得个人的详细信息,从收入到宗教信仰,并且详细规定我们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

生产力革命,政府革命,个人规制,便是现代革命的开始。

9.信息时代和扩大的财富鸿沟

一次又一次的浪潮,第五次浪潮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导,第六次浪潮由遗传学和电子技术主导,并汹涌至今。信息时代,是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在这个信息时代,个人与企业的界限被抹杀了,生产和服务不断通过网络进行重组,信息的控制和运动也许变成了唯一一个最大的工业部门。2000年的时候,许多国际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许多大国等值,而这些企业都是与信息有关的。不得不说一句,完全受限于义务教育提供信息的我,对这些信息太不敏感了。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如何对待丰富的产品,要消费产品,就要抛弃旧式的勤俭节约精神。消费主义成了新的伦理指向。另一方面,强大的生产能力使精英能够通过大规模的小恩小惠而得到底层的忠诚。为了让消费循环下去,一些学者的答案是维护和支持现有的市场。于是,消费成了一种美德,于是,广告商成为新的教士。

虽然这是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但毕竟是以不平等的结构为前提的。现在的信息,可以证明两件事——一,资本主义有能力生产丰富的物质财富;二,它不能平等的人道的可持续的分配财富。

10.未来

讨论未来是愚蠢的,因为未来不可预言,因为现实的本质就是不可预言。

为了支撑现代资本主义的巨大等级结构,在全球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资源消耗的数量直线上升。可是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依靠持续增长而生存的,真是高速上面不知油箱什么时候空而前后左右都是大车的感觉呢。

不过我们肯定要对消费主义进行反思,也肯定要对饥饿贫困线的人群进行帮助,反正欧美高富帅已经被恐怖组织整的很爽咯。当然,如果我们走出太阳系,那迄今为止的一切不过是人类历史的第一章,额,甚至第一节。

无论如何,读到这里,这本书也告一段落了。



愿大家都能生活顺遂,法内求平。


扫一扫关注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 | 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教你九分钟读完人类史
作茧自缚:人类早期国家的深层历史
物义原理
地球从一级文明进化到十级的全过程,太令人向往!
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假如全世界的穷人都消失了,只剩下上层精英,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