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军当年为何不攻打延安?肖劲光:毛主席三个安排让日军不敢下手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有关抗日战争的问题,现在外面大概有两种言论,一个是投降派的亡国论,另一个是乐观者们的速胜论。我看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首先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民的意志力就摆在那里,我们绝不会亡国。至于速胜,这也很难完成,毕竟日本是工业化国家,我的观点是中华民族一定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但是这场战争会是一场持久战。”

毛主席的文章字字珠玑,他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并提出抗日战争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而且毛主席还预言了抗日战争会出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日军会战士占领一些土地,但是因为日军发动此战本来就是因为国内外矛盾所迫,加上其资源和有生力量拖不起消耗战,势必会使得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的武装力量和日军进入相持对峙的阶段。

毛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图片

第二个阶段会带来很长时间的资源消耗,这个过程中我军会和日军进入力量上此消彼长的情况,而我们会是获取胜利更多的一方,那个时候日军将无法支撑战局,他们会狗急跳墙,要么牺牲国内年轻的一代,要么更急着对别国发动战争以求达到掠夺资源的目的,此时日军必败,我们也可以进入抗日战争的第三阶段,就是战略大反攻,逐渐收复领土,不断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最终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请注意一点,上文所写都是毛主席在1938年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作出的分析和预测,何谓预测?就是毛主席凭借有限的资料,我军和日军双方各方面的实力对比,结合国际形势,双方战术战略上的区别等因素得出的超越时间的结论。

最令人惊奇的是,从1938年以后,抗战的整个形势完全就按照毛主席预测的那样发展,直到1945年抗战取得完全胜利。

当时毛主席写就《论持久战》的时候,这篇文章广泛传播,很多重量级的人物对毛主席的观点各执一词,大家吵得不可开交,但是等到抗战进入第二阶段后,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他们此时已经意识到毛主席的预测是绝对准确的,白崇禧更是说道:“毛泽东雄才大略,放眼当今的政坛,无人能出其右!”

其实在国民党内部是有不少人很赞赏毛主席的军事理论的,白崇禧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桂军的领导者之一,曾经多次组织麾下的师长一级以上的指挥官学习毛主席的游击战术,白崇禧一度认为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研究可以媲美任何一位历史上的军事家。

除了白崇禧以外,国民党中还有一位人物对毛主席的观点十分认同,此人就是卫立煌,卫立煌是一位民族感情深厚的战将,同时他还是抗战时期第二战区的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在国民党内部的众多将领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这样的一位人物同样对毛主席的很多理论钦佩不已,甚至在抗战中期的时候,卫立煌两次前往延安和毛主席深入交流。

根据卫立煌身边副官的回忆,他曾这么评价卫立煌的两次延安之行:“卫立煌长官在延安和毛泽东谈了整整一夜,天亮后他走出毛泽东的住处,脸上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后来卫立煌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坦言毛泽东是雄视古今的人杰,他太厉害了!”

肖劲光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任命肖劲光为新中国的海军总司令,当时海军刚刚成立不久,千头万绪的工作等着肖劲光主持,此时肖劲光想起一位在海军工作上有丰富经验的元老,此人便是原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将军。

陈绍宽将军是近代中国海军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早在1912年就进入了江南水师学堂,而后又留学外国学习现代海军的建设和作战知识。陈绍宽的眼光十分长远,他早在1931年的时候就力主收回西沙群岛的主权,并在附近海域进行测量和引水,使得西沙群岛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

抗战时期,著名的江阴海战就是由陈绍宽指挥的,此战打得十分悲壮,当时日军企图以舰队沿着长江侧击淞沪战场的国民党主力,陈绍宽率领全部海军力量和日军鏖战,在战事最胶着的时候,陈绍宽亲临前线,并准备驾驶军舰和日军同归于尽,最终国民党海军付出了两个整编舰队全军覆没的代价,成功阻拦了日军海军的行动,此战陈绍宽率领海军击毁日军战斗机28架,击沉日军巡洋舰两艘,重伤日军军舰12艘,在当时和敌人实力悬殊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战绩已经很厉害了。

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以后,陈绍宽很早就站出来反对蒋介石搞内战的阴谋,他曾经公开表示:“我绝对不会帮助蒋介石打自己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绍宽辞去了在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只保留了海军一级上将的军衔隐居在福建。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多次派人邀请陈绍宽出山,可是都遭到了陈绍宽的拒绝,后来陈绍宽多次致电自己的老下属们,劝说他们弃暗投明,最终有多达12艘国民党海军军舰先后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自写信邀请陈绍宽出山,这一次陈绍宽欣然答应,他出任了福建省副省长。肖劲光也多次拜访陈绍宽将军,和他一起探讨新中国海军建设相关的事宜。陈绍宽将军性格随和,并且喜欢谈古论今,肖劲光是我军中出名的知识分子,也是才华横溢,两人经常促膝长谈。

