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说三国:二〇〇 北伐中原

蜀建兴六年(228年)六月,诸葛亮在汉中沔阳(今陕西汉中市勉县)经过近一年的整备,开始实施北伐计划。

从228年春至234年冬,诸葛亮先后对曹魏发动了五次战争,历经7年,史称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史上争议甚多,见仁见智,各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报先帝,以完遗愿。

这一点,诸葛亮在离开成都来汉中准备北伐前,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时,说得非常明白:“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其实,除了这个原因外,纵观当时的形势,蜀国似乎除了北伐,基本上没事可干了。

前面讲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就是蜀吴联盟、共抗曹魏。这个基本局势如果不存在了,强大的魏国联合蜀吴任何一国,轻而易举就可以消灭另外一国,然后再灭剩下的一国。

蜀吴如果互相攻击,甚至于只要蜀吴不联合,依然会被魏国各个击破,最后实现大统一。

三国最后的走向,以历史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蜀国既然不能攻打吴国,就只能进攻魏国。

有人不禁要问:从地理上分析,魏国与蜀国之间,横跨秦岭天险,自古蜀道难行,易守难攻。蜀国只要坚守,魏国一时之间也奈何不得,为什么诸葛亮要主动出击呢?

这就涉及到诸葛亮北伐的第二个原因: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其实,早在诸葛亮抵达汉中的时候,魏明帝曹叡得到报告后,就打算先下手为强,派出大军向诸葛亮发起进攻。

散骑常侍孙资提出了不同意见,说:“以前武皇帝(曹操)攻打南郑,征讨张鲁,在阳平之战中,身临险境,好不容易才勉强取胜。夏侯渊的部队差点全军覆灭,还是武皇帝亲自率兵救出的。

按武皇帝的说法,南郑地形险恶,夏候渊的军队能够脱离险境,纯属侥幸。

当时,他曾多次感叹说:'南郑真像天上的监狱啊。中间的斜谷道,哪是什么路哦,简直就是五百里的石穴。’

武皇帝用兵如神,深知蜀贼栖息在崇山峻岭之间,吴匪流窜于江河大湖之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灭的,因而他能强忍一时之愤,暂避其锋,不强迫将士们死打硬拼。这就是所谓有可胜的机会便战,无取胜的把握便退的战略。”

他进一步分析说:“如果现在进兵南郑,讨伐诸葛亮,不但道路艰险,还要调集精兵强将,转运大量军需物资,南方荆、徐、扬、豫四州,还得驻守重兵,防备吴国从水上进犯。这算下来,共需兵力十五六万。除了军队,还需要征发更多的兵役,调集更多的物资,全国都会因此骚动起来,耗费巨大,陛下不得不深思啊。”

最后,孙资献上休养生息的建议,说:“防守和进攻相比,所需兵力仅仅一半。不如就以我军现有的兵力,分派重要将领,各自据守险关要隘,可确保我国边境安然无事。这样,将士可以养精蓄锐,百姓也不受劳役之苦。数年之后,我国的国力一定逐步强盛,吴、蜀二国与我国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到时的效果,可以想象啊。”

曹叡听从孙资的建议,停止了进攻计划,转而发展经济,壮大国力。

比如,曹丕时废止了五铢钱,以粮食和丝绢代替钱币,结果造成社会上弄虚作假,在粮食里面加水加砂子,用很薄的丝绢买卖东西,朝廷虽然严刑处罚,仍不能禁止,反而越来越多。

曹叡采纳司马芝等人的建议,恢复使用五铢钱,既减省刑罚,又增加了国家收入。

孙资的策略,恰恰是诸葛亮最不愿看到的。

如果说天下十分,魏国就占据了八分,蜀国、吴国各占一分。

大家都修养生息,发展国力,那么汉、吴与魏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等到曹魏的国力强大到一定地步,实力悬殊,那时无论什么天险都只会成为摆设,蜀国只能坐以待毙。

而且,从另一角度讲,丛山峻岭虽然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挡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曾用一句话形容蜀地,非常形象,那就是:“天下大乱,胜天堂;天下一统,死牢房。”

天下大乱时,占据蜀地,关起门来,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进可攻退可守,那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等到要一统天下的时候,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险山峻岭也会成为别人的屏障,你想打,但难以打出去啊。

最大的可能就是两军僵持,打消耗战,拼国力,看谁拖得久。

这种局面,魏国耗得起,蜀国肯定不行。

耗到无兵源、无财力,甚至民心都失去时,蜀国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这当然不会是诸葛亮和蜀国的选择。

所以,乘魏国据守关隘、被动防守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说不定还能觅得一线生机。

第三个原因,北伐中原是为了转移蜀国内部矛盾。

益州从刘焉、刘璋父子开始,到刘备进川建立蜀汉政权,在蜀国内部形成了三大集团势力。

第一集团是蜀地集团,即蜀地本土势力,此时以谯周为代表。

第二集团是东州集团,刘璋遗留下来的部属,以李严为代表。

第三集团是荆州集团,就是跟随刘备进川的部属,以诸葛亮为代表。

这三个集团中,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蜀地集团一直遭受排挤和打压,东州集团则是夹在中间,被拉拢争取的对象。

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有些压制不住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

三方从此以后,矛盾日渐突出。

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外,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

况且李严也算是半个荆州集团,与刘备定下的“打压蜀地集团,拉拢东州集团”的基本国策并不冲突。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

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可以使蜀汉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执意北伐背后的现实考量
诸葛亮其实是个“赌徒”?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的原因
诸葛亮五次北伐是否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夷陵之战刘备去世后,蜀国实力不如魏国,诸葛亮为何要北伐?
魏国和吴国一直是与当地士族共治天下的,蜀国诸葛亮一直是依法治国的。益州集团代表的是当地士族、豪绅的利益,诸葛亮不用当地士族而是依法治国,所以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一直是打压当地益州集团的,在荆州集团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