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菊韵)启迪心灵自由,妙笔成功作文(随笔杂记)

开头寄语:猪年新年初,我盘点自己的教学“仓库”,竟然发现我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教学笔记。那时我的语文教学是以作文教学而闻名市州省的,与全国诸多名师交流还上北京与专家研讨。那时我几乎每周都要给学生和文学社团讲述如何写好作文,还接受邀请参编国内多种优秀作文书籍,聘请当《作文评点报》评点员,当《初中生学习技巧》刊物的顾问,还连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大赛数百次而频频获奖。每年中考语文考试的作文均是特优。再后来闻听我那时的学生还有国家级省级的作家多人,有大学博士生写作导师多人,有单位校园高级教师多人。因此我颇感欣慰!所以我又把我的作文教学手记再次整理出来,与现在的学习者们共享。希望学习者们能从我的作文教学手记中获取一些启发,练成自己精湛的写作技艺。也希望如今的语文教师也来扎扎实实的教好学生写好作文的本领。

*一切奇妙的作文现象,都是作者自己的心与生活的心相碰撞的结果。因此自己的心与生活的心相碰撞,应该是作文时神来的内核。这是作文本身的成功之魂。同时,也应该是一切种类------作文练习的成功之魂。

 *“怎样作文”的道理不是听别人讲的,而是需要自己在读与练中去“悟”。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文章怎样做,我无法说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所以,练作文者要掌握一定的作文道理和写作常识,但又切不可依赖。只有在多次的反复的写作实践中去体会,去领悟,才能练成写序的真本领,写出的作文也才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我们的作文活动是“训练。”但不是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离不开“生活。”一个对生活缺乏热心追求的人,对作文训练是无论如何也“热”不起来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怎么能“专心”“训练呢?”许多作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他(她)们胸中早已燃起理想的火焰,道理就在这。如果说通向作文成功之路有若干座“桥,”这将是一座贯穿全程的最宏伟的最壮观的理想之“桥。”

*中学生的年龄决定,独创精神有,但并不是很强,而模仿能力确实极强。即便他们有一些创新,也往往是在模仿的基础上作出来的。因此就一篇范文来讲,首先确定他的体裁,进而分析它的中心思想,然后进一步探讨:这样一个中心思想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弄清表现手法,依据范文层次,结合命题要求有意模仿,练得多了,掌握了几种或十几种不同体裁的表现手法,只要具备一定素材,写出作文就不那么困难了。

*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那就必须把作文和他们的感情靠近,把作文和他们的生活靠近,把作文与他们的未来理想靠近,最好是联系在一起。

*福楼拜在与莫泊桑谈写作时说:无论你要讲什么,真正能够表现他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应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一定感染人。

*写作要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寻找。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美无处不在,没就在身边!

*要区别编造和虚构,应该允许中学生虚构,允许合理想象。因为这也能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智力的高低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听说读写”的想象。由“想”到“想象”,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作文训练离不开这个“飞跃,”想象是使文章飞翔的翅膀!

*我到北京的一些中学学习过一些好学校的教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其中对北京四中的“四步作文法”感到很实在,很有效,值得学习的。北京四中的“四步作文法”是:第一步,选一个文题,自己来写,写出自己最高的水平。第二步,找名家的作文,看名家是怎样写的,与自己的比一比。第三部,把名家的好作文抄一遍,抄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第四步,总结名家好在什么地方,我差在什么地方?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这样的作文步步落实,没有空谈,没有花架子,是很实在的训练方法。

*许多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不能把可以溶解的万事万物的天赋奇能-----激情,作为吸收与释放的能源,去运动灵智,中和大千世界的阳光、雨露、培植心灵心花-----作文。致使作文成功的绿洲日渐沙漠化。其实“奇思喷射,有如疾电掣空”,靠的就是谁也不缺的激情;“笔墨飞腾,大似惊飚掠地”,靠的是哪个也不匮乏的激情。只有在热情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飘忽的意象,纷繁的现象熔于一炉,铸成千古佳作!

*文章的立意贵在精思上。精思的奥妙何在?就是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人民的高度,站在社会的高度,站在哲学的高度,才能有文化思考的深度。

*作文练习贵在坚持,固然要练习遣词造句,但这只是皮儿,不是瓤儿。瓤儿是人的灵魂奔放,灵魂爆发,灵性活化,灵悟高物,灵思喷涌……

*只要你具有一颗敏锐的心,时时去感受自己生活时空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倾注感情,展开联想和想象,写自己最想写的,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最深刻的,向读者宣泄真诚的心灵,显示真正的自我,即使是哭,也要用自己的声音,那么,你的作文就会获得意外的惊喜成功!

*文章本是有情物,正是由于作者情真意切地感受了生活中的大悲大喜,饱尝了人间的冷暖炎凉,才写成那一部部名传万古的绝唱。用真情去观察感受生活吧,那悲欢离合的场景,将撩拨你作文的兴致,那爱憎分明的情愫将化为你笔下的华章!

