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诏安:发现黄氏清代祭文 明确衍派源流
userphoto

2022.06.20 北京

关注
梅岭高坑村肇基历史,巳近500年,至今传衍二十二世。然,岁月变迁,历史沧桑。衍派与肇基、祖墓与墓碑等,一直都是听祖辈人的传说,口口相传,久而久之,难免误传。也许是历史上(1661年至1681年)“迁界”的原因?没有族谱记载?或是解放后有些史料烧毁?导致许多历史问题是非不清,朴朔迷离,众说纷纭。并且把不明确的传说历史,编写入县级相关文史资料。
例如1991年,县城二位工作人员到高坑采录,编写“高坑的建村”,错把广东潮州海阳县归仁都孚中乡(今潮安区古巷镇),清嘉庆元年丙辰恩科(1796)武状元黄仁勇。说是:“高坑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叫黄仁勇(后迁居海陆丰)的黄姓子孙中了文武状元。”此文载入《诏安民间故事》。此外,有关黄仁勇状元还有两种的传说,一种载入《诏安文史资料》,另一种载入《学报》和上网,误传误导世人。
2016年以来,笔者就高坑村肇基衍派、名人生平等历史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追根溯源。并通过了解甄别实情,参考有关族谱和本村文物史料等,撰写多篇研究文章发表。几年来,笔者还一直在探寻历史事实依据。年初,发现一本本族“家礼”,记录清代的“祭文”,虽说是几篇祭文,的确是难得的、见证真实的历史,明白过去的传说是不正确的。
传说历史被写入文史。2006年,《诏安文史资料》登载全县“黄姓”一文记述:“梅岭镇黄姓开基祖黄添海的墓地在高坑山大坪埔,坐西向东,始建于明崇祯壬午年,穴形'金龟出海’。特征是:墓堆与墓碑(注:墓碑铭刻“二世祖”)分离,相背百米(注:实地察看有五百左右米)而立”。此内容又被编入《闽客交界的诏安》(中国地方社会与民俗丛书)。
“黄姓”一文称“祖坟始建于明崇祯壬午年”,此说不可信。明嘉靖《漳浦高山黄氏族谱》记载:“六世恭公(又称添海公)迁东山铜钵、诏安高坑为开基祖”。《高坑黄氏家谱》亦记载:“添海公(注:高山五世锐公次子,名黄恭)明弘治年间(1488一1505),由漳浦高山迁铜山铜钵,后裔分派诏安高坑”。据东山铜钵宗亲去高山考证,高山宗亲介绍称,添海公在高山时与外族发生命案,后带着妻子连夜坐小船逃往东山,隐居于铜钵村后宅自然村,养鸭维持生计。据此,当年添海公既带着妻子逃命,说明他在高山已娶妻,当时应该有20多岁。那么,如果按弘治1505年,到崇祯壬午年(1643)计算,138年,加上添海公的岁数如25岁,达163岁。所以说,崇祯壬午年始建他的祖坟,显然是不对的。
“黄姓”一文还说:“当时,黄添海受'仙师’指点,把父亲的神牌从原籍请来高坑奉祀,尊为高坑'一世祖’,于是,后来便列黄添海为'二世祖’,顺序衍下”。因为传说,致使后人以为“二世祖墓碑”,就是添海公墓相背而立的墓碑。然而,据有关族谱记载,世系排列并没有添海公父亲排一世,添海公排二世之说。即使“二世祖墓碑”是添海公墓的墓碑,也是不对的。因为,从风水知识讲,“风水”是有讲究的,一般祖坟只立一个墓碑,即使立二个墓碑,也是同一个水平相邻,并排相隔不远。墓碑方向和形状以及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风水中一直就有“分金差一线,富贵不相见”的说法。所以,墓堆在前,墓碑在后相距几百米而立的做法,显然不符合风水的格局。
