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二选一消失之后:多边博弈时代来临

来源|新浪财经
消失的互联网“二选一”
2010年,数千万电脑上装有360的用户收到QQ下线的弹窗,腾讯建起了中文互联网上第一座围墙。往后十余年,互联网行业战火不断。平台之间互相屏蔽把控流量已成行业惯例。
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支付、社交、电商等多个领域缠斗十年之久。2013年,微信无法直接打开淘宝页面。到底是淘宝不想当货架,还是微信不想给淘宝导流,谁也说不清。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分别掌握全网的商品和社交流量,成为后来二选一事件的常客。
同样在这一年,二选一不再局限在屏蔽入口,也不只是面向用户。2013 年 6 月1日,京东副总裁蒉莺春在博客上发文声讨阿里巴巴,指责天猫逼迫商家进行二选一。这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起电商二选一事件,后来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电商平台,你来我往都打过“二选一”口水仗。
2010年至2020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互联网平台二选一最疯狂的时候。作为直接提供服务和分配流量的角色,互联网平台可以对包括用户、商家在内的任何合作伙伴实施二选一,无论是还是技术屏蔽,还是流量倾斜,手段颇为丰富。
一切在2021年划下休止符。互联网反垄断监管提上日程,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屏蔽网址链接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9月,工信部专门开会,要求企业按照整改要求,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分步走分阶段得到解决。
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在内的互联网平台火速表态,表示要让用户享受互联互通的红利。其实在之前的7月,就有外媒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或将率先互通,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包括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可能将允许阿里巴巴的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务。
接近三年时间过去,现在到了验收结果的时刻。今天或许很多人已经忘了“互联互通”,但上述外媒的猜测已经成为现实,互联网平台确实在“分阶段分步骤”地打破围墙。
“互联互通”政策实施的当年,微信中就可以直接打开淘宝链接,用户无需再复制“淘口令”,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书旗等应用也统一接入微信支付。淘宝则在去年10月推出“微信扫码付”,现在部分品类已经可直接支付。至于腾讯的让步,今年年初,阿里旗下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并支持微信支付。
至此,淘宝和微信长达十年的互相屏蔽结束,中国互联网“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阿里的拆分和破墙,互联网二选一时代彻底终结,平台从竞争走向竞合。
平台从竞争走向竞合
互联网二选一时代终结,首要原因毫无疑问是监管。
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不公平价格行为、限定交易、大数据杀熟等情况进行明确界定,强调禁止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竞争者、阻碍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行为。
随后,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在内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无一例外遭到反垄断处罚。更新的进展是,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长达六年的京东诉阿里“二选一”案迎来一审判决——阿里要向京东赔偿10亿元,刷新了中国企业间诉讼的判赔纪录。
这不是阿里巴巴的没落,而是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已发生变化。2023年,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就已经在收缩战线,砍掉不必要的业务。流量红利消失后,在市场竞争合规下,大厂改变增长策略,从“扩张优先”逐步换轨到“收缩式发展、谨慎式扩张”的成长轨道,更重视经营效率和增长质量。
花无百日红,互联网巨头纷纷打破围墙,一方面是衡量利弊的选择,互联网流量眼见到顶,存量博弈不如互通有无、携手增长;另一方面,反垄断监管常态化的这些年,中国电商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拼多多、抖音等新电商平台后来居上。对阿里巴巴来说,守住市场份额是第一要义,对腾讯打开大门是必然选择。
二选一诞生于互联网鼎盛时期的2010年,企业可以靠自身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迅速吸引海量用户。所有人都在使用、网络效应强的平台,可以向用户发起二选一,这是互联网企业之间互相屏蔽入口的逻辑。而那些连接供需两端的平台,还可以“挟用户以令商家”,要求品牌商上线独家、低价的供给,这就是零售行业的二选一。
现在移动互联网基建完善,各行各业竞争饱和,企业很难靠创新获得新流量,不如抱团取暖互相导流,挖掘彼此的存量用户。创新空间有限、运营内卷终有尽头,掌握供给的小B成为吸引C端的核心资产,是互联网平台重点争夺和保护的对象。这个时候,就不是品牌离了平台不能活,而是平台更需要从上下游伙伴身上获取用户。
流量碎片化、渠道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了更多选择,很多时候不是平台不想通过二选一钳制对手,而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2024年的互联网平台已经失去了二选一的能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零和博弈走向良性的多边博弈。
多平台多边博弈时代
互联网竞争格局走向多边博弈,一个明显的表征是:无论是电商、社交、娱乐还是本地生活领域,都不再是以前“一山占一个大王”的模式,而是平台之间互相模仿和借鉴,并试图渗透到对方的业务领域,最终每个垂直领域都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随着常态化监管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可能每个领域都会出现“多强争霸”的局面。
比方说,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入电商行业时,一开始就支持接入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内容平台负责引流和下单环节,电商平台负责交易和履约部分。而在本地生活领域,2021年美团在快手App中上线了小程序,随后第二年抖音App上线饿了么小程序,饿了么旗下的蜂鸟配送也成为了抖音团购的即时物流供应商之一。
互联网多边博弈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曾经汇聚流量的互联网平台,现在对于哪一方都倍加珍惜。这次不是烧钱大战时的同质化、排他性竞争,而是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用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个你该懂的商业模式(中)
为何阿里巴巴市值能超越腾讯百度之和?
马云9亿美元卖出美团全部股权 O2O领域阿里腾讯开战!
京东和阿里巴巴你喜欢哪个?
为何腾讯、阿里巴巴能称王称霸?(中)
放弃C端用户,调头专做产业互联网,「有赞」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