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首怀古词 一股豪壮气(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名篇,被誉为千古绝唱,它是宋词中流传至今的最广的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派词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被贬黄州已经两年有余。他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风景,联想历史,即景抒情,便写下这首《念奴娇》词。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怀念敬仰之情,借酒抒情,感叹自己的坎坷人生。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气势恢宏,余音袅袅,唤起对人生的思索。赏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词人起笔不凡,笔力雄健,饱含激情,用厚重有力的语言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句,有写景,有抒情,抒情中怀古,也隐含着自伤的忧叹。接下来紧扣眼前景物,连用时代(三国)、人物(周郎)、地点(赤壁),把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点出来。借怀古以抒感。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三句具体描写,写出赤壁景物的壮观雄奇。三句中,各用了一个“乱”字,一个“惊”字,又连用了“穿”“拍”“卷”字,形象地突出陡峭的山崖散乱地插入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撞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奔涌的雪浪,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既写出自己心目中古战场的情景,也把读者带进一个跃马横刀、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也为下面作者怀念的英雄人物周瑜的出现铺垫出浓烈的氛围。在这里,词人把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对历史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使人读来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作者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形声兼备,富于动感,艺术地从大自然的雄伟画卷得出的结论,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也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词的下阙则由“遥想”二字领起五句,由地理景物到人物的大跃动,以“公瑾”与“周郎”遥相呼应,着意地集中笔力描绘三国时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描写小周郎在赤壁建功立业,暗示自己不如周瑜,发出“早生华发”的感叹。“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个描写细节,以美人称托英雄,显出周瑜的英俊,束装儒雅,纶巾羽扇,风度翩翩,富有青春活力。仪容装束、临战潇洒从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刻画出周瑜对这次战争早就成竹胸、稳操胜券。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用灰飞烟灭四字精切地概括出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曹军的惨败,词人向往英雄,以致“故国神游”,引出今昔对比,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己,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无限感慨。由此产生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思想与行动。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也使我们看到一个在当时复杂中的社会现实中无可奈何的士大夫形象,这是想法和行动无疑是消极的。但在这里诗人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沉郁的感情,也给全词留下袅袅的余音。

苏轼这首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感慨古今,昂扬勃郁,把历史人物和自己的情感融合起来,刚柔相济、浓淡有度、构成巨大完美的艺术形象。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豪迈,充分表现出苏轼词的风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最负盛名的一首怀古词,是作者镇守镇江府京口时期的作品,写于开禧元年(1205年),词人已是六十六岁了。这首词也集中代表了辛弃疾怀古词的特点。

南宋自“隆兴合议”以后,统治阶级一只满足于苟且偷生的局面、辛弃疾也是基本上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但杀敌复国的雄心壮志仍不减当年,常怀忧国之心。直到嘉泰三年,执政韩侂胄想借北伐来提高自己威望,启用了老年的辛弃疾镇守抗战前哨基地镇江府,做北伐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急功近利,没有采纳辛弃疾的建议,反而将他撤职。词人在离职前写下这首词。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又名北固楼。作者登上北固亭,想起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事件,不禁感慨万端,写下这首雄健刚劲的词,借古喻今,以抒怀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处处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词人在经历漫长的岁月后,国家的危局势,个人的孤危处境到郁闷的心情都有了新的变化。作者虽已年迈,但杀敌复国的雄心壮志不减当年。词中抒情言志,直陈时事,发表出自己的政治见解。这样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在辛词以前是极少见到的。
 词的上阙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来表现对统治阶级的愤慨。
 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指京口这里是个千古兴盛之地。词人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孙权(字仲谋)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于京口,江山千古不废,孙仲谋据长江之险,抗拒曹操数十万大军,干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惜这个大业却早已成为历史,而今再也找不到有孙仲谋这样的人物了。表面上是追怀历史人物,实际上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再也寻觅不到孙权这样的人物了。一个“无觅”道出多少感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指繁华生活,风流指孙权的出色功绩,这里借指政治军事上的显赫。孙权那个强盛的局面,英雄风流的余韵,都在历史的风雨里消逝,一去不返了,只留下故地供人凭吊而已。从这些句子里可以看出词人很是景仰孙权这类英雄的。

接下来词又进一步写了那些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就是刘裕,寄奴是他的小名。刘裕也在京口附近的健康建立都城,那时的南北对峙与词人所处的时代很相似,刘裕也曾经两次北伐,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建立了大功,与词人的愿望相同。所以这里词人怀念刘裕。“斜阳草树”二句写眼前景物,说明刘裕的时代也在风吹雨打中过去了。想当年,刘裕率军北伐,金戈铁马、马壮兵强,军威赫赫,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真有席卷万里、如猛虎那样的气势呢!可是那只是“当年”,如今刘裕这样的英雄也没有了。讽刺南宋统治集团畏敌如虎,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敢与金人一决雌雄,中原故土未能收复,半壁河山也朝不保夕。词人这里怀念孙权刘裕。是怀古抒愤,自己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收复故土的壮志,为国效力。

词的下阙借历史上的教训,进一步表达词人对当时北伐的意志和期望,抒写老而不懈怠的战斗豪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借古讽今。对执政者提出批评。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轻信好大喜功,却平庸无能刘义隆和大将王玄谟的鼓吹,没有做好准备就兴兵北伐,草率出师,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作者在这里用了十四个字和借用一个典故,就把自己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意见,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取得胜利。“封狼居胥”与“仓皇北顾”形成鲜明对照,前者是主观愿望,后者是实际结果。用人不当,急躁冒进,准备不够,都是词人对赢得北伐的见解,也是对执政者的警示。这里足以显示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和远见。

在描述元嘉草草之后,词人又把笔锋转向现实,先回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在1162年南归 ,看到敌军猖獗,战火弥漫。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扬州的兵火还记忆犹新,那时自己也是胸怀大志,可是43年过去了,却一事无成,国事也却越来越不振作。时光的流逝,国耻未雪。个人的平生志愿也没有实现,如今又能怎样呢?词句中隐含着无比沉痛的感情。面对现实,词人只能感叹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魏太武庙,也叫佛狸祠。这三句仍然是借刘宋的旧事来暗喻南宋的现实。北伐失败,北魏太武帝率军击败王玄谟,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行宫,而那些南宋的老百姓常却忘记失败的历史耻辱,在这里连连举行迎神祭祀赛会,乌鸦飞来飞去啄食祭品,连半点恢复国家的战斗迹象都看不到了。这情景真是不堪回首。反衬出词人为国担忧的沉重心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面对这样的现实,最后借用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善于用兵的廉颇典故,一方面表明自己显然年老,但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另一方面“凭谁问”三字里含着那些统治者们对他还不如廉颇,使得自己的雄心壮志到老都不能实现。简短的词句里感情发展到高峰,饱含词人多少悲愤和沉痛的心情!在无限的悲哀之中结束了这首词。

这首词非一般的登临怀古,它用典使事,贴切自然。作者胸襟开阔,站得高,看得远,思想深刻,境界扩大,气魄雄伟,豪放悲壮,沉郁苍凉,深切的忧虑和愤慨,深沉的感情里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也含有对腐朽无能媚敌求和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
苏轼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军事家,政治家,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他们的词作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都巧妙地把自己的报复,感慨和遭遇的生活挫折,严肃地写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中,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意境开阔,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和。他们的词都蕴含自己的性格情感,蕴含多国家人民的忧虑,因此深得读着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9课第2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古诗词日历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经典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辛弃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