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学是真正的变化的艺术 西方一直追求而不得的艺术本质原来在东方

什么是艺术?

西方绘画艺术经历漫长的发展变迁,呈现了丰富的流派风格,也涌现了无数的名家大师。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还是说不清、道不明,艺术到底是什么?

来自俄罗斯的抽象派艺术家康定斯基,通过其《艺术中的精神》一书,试图在艺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从图画和构成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某种精神出发,建构起一种具有前卫哲思的沟通方式和桥梁,后又在续篇《点线面》中,践行了这种探索,以此揭示艺术的本质。

那有人说了,艺术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喜欢的就是艺术。这样一来,艺术家似乎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艺术家的意义在于,传达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受众的意义是感受、理解、欣赏和批评这种思想和意识。如果创作者与欣赏者彼此之间没有交集,所谓的艺术还有存在的必要和空间吗?

既然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恰也就说明受众是能感受到,某种难以名状并能引起共鸣的精神力量影响,这种影响力就是康定斯基极力想探求的艺术内在驱动力——精神。

虽然康定斯基言之凿凿,但对于广大受众来说,艺术仍然还是云山雾罩、难明就里。就如下图这件著名的绘画作品,大家能理解到作者康定斯基想向我们传递出的对艺术的解读吗?

康定斯基的作品《构成Ⅳ》

西方艺术发展状况

简单地来说,西方绘画艺术经历了:古典写实→浪漫印象→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绘画从具象向抽象的演变。即是一种形而上的艺术追求表现。

形而上发展的西方绘画简史

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初是为了追求真实,采用了科学透视原理、发展和运用了材料和技法,从宗教题材走向现实主义,渐渐地发现越来越丧失艺术的魅力和趣味了。事实上在出现当代超现实主义(写真艺术)以后,西方绘画艺术就已经宣告死亡,取而代之的是摄影艺术,现如今的已经发展到影像及多媒体了。

所以,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到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安格尔)以后,出现了两个变革性的人物——塞尚和梵高,这就是印象派时期。

安格尔的肖像作品

无论具象还是抽象的绘画艺术,都脱离不了色彩和形的两大概念范围,也叫做色彩和构成。而塞尚打破了传统的透视原则,将形的构成平面化和重组。

塞尚-圣维克多山

将这种理念进行发扬的是毕加索,把立体的多面组合到二维画面,称之为立体派。

毕加索-弹曼陀铃的少女

梵高则是打破了色彩的禁忌,不再服务于追求真实,而是以大胆的色彩表现来宣泄个人的情感。

梵高-向日葵

之后高举这种理念大旗的是马蒂斯,被称之为野兽派。

马蒂斯-开着的窗户

在印象派之后,表现主义大行于世,立体派和野兽派分别从形和色两方面对绘画艺术进行了独立的解剖和探索,促使了抽象派的诞生。康定斯基对此做出理论性的总结,从而奠定了抽象主义的基石。

梵高不单在色彩上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主义,在形上也是如此。强烈的笔触和扭曲的线条,无不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不安以及思想冲突。

梵高-星月夜

说句实在话,梵高的画并不美。立体派毕加索的画,又美在哪里?“哭泣的女人”到底应该表现美还是表现丑?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被称为热抽象的康定斯基的画,后期趋于成熟和注重美感,但我还是很难感受得到美的韵律和意境。

康定斯基的最后一幅作品-被抑制的热情

同时期的蒙德里安在康定斯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纯粹抽象”的理念,被称之为冷抽象。作为一种探索,我认为值得赞赏,但就艺术本身而言,美的韵律和意境却离人性越来越远了。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马列维奇否定了蒙德里安的“纯粹抽象”理念,创立了绘画艺术极简虚无的“至上主义”理论,当他向世人推出其终极作品《白色上的白色》时,也就宣告了艺术的死亡。否定绘画中的主题、物象、内容和空间,剥离人类情感意识,这样的艺术又有什么意义?更遑论美感、韵律和意境了。

马列维奇-白上白

东方艺术发展状况

从西方艺术的变化发展来看,艺术家们扮演的是哲学家的角色,多多少少显得不务正业。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显然是缺乏艺术的理论指导。

东方艺术没有这样的焦虑。因为艺术是变化的,有规律的变化称为艺术,而易学就是变化的艺术,是独特的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理论指导,早已揭示了文化艺术的内在本质和精神。

中国绘画自成体系,其根源在于受到中华文明特有的道家易学文化氛围以及儒学文化环境甚至佛教禅意美学的影响,产生了形而上和中庸的理念,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本质体现的独特风格。

建立在儒释道文化基础上的中国绘画发展是兼容并蓄、并行不悖的

张大千去西班牙拜访毕加索,他惊讶地发现在毕加索的画室的四壁上,居然挂了大量的中国水墨画。毕加索还对他说:“我真的很不明白,有那么多的中国人都到欧洲来学艺术,可是真正的艺术其实是在东方,是在中国!”。

梵高拘于贫困的限制,没能接触到中国的文明艺术,但从日本的浮世绘中感受到了东方的魅力。西方极力追求的形而上的艺术理念,对于中华文明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普世概念罢了。

西方通过理念追求,触探艺术的本质精神,而缺失了美感和人性,实在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自然是水中捞月、难觅真谛。