还有“诏安古村落一一梅岭镇高坑村”一文,编入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主办的《学报》,并且上网传播,此文内容失实较多。例如,“庙内还有清代年间,本村贡元(注:或指石城村,高坑村没有贡元)赠送的一个旦石香炉”。2020年初,经笔者查看,香炉刻写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题名刻写“本乡弟子黄彩邦和西埔弟子徐嗣音仝敬”。为搞清敬赠人的情况,笔者询问了黄大肥(99岁)等一些老人,大家都不记得黄彩邦是何许人,只清楚香炉是当年“走盐艇”的人敬赠的。
一年后,百岁老人黄大肥突然想起来了,告诉笔者,称黄彩邦是黄如龙(曾任副村长)的曾祖父,与黄希坤(注:过去误传黄开泰进士,敬赠下河岭港妈祖庙一个旦石香炉。其实是黄希坤,即黄绍宝曾祖父,在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敬酬,题名刻写“高坑弟子黄希坤敬酬”。)和黄永夏(注:黄金贵89岁称,黄永夏是盐艇舵长,黄坤顺祖父),他们早年“走盐艇”运盐往返北方。如今,经笔者考证,二个旦石香炉敬赠人明确,过去的传说都是错误的。
更有甚者,居然还有人臆造高坑黄氏的传衍历史。2018年,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拟编纂《峭山公宗谱》,时一位姓唐的自称教授,编造谎言,痴人说梦,撰写《高坑村与高坑黄氏》,把高坑胡说是:“黄世纪(注:竭忠侯祖公,因南诏黄氏祖庙和高坑黄氏家庙先后供奉黄世纪祖公,的确引起不懂历史的人的误解)宗支,紫云宗支(注:过去传说紫云黄守恭第五子黄纬开基诏安高坑。2020年,笔者到泉州参加黄守恭冬祭活动,见墓碑纠正为“四安始祖”,说明以前有关“五子传五安”的说法是错误的),峭山宗支三派衍传”。又称:“当代的高坑村其海滨坡地上有一祖坟,墓碑铭刻的是'二世祖填海公之墓’(注:事实是刻写“二世祖,考黄公,妣陈氏,墓”),墓葬时间为清康熙末年(注:文史资料记述是:始建于明崇祯壬午年。'高坑村与高坑黄氏’一文称,墓葬时间为清康熙末年,此说更是离奇,这两种说法无疑都是十分错误的),那是唐中军祭酒黄世纪世传后裔(注:此说更是荒唐,竟然把那一块“二世祖”的墓碑,说是唐朝黄世纪后裔开基的“填海公之墓”。何况墓碑不但没有添海公的名讳,更没有什么填海公之墓的文字,这不是糊弄人吗?后来,据说花费了10多万元,出版《峭山公宗谱》,因错误百出而作废)。看到如此胡说八道高坑的历史,笔者非常气愤。遂撰写《试论漳办编写的高坑村与高坑黄氏及我对高坑的研究情况浅析》,呈诏安黄氏研究会参考。10月2日,笔者也被邀请参加“四高坑”村干和耆老会议,会上,从祠堂悬挂的楹联等历史事实说起,阐明高坑黄氏是峭山公衍派,高山分枝的。会后,受会议委托,就讨论意见及本人研究的史实依据,撰写《关于对“高坑村与高坑黄氏”一文讨论的意见》,呈报县黄研会。
尔后,为探究挖掘情况,诏安黄氏研究会设想到祖坟墓地实地察看,遂派理事成员黄茂春做开路工作,请勾机清理路障。接着,研究会领导和部分理事成员,会同“四高坑”相关村干和耆老等人,一起前往墓地探究,期望有所发现,结果一无所获。其时,笔者也应邀参与活动,不过,那时手中还没有历史事实为依据,尚不确定祖坟墓堆在前,墓碑(二世祖)在后,是同一座祖先的墓,还是二位祖先的墓的真相。
发现清代祭文明确史实。2021岁次辛丑年,喜迎“牛转乾坤”。二月间,笔者意想不到,在邻居黄如龙家,发现一本五十年前,由黄锦元(已故)拿给他转抄的“家礼”,记录“太始祖扫墓祝文”、“春祭冬祭祝文”等多篇祭文。130多年前(转抄后尘封50多年)的祭文,终于被笔者发现,从中解开衍派与祖墓的事实历史依据,明确过去的传说都是不对的。
