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瘙痒方剂

​一:气血两虚:当归饮子,圣愈汤,止痒合剂(防风,当归,夜交藤,苦参,白鲜皮,刺蒺藜)

二:遇风痒甚:桂枝汤玉屏风

三:精亏夜痒甚:肝藏血,血虚燥热生风,则夜间痒甚,以手搔抓而症减者,泄其风也。治拟养血活血,凉血散风。

  方药1:有热症  丹参15g,银花10g,连翘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15g,薄荷3g。服药6剂

   方药2:加肾虚六味地黄丸

四:风湿蕴阻:

全虫方(全虫,皂刺,刺蒺藜,苦参,白鲜皮,炒槐花,威灵仙,黄柏,因为原书中有皂角,猪牙皂)

五:心肝火旺:越鞠丸,甘麦大枣,三心汤

六:湿热蕴结:

千白散 (千里光40克,白鲜皮30克,白芷30克,苦参50克,蛇床子50克,地肤子50克,龙胆草50克,薄荷40克,金银花60克,石菖蒲40克,大黄60克,苍术30克,土茯苓50克,外洗)

温清饮 是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的合方,全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8味

七:虫行皮水:防已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

八:骨痒  方药: 土茯苓、白芍、威灵仙、生黄芪各30g,木瓜、鸡血藤、淫羊藿各15g,蜈蚣(去头足)2条,甘草10g。加水2煎后,取药液共600m1,分3次服,每日1剂。

九:湿毒浸淫:四妙散加味:

十:红斑狼疮方:增液汤

加虎杖30g,淫羊藿15g,菟丝子12g,土茯苓12g,草莓根30g,墨旱莲15g,续断10g。

口诀:三畜增液断肠草

十一:止痒汤

牡蛎、珍珠母、生地、当归、益母草、夜交藤、丹皮、防风、荆芥、蝉衣、甘草,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适用:风邪引起的瘙痒。

十二:六味止痒汤

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花椒、甘草,水煎3次。每次加水300毫升,煎取200毫升。头煎、三煎药液,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洗澡,第2次煎液,分3次内服。

适用:全身皮肤瘙痒症,数年不愈者。

十三:石膏浮萍汤

生石膏、浮萍、生地、丹皮、黄芩、白藓皮、连翘、苍耳子、山栀、蝉衣、赤芍、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用:疥疮、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脓疱疮。

大青叶汤

大青叶、黄芩、金银花、党参、板蓝根、紫草、延胡索、防己、甘草、白藓皮、白芷,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用:带状疱疹。

地黄蜂房散

熟地黄、露蜂房、丹参、地肤子、苦参、蝉衣、鸟梢蛇,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药末4克,每日3次。

适用:皮肤瘙痒症。

四味外洗液

艾叶、防风、花椒、雄黄,加适量水煎约20分钟,取汁即可。

每日1剂,分2次加入洗脚水中进行足浴,每次10~30分钟。

适用:足部皮肤瘙痒。

祛妇止痒汤

蝉衣、徐长卿、生地、红枣,每日1剂,煎2次和匀,分2~3次服用。

适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入夜尤甚,皮肤干燥脱屑。

​十四:乌蛇消疮饮:

乌蛇20~30克全蝎5~10克露蜂房10克蝉蜕10克苦参15克白鲜皮15克银花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生首乌15~30克生甘草10克。

焦柏、等清利湿热之品

白僵蚕祛风止痒。

秦艽.防风、白鲜皮、乌蛇驱风止痒

全蝎6g搜风止痒

白藓皮、乌蛇、秦艽熄风止痒

黄柏 土茯苓、威灵仙是清热燥湿止痒

1.徐长卿方

蝉衣15克,徐长卿15克,生地15克,红枣10枚。

水煎服日2次(徐长卿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抗过敏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风疹、湿疹)

2.风骚痒中的老年性皮肤瘙痒

病因:气血津液虚亏是内因,是发病的基础,为本;内外风邪扰袭是发病的条件,为标,本虚标实,故病程缠绵难愈。

辨证施治

一、营卫失和,风寒外袭

主证:特点遇风寒则瘙痒加重痒剧者加白僵蚕祛风止痒。

周身皮肤干燥,瘙痒不止,遇风、寒则加重,时感肢冷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

治则:益气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玉屏风加减

黄芪20g、白术2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丹参15g、白藓皮20g、刺蒺藜20g、防风10g、陈皮10g。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固表,与防风配合共成玉屏风散,当归、丹参养血和营,桂枝、白芍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白鲜皮、刺蒺藜、防风祛风止痒,佐以陈皮清香疏气,使气血调和肌肤得养。皮肤干燥明显者可加何首乌15g、川芎10g以养血活血,痒剧者加白僵蚕祛风止痒。

