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采手和磕臂对练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采手和磕臂对练   (《精武》2009年7期 )

柳国顺             

一、采手对练

     采是太极梅花螳螂拳重要技法之一,主要是指出手抓人手臂、头发等身体部位或衣服,以进行攻防的手法。采常直接用于擒拿类招式,又与不同的攻击性动作组成众多完整的攻防招式。拳谚说:“螳螂使出双手采,罗汉也摔下风头。”以此强调采的实战功用和价值。太极梅花螳螂拳运用两人的采手对练的形式,锻炼缠采、托采、压采等技能。分高位骑马式缠采、高位登山式缠采和高位登山式托压采等对练法。具体练法:

 1、高位骑马式(高马步)缠采对练

    甲、乙两人均取高位骑马式面对而立,左手叉腰,右手抬起置于胸前,掌背朝上,前臂近腕尺侧相接触(见图1)。甲先右腕外旋用手抓住乙的右腕部,随上身略右转向右下拉至右膝外停住(见图2),随后松开手;乙再用同样的手法动作抓住甲的右腕沿原路线拉回,也拉至自己的右膝外停住(见图3),随后松开手……如此两人反复交替抓腕拉下。右手练完,即换左手照此法反向练习。

   要点:抓腕向膝外拉下时,手略向外翻转,致对方的手臂内旋伸直;手腕被抓拉时,手臂应稍有点回拉力,以使对方有明显的缠采手感。

   2、高位登山式(高弓步)缠采对练

   甲、乙两人均取高位右登山式面对侧身而立,并右脚掌外侧相接,练法与高位骑马式缠采相同(见图4、图5、图6),缠采的同时还增强了对重心平衡的感受和把握。右式练完,换左式照此反向练习。

   3、高位登山式托、、压采对练

   甲、乙两人均取高位右登山式面对侧身而立,右脚掌外侧相接,左掌叉腰,右手前伸与对方的手相接。甲手在下,掌心朝左,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部位含住乙的右手腕;乙掌背朝上(见图7)。甲右手上托并抓住乙右腕,上托至头顶(见图8),然后松开手;乙则右手下压并抓住甲右手腕,下压至小腹侧(见图9),然后松开手。右式练完,换左式照此练习。然后由乙做托采,甲做压采,照前法练习。

   要点:手臂被托采时,略作下压,使对方托采手稍感沉力;手臂被压采时,略作上抬,使对方压采之手稍感顶力。

二、磕臂对练

   太极梅花螳螂拳常用前臂近腕桡侧、尺侧部位进行攻防,如用近腕桡侧提、挂、滚等;用近腕尺侧劈、隔、梆等。由此构成了众多的攻防招式。磕臂可单人练习,如面对较光滑的树干上下轮番磕碰前臂近腕的桡侧和尺侧,以此锻炼该部位的抗击力。而通过两人磕臂对练,不仅能增强该部位的抗击力,还能通过人体的动态接触,来感受熟悉该部位在施招时的合度运用。

具体练法:

二人高位骑马式垂臂握拳面对而立(见图10),同时左侧身成高位左登山式,并带动右臂使二人的右前臂近腕桡侧在小腹侧相碰(见图11),紧接右前臂经左向上向右,使二人的右前臂近腕尺侧在头右侧相碰(见图12),随后落于体侧;再右侧身成高位右登山式,成左磕臂状态,方法同前式。

要点:力不可过猛,以磕碰处有微疼感为度。步法变换须灵活自如。

                                       (完)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梅花螳螂拳(上)张炳斗
太极梅花螳螂拳二路.
太极梅花螳螂拳'锁口捶'
太极梅花螳螂拳
梅花太极螳螂拳
太极梅花螳螂拳实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