清同治年间的祭文,记录太始祖扫坟祝文,曰:“......致祭於太始祖考妣之坟前,曰维:祖高山衍派,梅岭发祥,六枝挺秀,一本绵长......”。
祠堂春祭、冬祭祝文,曰:“......祖高山衍派,梅岭发祥,诗书齐美,忠孝流芳,六枝挺秀,一脉绵长......。”
读清代祭文,明确宗族的衍派、祖坟的真实历史,让历史回归正途。
一、扫墓祭文曰“太始祖”,虽无名讳,可以判定就是“添海公”,明确添海公为大始祖。过去的传说,称添海公父亲(神牌)为一世祖,添海公为二世祖是错误的。明确“二世祖墓碑”,不是添海公墓的墓碑。不过,遗憾的是添海公的生卒年月,祖妈何姓氏,何时建墓、扫墓祭拜,尚不清楚。
添海公缘何葬在高坑,据铜钵宗亲介绍,清乾隆年间,铜钵始建宗祠。所以,铜钵和高坑在高坑宗祠共奉添海公为一世祖,尚德公为二世祖。高坑有山有海,地理广阔,故添海公的坟墓也就选择在高坑。二世祖尚德公也随子孙居住高坑。是否真实,神牌已废,难于考证。
从扫墓祭文的称呼,添海公为太始祖,这一点是可信的。明嘉靖《漳浦高山黄氏族谱》记载,添海公迁东山铜钵,诏安高坑为开基祖。也就是说,铜钵和高坑奉为开基始祖。《高坑黄氏家谱》亦有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7),添海公之孙继公,字汝续,从铜钵迁高坑肇基。于是,高坑尊添海公奉为一世,尚德公奉为二世。由此,按世系排列,继公为三世,志、徒、怨、伍、陵、陆公为四世,五世至九世无考。
解放后,添海公墓没有扫墓祭拜,失去管理已荒废。相传坟墓被盗,墓碑也不知去向。
二、明确“祖高山衍派”,指明添海公祖籍源自漳浦县沙西镇高山村。添海公在高山名黄恭,系高山六世,高山五世锐公次子。据《漳浦高山黄氏族谱》和《高坑黄氏家谱》记载,高山一世茗卿公,二世德兴公,三世伯尧公(注:迁居高山开基),四世仙歌公,五世锐公,六世恭公(从高坑和铜钵世系排列,为一世,称添海公,居铜钵,生三子,长尚德公,次大目公,三睦禅公。次、三子返回高山),二世尚德公(居铜钵,生五子,长琳公、次碧公、三诲公、四琰公、五继公。四子回高山),高坑三世继公(尚德公五子,明嘉靖年间,从东山铜钵迁高坑开基,娶妻正阳洪氏,生五子,庚养一子,合为六子),高坑四世,长志公、次徒公、三怨公、四伍公、五陵公、六陆公,符合祭文说的六枝挺秀。六个兄弟(六房)衍传高坑(二房,徒公建犀峰祖祠号思成堂,俗称二房公厅。现建为“梅岭镇孝廉文化教育基地”、“诏安县图书馆高坑分馆”。徒公次子居高坑建细祠堂号振兴堂。长子开基田畔村,建黄氏祖祠号绍基堂。清咸丰年间,黄锐全县首创潮音戏“顺盛班”。徒公次子后裔分支,“学仔”建
“四点金”大落厝号叙伦堂。十三世黄开泰,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人,二十五年(1845)乙巳恩科中进士,中式名次三甲第九十名,“赐同进士出身”,官授河北省满城县知县,在村中建一座“大夫第”,书斋号“醉吟阁”。“北甲”建仕英堂,“龟脚”建琼香堂,“倒向”建倒向厅3间。大房部分居高坑,建顶公厅号报本堂,和下公厅号追远堂,即原涂厝祠堂。三房部分居高坑,建茂德公厅和龙山宗祠号孝飨堂)、峰岐(大房,建孝友堂)、石城(三房和四房,建尊亲堂)、下崎(五房,后裔分支南诏、云霄塔仔和竹港)、南诏(五房和六房,五房建崇德堂,后改建为黄氏祖庙,传本宗进士黄开泰题“黄氏祖庙”匾。清同治年间,进士到泉州雕塑供奉“唐开漳功臣宋封竭忠谋国将军黄世纪尊称祖公暨妣荫封赵国夫人吴氏祖妈”,