二、气血不足,血虚生风

主证:特点有糖样细薄鳞屑,夜间尤甚,痒感日久不愈加丹参15g、桃仁10g活血养血,使“血行风自灭”;

本型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最多见的一型。患者平日体虚,皮肤干燥,抓痕累累,上覆糖样细薄鳞屑,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寤寐不安,口干喜饮,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不泽,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治则:养血益气,熄风止痒

方药:圣愈汤加减

当归10g、熟地20g、川芎10g、白芍10g、黄芪20g、党参15g、防风10g、白藓皮20g、乌蛇10g、甘草10g。方中用四物汤养血活血,黄芪、党参益气养血,气血充肌肤得养,其风自灭;防风、白鲜皮、乌蛇驱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痒感日久不愈加丹参15g、桃仁10g活血养血,使“血行风自灭”;便溏明显者祛当归,加何首乌10g、茯苓15g、白术10g益气止泄。

三、肝肾精亏、肌肤失养

主证:特点肤干夜痒甚夜尿多

周身皮肢干枯,肌肤甲错,甚至粗造肥厚。瘙痒剧烈,夜不能寐,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夜尿多,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滋补肝肾,养阴熄风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皮损肥厚加三棱、莪术各10g活血散结;痒甚者加全蝎6g搜风止痒。

当归10g、熟地2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0g、白鲜皮20g、乌蛇10g、秦艽10g、丹参15g、香附10g。方中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并以当归、女贞子、枸杞子助之;加丹参、香附活血行气,使气血通达肌肤得养;白藓皮、乌蛇、秦艽熄风止痒。皮损肥厚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活血散结;痒甚者加全蝎6g搜风止痒

四.养血散风止痒

止痒合剂

主证:特点血虚血燥风热肤干脱屑,抓痕及血痂,

一般多见于老年性皮肤瘙痒,往往冬春季节发病,舌质是淡的,苔薄白,脉弦或脉沉细都可以出现。

方药:防风,当归,夜交藤,苦参,白鲜皮,刺蒺藜

五.当归饮子 气血两虚证

主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刺蒺藜,黄芩,甘草十味

首先就是考虑气血虚,血燥,风热,要抓住重点是主要是这个几个方面,选证是很关键的地方

六.全虫方 风湿蕴阻,

主证:风湿蕴阻,肌肤失养证

方药:全虫,皂刺,刺蒺藜,苦参,白鲜皮,炒槐花,威灵仙,黄柏,因为原书中有皂角,猪牙皂

该方第一味全虫,功用是祛风,解惊,通络,解毒,也是搜风药之一,搜风止痒。现代医学研究全蝎有明显的镇定作用,止痒主要靠全蝎,全蝎主要是搜风止痒,皂刺,蒺藜,苦参,白鲜皮是祛风止痒,槐花是清热凉血,黄柏是清热燥湿止痒,威灵仙是散风祛湿,调和气血。该方主要用于重症老年瘙痒症,主要的功用是风湿蕴阻,肌肤失养,我们辨证的时候所掌握的主要是风湿蕴阻

七:心肝火旺型

越鞠丸,甘麦大枣汤,三心汤(莲子心,连翘心,栀子仁)

主证: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心阴不足,虚火上炎。

这个《内经》十九条说“诸痛肿痒,皆属于心”。该方应用指征主要是精神恍惚,五心烦热,两颧面赤,潮红盗汗,还有一个夜不能寐,口干,小便赤,舌红,苔黄,脉弦细

体会: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因年迈,肝腑气血虚亏肌肤失养所致,其表现虽以皮肤干燥粗糙为主,但在治疗中除了滋阴养血和营润燥外,切不可忽视了益气之法,只有脏腑之气充盈,才能化水谷之气为精血,并推动其输布于四肢百骸而濡养肌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体会到,本病患者皮肢粗糙肥厚还与气血不足,经脉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有关。因此对这类日久不愈的患者,在方药中加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往往可获良效

