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线条、丑书和性冲动

(星空/梵高)

帮主:“打字很累。”

晴日共剪窗 程璧 - 晴日共剪窗


最近,高考成绩出来了,全世界都在忙着为孩子选一个好学校好专业,真不知道,高考什么时候能成为一件平常的事情。


高考那天,我大临帖帮出了一套《2017高考书法真题》,试卷的最后一道论述题,有不少朋友进行了作答,但仅有两位考生得到了分数,一位100分,一位0分。


得100的考生因为确实写得非常真诚,同时语言犀利:“没啥艺术天赋,装啥逼书法家!”


每一个字都是掷地有声,敢于公开评价自己缺点的朋友,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因此,我们破格为其评100分,这位考生也因此获得了本次考试的第一名。


另外得零分的朋友认为出题没水平,我们思考再三,认为老兄显然是被这样一个娱乐贴激怒了,想必老兄本在网上看了无数书法知识与秘籍,进来一看居然没一个正经题,一身的才华,竟被如无用武之地,亵渎才华、斯文扫地,想来简直岂有此理!


也因此,我被逗乐了很久……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会点书法,有时候是也挺郁闷的。



突然想到了有人说郭德纲的相声没有教育意义,总是搞笑!郭德纲说谁听相声是为了受教育?不搞笑的相声才搞笑呢!同样的,在社交媒体上非要卯着考进中央美院的劲儿,也真没劲!


不过好在数据是最真实的,我可以看到,绝大部份书友看完会心一笑,有也朋友看懂了此题的内涵,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回复。还有人转给了朋友,居然有人还转给了我,哈哈,绝大部分人是明白人。


做人不松弛,境界上不去啊,总会被琐碎羁绊,吃饭板着脸,喝水板着脸,上班下班板着脸,拉屎撒尿也板着脸,是无法突破“吾乃正经人儿”的设定,还是面神经麻痹?



曾发文说,启功先生书法难臻大师,但人格魅力、治学精神与学术厚度却有大师之境界。淡然从容让人折服,被迫害,被造假,被……总是可以用一两句自嘲回应。


能自嘲的人,有时正是自信。松弛的状态下,才可能接近内心深处。


书法和做人类似,临帖就像治学,需要严肃,需要有紧张感,创作就像处世,需要松弛,需要自然。所谓的修养不是你能考100分,而是看懂了调侃也能淡然一笑。创作,也需要你站在更高处,忘法而生发。


每个人,都在带着内心的创伤长大,而最大的区别是有无自觉意识,没法关照自我内心的人总是像一个巨型婴儿一般咆哮着对现世的不满。


但说到底,淡定从容的处事其实太难,所以,不如先从书法上开始“松弛”。


如何松弛?我们先不说如何松弛的创作。从线条上看,线条存在松和紧两种状态。

什么是松线条和紧线条,其实来自于用锋,锋聚线紧,锋散线松,这便是原理和技法。说白了,中锋、束毫易于圆紧,侧锋、铺毫易于松弛。



比如王羲之的《行穰帖》中,“行九人”几个字就有一种松弛自然的感觉,似乎在不经意之间书就,线条边缘并不是光洁齐整,与第二行的细线条相比,显然是两种状态。



孙过庭用笔比较劲拔,总是有一种比较强的节奏感,不过即便如此,“麻绳“和“丝带”状的线条仍有细微的松紧对比。



米芾《盛制帖》中的粗细对比非常夸张,右边那些细腻的圆而紧的线条,需要让气息从指尖迸发出来,似胸中有一口真气不能泄掉。而左边曲折的大字部分,在完全洒脱肆意的感觉中完全铺开笔毫,相对来讲情绪会松弛一些,但激励的节奏变化和用笔调,米芾的书法还是相对“紧”一些。



其实小字的松紧相对比较难以察觉,但稍微大点的字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线条的变化,张旭《古诗四帖》中的“别”字的长弧线,就像是一个阴郁秋日里行走的男子,肩膀上的围巾在随风飘动一般,这一笔充分打开了笔锋,并且在行笔的过程中,笔锋出现了很多波动和锋面的变化,松弛的手腕和自信的心态才能呈现出如此自然而然的状态。



再比如,在明清时期,人们开始写更大的字,看何绍基的行书线条,感觉是不慢不紧,可以想象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何子贞睡意朦胧中想到欠下朋友的“笔债”,便坐起身,打了个哈意犹未尽的哈欠,蘸墨展纸间打好了腹稿,从容的写下了一对七言联,写完后端详五分钟,便让书童小李钤印后送到朋友府上,自己悠悠然的又抽起了袋烟,看着庭前......


仔细看这些线条,整体上的感觉,是松弛的。例如“高”字的长横,如果用当代实用书写的眼光来看,居然都写不直,但这种“不直”正缓解了大字长线横平竖直的乏味感,且不油滑、不粗野。细看之,粗细藏露的变化更有几分篆隶古意,高低起伏之间也具些许挺拔,犹如打开了横线姿态的新想象空间一般,让人会称道“行书居然还可以这么写!”



再往当代靠近一些,我们看到于右任的书法,线条也有这样的大气之感,相比之下,笔法上非常简单,似乎看不到我们读唐人小字书帖的那么多华丽的技巧,而铺面感受到的是大气,十分的大气,自由和自然。


而且,线条也不见得都是笔直笔直的,用一种松弛的手腕和淡然的心境成就了大道至简的书风。在近现代,顶尖的书家,在技法上似乎都在走这种大道至简的路数,比如弘一法师。



被当代吃瓜书友评为“丑书”之一的何应辉书法,其线条也是非常的松弛,松弛之下,有一种古意和厚重感,这种不以巧为美的书风,让我们看腻了华丽书风之后,似乎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另一位上榜“丑书”的名家,王镛先生书宗砖瓦简牍,其线质也具有厚重松弛感,没有去计较某一笔的得失,而是追求质朴、率真的拙味。


最后,关于松线条的几点总结:

  • 松是相对的,相对于紧。

  • 松线用铺毫,紧线用裹毫。

  • 松线边缘少见光洁笔直。

  • 不同的作品风格中,松和紧的程度是不同的,小字行草必然没有大字碑书松弛大气。

  • 看不懂所谓的“丑书”就咒骂,就像看到美人只有性冲动一样,属于实用主义——审美贫瘠。



◎本文首发于书法临帖帮微信公众号(lintiebang),欢迎关注。

◎文中所有图文版权皆属于作者斯唔嗯·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皇帝书法大赛】乾隆能活九十岁,与写小字有关
中国兰亭奖评委陈忠康老师:什么是俗?
书法家秦小宜——作品用笔老辣、线条遒劲、跌宕多姿、洒脱大气
颜真卿,文字的舞者
刘洪彪讲出了最不懂用笔的话
这些书法问题,陈忠康、肖文飞两博士也挠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