有一次陈绍宽请教肖劲光一个问题,他问道:“抗战时期,国民党首府先后换了三个地方,知就算后来在重庆扎根,也是经常被日军空袭,相比之下,毛主席所在的延安却一直相安无事,我想请教一下八路军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据我所知,当时日军也几次制定了攻打延安的计划,为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了,要知道八路军的装备并不精良。”

肖劲光笑着说道:“这个问题真的很尖锐啊!我在延安待的时间很长,留在毛主席身边有十年之久,我还担任过延安留守军团的司令员,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日军之所以打不进延安,这都依仗毛主席的智慧,是毛主席的三个安排让日军不敢动手。”

陈绍宽听到此话瞬间来了兴趣,他高兴地说道:“我洗耳恭听!”

肖劲光立刻滔滔不绝讲述了毛主席当时的具体部署,陈绍宽听完后对毛主席敬佩万分。那么毛主席的具体部署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详细分析一下毛主席的安排。

陈绍宽将军

毛主席精准判断整个抗战形势,选择延安作为革命中心,看重的是延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以华北地区为突破口,先后占领了北平天津等地,之前的“九一八事件”导致东北三省沦丧于日军之手,那么整个东北和华北基本被日军占领,日军以此为外线战场逐步扩大其侵略范围,淞沪会战之后日军进一步向中原地区进军,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但是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十分深远,在武汉会战结束后,毛主席判断日军会以绥远地区为跳板继续侵略山西全境,包括湖南等地,那么太原和长沙两地会成为我军和日军重要的争夺地点。毛主席认为此时整个形势已经发生巨变,日军在前期的战争中虽然占领了不少地区,但是其消耗也巨大,日军被消灭了大量有生力量,其国内可供战争的资源也开始短缺。

根据毛主席的分析,最重要的一点是日军占据了这些土地,他们就需要分兵驻守,战线上在不断拉长,日军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大大缩减。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延安的位置显得十分重要,毛主席选择坐镇延安,一个原因是当前形势的需要,另一个原因就是延安的地理位置很特殊。

延安全境的地势险要,多山脉,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同时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与日军的进军方向上相隔着黄河,这道天堑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日军尽管多次制定攻打延安的计划,但是这条奔流不息的黄河一直难以跨越。

除此以外,延安的南边有黄土高原,向北和榆林连接,同时毗邻咸阳和铜川,隔着黄河与山西临汾相望。

日军想要攻打延安,只有两条进军路线,一个就是经过关中地区,另一个就是先占领山西全境,再从临汾一带渡过黄河,这两条线路,无论日军从哪边进军都很难实现既定目标。

所以当时整个抗战形势加上延安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可以保证延安免受日军侵略。

毛主席的照片

毛主席三年前就开始布局,延安作为陕北革命格局地的中心,军事防御力量强大

1935年毛主席率军抵达吴起镇之前,他的战略眼光就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抗战形势,那个时候日军就可是蠢蠢欲动,只不过当时日军还未展开全面的侵略。毛主席以延安为中心,在延安周边大力发展革命根据地,红军先后东征,将解放区一度扩大到了江西,甚至在福建一带建立了分散的小范围的根据地。

这样的布局奠定了延安是红色革命中心的地位,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毛主席最先看到了山西的重要性,八路军的所有主力在前期几乎都集中在山西境内进行抗战,国民党军同时在此布置了多达五十万的兵力,正面战场有国民党军作战,敌后战场则是八路军的天下,双管齐下使得日军在山西的战争寸步难进,并消耗巨大。

随着敌后作战不断取得突破,八路军在山西的根据地范围越来越大,对黄河对岸的延安形成了保护。另外,八路军完成改编的那一刻起,在周恩来和朱德的建议下,延安还建立了一支留守兵团,肖劲光担任了这支部队的司令员,这支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八路军385旅的部分部队,加上多年训练的兵力,这支留守兵团一支在陕甘宁边区活动,其具体位置十分灵活,既可以参与抗战,也可以回师延安进行防御。

在这样的防御部署下,日军很难找到攻打延安的机会,肖劲光也在和陈绍宽的谈话中提到:“在1939年的时候,日军曾安排了三个特别行动队准备进攻延安,这三支日军队伍共有一万多人,他们只在夜间行军,一部分兵力企图绕道关中,另一部分准备从阳泉绕道临汾,然后渡过黄河。但是这些日军需要穿越我军很多个革命根据地,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就在日军行动的第二天就被我军发现了踪迹,同时八路军留守军团立刻回防,日军在距离延安还有几百公里的地方就被打退。”

所以在毛主席的提前部署下,日军想要攻打延安简直比登天还难。

毛主席分析抗战形势的手稿

毛主席制定的敌后抗战战略保证了延安的安全,同时对全国抗战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比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更多地是在敌后抗战,双方的分工不同,但是这样的作战模式对全国抗战形势是极为重要的。