3. 基本方一

    防风30克,地肤子30克,生地30克,苦参15克,白鲜皮15克,紫草15克,蝉蜕10克,杏仁1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

    *搔后出血,加连翘15克,丹皮10克;

    *瘙痒甚者,加刺蒺藜15克,白鲜皮加至30克;

    *心烦不眠.加栀子15克,炒酸枣仁15克;

    *皮肤粗糙肥厚,色素沉着,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蝉蜕10克。

    *头面部痒重,加薄荷6克;

    *下肢重者,加牛膝10克;

    *胸背腹部痒重,加桔梗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外搽苦参酒、九华粉剂及三石水。

    用于皮肤瘙痒症。

    基本方二

    生地20克,苦参12克,蝉蜕12克,枸杞子12克,荆芥10克,汉防己10克,乌梅10克,枳壳10克,刺蒺藜10克,生大黄(后下)6克,生甘草3克。

    *气虚,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

    *血虚,加当归10克,熟地20克;

    *阳虚,加仙茅12克,肉桂(后下)3克;

    *火盛,加栀子10克,黄芩10克;

    *血瘀,加丹皮10克,赤芍12克;

    *兼感风寒,加羌活10克,防风10克;

    *抓痕感染化脓者,加银花12克,连翘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外搽润肌膏。

    用于慢性皮肤瘙痒症。

    

    基本方六

    熟地15克,首乌15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白蒺藜15克,白芍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甘草6克。

    *冬春季节瘙痒加重,加蝉蜕10克,麻黄5克;

    *夏秋季节加重者,加紫草12克,黄芩12克;

    *顽固者,加全蝎10克;

    *恢复期,去荆芥、防风,加太子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气虚明显,加太子参30克;

    *眠差者,加五味子8克,珍珠母2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外用药:百部酒100毫升加入雄黄解毒散30克外用。

    用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有哪些单验方?

    1.鲜虎耳草500克,切碎,加95%酒精拌湿,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1周,去渣外涂。本方还可用于治疗湿疹。

    2.松树皮适量,煎汤熏洗。

    3.胡桃树皮适量,煎水外洗。

4.    千白散

   瘙痒性皮肤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两年多来,笔者自制千白散用于临床,共收治各类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急性皮炎,手足癣,疥疮患者87例,取得满意效果。

 症状:皮肤瘙痒难忍,或伴皮损、斑疹、血疹、结节、脓疱、水疱、糜烂、溃疡、皲裂、苔藓样变,或伴皮肤潮红、肿胀,以及出现炎性病变及皮肤色素沉着等。

 治法 :千里光40克,白鲜皮30克,白芷30克,苦参50克,蛇床子50克,地肤子50克,龙胆草50克,薄荷40克,金银花60克,石菖蒲40克,大黄60克,苍术30克,土茯苓50克。先将诸药烘干,研成细末,分别包装备用,每包100克。每次一包或半包,一日2次,用开水浸泡待水温至40℃时,擦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

 方解: 究其病因而论,皮肤病多由于风、湿、燥、热蕴结肌肤,使气血瘀滞,以至肌肤失去濡养所致。方中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为外科圣药。俗谚云:“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千里光还有广谱抗菌的作用。与白鲜皮、白芷、苦参、龙胆草、地肤子、薄荷等相配,收清热疏风、燥湿止痒之功,值得在基层和农村推广使用。

5:虫行皮中防己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

黄芪30g,汉防己6g,茯苓30g,桂枝3g,防风10g,赤芍10g,刺蒺藜15g,乌蛇肉15g,甘草6g。10剂,水煎服。

     按:身如虫行之症,《伤寒论》谓其属虚:“阳明病……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本案患者年迈体弱,又见疲乏,脉细,属气虚无疑。然患者双足浮肿而酸重,且舌上见薄白滑苔,是水气病之征。

《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可见,本案患者既属气虚,又兼皮水,故防己茯苓汤在所必用。又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谓此方“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故借用之。

6. 骨痒

关节里面瘙痒不止

     方药: 土茯苓、白芍、威灵仙、生黄芪各30g,木瓜、鸡血藤、淫羊藿各15g,蜈蚣(去头足)2条,甘草10g。加水2煎后,取药液共600m1,分3次服,每日1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皮肤痒怎么办
治皮肤瘙痒症秘方(方3首)
神经性皮炎
荨麻疹治疗方法
荨麻疹
当归饮子加味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100例小结-最新年文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