*在自己的身体力行的活动中,常蕴藉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只要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体验,就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而又深刻独到的作文。“为情而造文,”好的散文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来自真切的感情抒发,是深刻而独到的事理解析。

*写好作文贵在情有所钟,然后才能倾吐衷肠,思之所至,情之所至。情不自禁才能行文自然流畅,才能使读者心为之动,神为之动,真正的有动于衷,才能从中得到补益,有所领悟。

*大文豪托尔斯泰曽这样告诉高尔基:“什么也别怕,感受到什么,永远照直说出来就得了,粗鲁也不要紧,明眼人一看就懂。”中学生写作文尤其要提倡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文章是心灵的呼唤,出自作者内心的感受才是真实的,迸发出的感情火花才能是独特的,有个性的。放开胆子,“感受到什么,永远照直说出来。”就有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尽的心里话。只有心底的爱才是作文成功的火种!

*一篇好作文要从内心往外掏,怎样掏才好呢?我以为首先要针对作文的命题点、命题要求,有选择的掏。因为只有精心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选取最能表现作文中心的,最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

*文章的构思,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不断推敲,反复斟酌,逐步深化,几经磨炼,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所谓灵感袭来,一挥而就,不过是长期积累,酝酿成熟,由有关契机促发而产生的一次飞跃而已。

*写诗要有灵感。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现实生活中某一事物触动了作者的心事,使人由眼前的人、事、景联想到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生前死后等等,因而思绪万千,心潮起伏而与之俱来的。灵感一来,要马上捕捉。否则,便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追也追不回来。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学生作文时,旺旺苦思冥想,搜索枯肠,写不上几句就搁浅了,是缺乏生活素材吗?不是,生活都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到处都有可供写作的素材,问题是有的学生不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不勤于观察和思考,即使是摆在眼前的写作好材料,也会成为过眼云烟,让他漂浮直至消失……。

*联想“巧,”是因为联想物与自我形象之间联系自然、贴切,不做作,不生硬、无生拉硬扯乱凑之嫌,无装模作样之态。它纯粹是习作者思考而引发使得心灵火花。其巧在出人意外,又情理之中。意象鲜明独特,妙不可言。贵在冲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框架……

*对于多思年华的中学生来说,要写好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切取生活的横断面,它可以收到以小见大,从一斑窥全豹的效果。

*寻觅心灵震颤点,是一个创意和炼意的过程,它必须砸开封闭青少年心灵的心里枷锁,开拓思维天地。应该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引发他们“直面”人生、社会。敢于直面吐真情。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谈写作经验时曽说:他自己的文章如同不尽的源泉,不择地而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也就是他所主张的“自然为文”的意思。“自然”来自何处?来自长时间的生活感受和对这种感受的深刻掘进。

*作文大师王根造说:“醒悟点”是文章的命根子。当我们面对“奇妙雄伟、珍异奇特的景象”时,立即分析归纳、便可以捕捉住“醒悟点”,文章便有了命根子,就能昂首挺胸的站起来。

*你想摆脱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困境吗?你想妙笔生花,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吗?你想在作文考试或作文比赛中夺魁吗?那么你必须努力去发现,发现别人尚为觉察之事,尚为阐述之理,尚为抒发之情……

*曹植写诗七步而成,祖狄作文倚马可待,《滕王阁赋》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且妙语如珠流传千古。故人此等敏捷俊逸,当今中学生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急就成章?回答是:“能!”我们的这位获奖者(黄静影---1987年获作文成功之路竞赛头奖)道出她的奥妙是:课外功夫不可少,处处留心勤思考,砍柴要多勤磨刀,‘临渴掘井’非徒劳。

*细节是作品的生命。刻画人物,无论是表情,写动作,还是写语言,写环境,都要选用典型的、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而要做到这点,仅仅从理论上‘知道’是不行的,只有善于观察,用心积累,丰富人生体验,写作时才能进入笔下‘角色’,从而创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生动细节来。

*生活的汪洋大海,洋面是平静的、平淡的、但水面之下呢?却是潜流不息,潮涌不息=停,万类水中竞自由。我们的作文理当力透纸背,穿过平淡的水面,一见水下幻化多姿的洋洋大观,那种种珍奇,那凿凿真谛!

*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件件细举,以及邻里之间的争执,街头巷尾的见闻,观其事态,斟酌筛选,提炼精华作为写作素材写进日记,积累下来……自然就是你笔下的源头活水!

*每个人都不缺少心灵底片,每个人的心灵底片都在随时随地摄取大千世界的影像……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奇珍异宝,只要发现,都能在这里找到投影!因此我们要善于让心灵的底片感光!

*我们平日写作文,就写作对象而言,不外乎写自己和写他人两类。写自己固然要清醒地认识自我,写他人也离不开自我的认识。所以当我们的笔下涉及他人时,不妨先问一下自己“假如我是他(她),敢怎么办?----他人应当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在认识他人中认识自我,也是写好作文的秘诀!

*锤炼语言功夫,最根本的办法是多读、多记、多思。读是基础,多读名家原著作品,记下妙语警言,多读多记,见多方识广,运用就自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语)”读书时多作摘记,积累语言,建立起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平时积蓄于心,写作时自认流淌于笔下!

201911日至110日整理于卧薪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从何而来?
激活学生的写作潜能
回归作文的本真
作文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老师一定要看!
绝佳写作素材!200句“优秀”排比句,存一份考试直接“套用”
语文老师:全班作文满分!真不是我厉害,而是这资料太“牛”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