八路军在整个抗战中打响的经典战役有很多,仔细分析这些战役可以发现都离不开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的指导。

毛主席在整体战略上提出了一个要求:“在防御中进攻,在持久战中速决,在内线作战中也不放过外线作战。”

这句话听着有些难懂,其实这句话正是毛主席伟大军事思想的体现。首先是毛主席提出的防御中进攻,在抗战初期一定是日军进攻,我军防守的态势,然而这样的态势不会持续太久就要进入双方相持的境地。

日军虽然武强装备精良,但是他们同样有很多弱点,首先日军出动了三十个师团用于侵华战争,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在占据了多数土地后,日军就要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

反观我军这边,整个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也多,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防御战中我们决不能放弃一些小范围的进攻,在日军兵力不足以占领的广大地区,我们在采取防御的同时也要采取进攻,这种进攻不是硬碰硬的打法,我们要采取灵活的运动战,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这便是游击战的精髓。

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给日军造成的困扰很大,日军本身就资源有限,我军不断袭扰他的后方,在各处战场炸毁了无数日军的战略物资,这一度让日军陷入物资紧张的地步。另外,像我军主动发起的平型关战役,长乐村战斗,神头岭伏击战等,每次都能歼灭800到1200的日军主力,这样的小仗积累多了,在歼灭日军有生力量上是极其有作用的,而且我军在战斗中付出的代价要比正面战场小得多。

所谓持久战中速决又是毛主席一个重大军事思想的体现。其精髓就在于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我们要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结合围点打援发起运动战!”

这样的理论是毛主席军事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从红军时期开始,这一作战思想结合相关战略就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面对日军,这个战略依旧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提出在持久战中速决,意思就是我们在做好长久抗战的准备时,要主动寻找战役,以几个师的兵力歼灭日军一个师,以多数兵力打响小范围战斗,逐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毛主席在延安居住过的窑洞

日军在这样的战术下被消磨了斗志,实力上也削减了很多。比如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这一战略思想伟大的证明。

百团大战打响的因素存在一些偶然性,但是彭德怀、刘伯承等人的部署却是极其周密的,我军以破袭平汉路为主,四处调动日军主力,然后将日军诱入提前设置的战场以优势兵力歼灭,我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依旧取得了极大的战果。根据统计,整个百团大战八路军共歼灭1.2万日军,重伤2.1万日军,歼灭1.8万伪军,这样的战果全是靠小范围战斗取得了,整个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多月时间,八路军各部完成1824次战斗,都是靠着积累小胜为大胜完成了歼敌目标。

要知道一点,日军除了两个师团达到了2.6万人的建制,其余师团的兵力大概在1.6万左右,此战我军等于歼灭了日军接近一个师团的兵力,并使得日军一个半师团丧失了战斗能力,这样的辉煌战果正是在毛主席的战略指导下完成的。

现在再讲讲内线中的外线作战,所谓的内线作战就是在敌人战线阵型的内圈进行战斗,外线作战就是在敌人的整个战线的外圈作战,两者之间区别很大,所需要采取的战术也不一样。内线作战获得补给要容易得多,因为后方有根据地支持,而外线作战就不一样了,其主要作用是可以牵制敌人的兵力,打乱敌人的部署。

我军因为装备不够精良,所以毛主席一直强调要依靠抗日根据地,多在内线和日军周旋,但毛主席从未放弃过外线的小规模作战。

日军当时建立起一条从包头至杭州的长战线,日军的海军则一直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地作战,这样一来日军的战线拉得很长,日军绝对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完全巩固这么长的战线。

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可以定期发起小范围的外线作战,这样可以攻破日军战线上的某个重要据点,这样一来可以暂时切断某两地日军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牵制日军,减弱日军的机动性,也可以支援我军在内线的作战。

毛主席的照片

那么上述的这些战术安排和保证延安的安全有什么关系呢?道理很简单,当日军腹背受敌,不断被我军小范围战斗袭扰的时候,日军是没有精力和能力对延安下手的,而且我军在各种战斗中基本切断了日军的主要运兵交通线,日军的机动性被进一步减弱,日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聚集足够多的兵力对延安动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军当年为何不攻打延安?萧劲光:毛主席三个安排让日军不敢下手
看“红色御林”如何保卫千里河防
47年东野兵力比华野多出13万,为何毛主席却称东野战力不如华野?
左权壮烈牺牲后,彭德怀当即成立暗杀队复仇,主席破例立下一规矩|岗村宁次|太行山|彭德怀|左权|八路军...
抗战时,日军真的从来没有进攻过延安吗?
蒋介石故意给八路军3个“倒霉”番号,想不到8年后发展成百万大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