“黄石斋夫子尊称圣人祖公”,也一起供奉在黄氏祖庙,现为“黄道周纪念馆”。六房又称新溪房,建新溪祠堂,今废。南诏还有一间黄氏祖祠,如今历史不明,一户人家在此巳居住多年)等。相传四世(明末清初)建大祖(宗祠),即总祖祠建在高坑龙脉壮旺的后山头下“睡象穴”,号祀先堂,后宗族出贵,匾额题“黄氏家庙”。1982年,重塑供奉“唐开漳功臣宋封竭忠谋国将军尊称祖公暨妣荫封为赵国夫人吴氏祖妈”和“黄石斋夫子尊称石斋公”。清代年间,祠堂、公厅、细祠堂和学仔等处,建竖“武状元” 黄仁勇,黄开泰中 “进士”  和“举人”共九座旗杆,今废。
此外,清初广东饶平钱东水帽乡,第十世益义公,迁居诏安南诏开基,属紫云派。
三、明确“三妈派”是误传的,漳浦高山源自峭山公第二夫人吴氏(二妈)第二子化公传衍,属“二妈派”。高坑源自“祖高山衍派”,当然就是“二妈派”(二妈嘱子媳诗:吾年八九难相会,奕叶分枝为汝题。倘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自此,高坑与传说的“三妈派”(三妈嘱子媳诗:祷告苍天佑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奉从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无关。
《高坑黄氏祖公诗》(亦称认祖诗):骏马登程往异乡,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旦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祖妈诗》(三位祖妈的诗句):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兴家立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吾年八九与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四、祭文曰“六枝挺秀”,明确指出高坑黄氏肇基衍传六子(六个房头)。过去俗称“四高坑五大房”的说法不正确,应该明确为“高坑黄氏六大房”,才符合“六枝挺秀”。
五、位于今“风电路”西侧的“二世祖墓碑”,是那位祖先墓茔的墓碑,依然是一个“迷”,许多问题仍无法说清楚。此墓碑只铭刻“二世祖,考黄公,妣陈氏,墓”,没有名讳。如今墓碑因年代久远文字风化,建墓时间巳难于辨认,子孙名字只认得有“五房玄孙”字样,其他也识别不清。据《高坑黄氏家谱》记载,二世祖尚德公生五子。虽然是符合墓碑铭刻的五房,但尚德公娶妻是戴氏非陈氏。是古时传错,还是族谱记错,想无!  
此外,本族“家礼”还记录“竭忠侯祖祝文”、“石斋夫子祝词”、“第十世、第十一世、第十二世扫墓祝文”。祭文记录的时间,符合时代背景的历史事实。笫十二、十一、十世,应该是十三世黄开泰(注:本宗族抱养的,生身父母名佚)的养父(注:名佚。后在本族“家礼”中,发现时还在读书的黄开泰,撰写的一篇呈文“开释采买呈”,从言词中得知养父名叫黄元英,养祖父名叫黄光华)、祖父、曾祖父,祭文称他们为诰封“奉政大夫”,是朝廷褒奖他们一家四代人为“四世大夫”的称号(注:“四世大夫”文物牌,今保存完好。由此,将细祠堂匾额题为“大夫家庙”)。可见祭文是当年本宗进士黄开泰所撰写的,否则,别人不清楚祭文中人物的历史事实。

                     黄吉成撰写

                  20214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诏安高坑黄氏乃邵武峭山公后裔, 非紫云守恭公子孙
被坑了,以为是海黄,结果被坑死了!
寿山之杜陵石
寿山石鉴别
母亲节来临之际,写给天堂母亲的祭文,感人肺腑!
黄氏祭文!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