西方在向东方靠拢,而东方有些人却反走西方之路。徐悲鸿的西式教育,冷军的超写实主义,重拾西方具象主义牙慧。在抽象艺术方面,似乎没有跟随西方的脚步,其实也没法跟随,因为马列维奇之后,抽象已宣告了死亡。于是,丁乙之流反“极简”而动,创立了所谓的“极繁”艺术。

丁乙 - 十示 2002-12

极简主义抽象是追求形而上的艺术本质精神,以至于虚无。而极繁主义抽象既不是形而上也不是形而下,连追求都没有方向。愈雕愈琢,复归于朴,朴就是极简。反极简而动,却又兜回极简,那你的极繁主张岂不形同虚设?极简而不简,极繁而又朴,不伦不类。此风一开,后来的丑书、丑画就泛滥成灾了。

艺术的本质是易学

本以为艺术源于易学的思考,是自己的个人独见,没想看到国画大师潘天寿写的《中国绘画史》一书里,就讨论过绘画起源于河图以及昌硕造字之说。因河图为八卦之本,八卦为万物之象,是观天法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抽象符号化的结果;昌硕以“类皆象其物形而制字”,书画同体而异文。中国的文字属于象形,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其实,中国的文字不仅象形还有象声,也就是形声字,这又与音律有着关联,而音律天然与河图洛书、八卦五行同源。

康定斯基在他的《点线面》一书中,在形的方面,分别对点、线、面进行了内在张力的剖析,认为找到了艺术中的精神。这种所谓的艺术中的精神,其实是人的意识感觉,而这种感觉是通过形的对比关系来产生的。在色彩方面,康定斯基的论述也是有所偏颇的,对三原色与黑白的关系也缺乏认识。与其说康定斯基是在做理论研究,不如说是在做心理感觉推测。

之所以说康定斯基实际做的是推测实验,是因为他不知道他所探求的那种艺术中的精神——所谓内在驱动力,实际上是来源于形与形、色与色、及形与色之间的对比、转化关系的。没有对立就不会产生力学,也不会产生意识心理层面上的内在张力。作为中华文明圈外的他,压根就不可能具有八卦五行这样的阴阳对立转化概念。

康定斯基极力探求的内在张力,其来源于八卦五行。首先要有对立,有对立就有阴阳,有阴阳就会形成转化,有转化就会产生八卦。比如,形与色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形与形之间的对立关系有张与弛、放与收、扬与抑等等,色与色之间的对立关系有冷与暖、明与暗等等。

康定斯基在分析“点”时认为具有向心驱动的内敛力,在分析“面”时认为具有离心驱动的发散力,但疑惑于“点”与“面”的界限在哪里?如果他有对立的阴阳观的话,就能明白可以在两种情况下进行比较:一种情况是形与形对比,一种情况是形与画框参照对比。请看下图:

点与面的对比

左边形一与形二比较,点和面一目了然。所以,当两形大小趋于相同时,点和面的概念就消失了;当两形大小背离时,点和面的概念就会越来越清晰。如果把形一单独地放置于参照画框一内,点的特性很显明;把形一单独地放置于参照画框二内,面的特性很显明。在同一参照内,形的大小决定了点和面的概念的倾向。点和面的概念明确了,向心和离心的力的关系就出来了。所以,点和面的概念是象——八卦,向心力与离心力就是数——五行。

八卦为万物之抽象,五行为万物运行转化之能量——力。力就是生克,五行生克就是力学。力学是有规律的运动,有规律的运动叫韵律,韵律就是美,美才是艺术中的精神。

绘画艺术中色彩构成的易学原理

色彩是经过三原色的调和而产生的。三原色分光学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来源于光的本身称为光学三原色,按加法原则形成色彩;来源于光的反射称为颜料三原色,按减法原则形成色彩。如下图左上:

先天色彩

三原色中两色调和,是第三色的互补色,也就是对立色。对立就是阴阳,分出阴阳则有河图洛书之变,于是四象立、八卦成。色彩属于先天,故以先天之数配后天之卦。如上图。

形也就是构成,同样按加减法原理,分阴阳得河图洛书之变。然而构成是属于后天的,故还需将先天八卦再转变为后天八卦。如下图:

后天构成

对于各种形的定义如下:

点——具有向心力且趋向于无限小的平面或球体。

线——相当于点在二维或三维做直线、折线、曲线运动的轨迹。

面——具有离心力且趋向于无限大的平面或球面。

圆——点与线构成的有圆形边界线的平面或球体。

方——线与面构成的有方形边界线的平面或立方体。

星——点与面构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具有不规则放射状的形态。

矩——具有直线和角的特征的由多边线段边界综合构成的平面或立体。

椭——具有曲线特征的由多曲线边界综合构成的平面或立体。

将色彩和构成(形)合并,得到的八卦属性对应图如下:

色彩构成的象数关系

色彩构成具有八卦属性,自然就赋予了五行属性。形和色有了象数定义,就会有时空能量的力学关系,力学关系产生事物的性格,也就是能量基因。

形和色决定事物性格并影响人的意识行为

坎“☵”:坎为陷,性情内敛、机智。形为点,色为黑。五行属水。

离“☲”:离为丽,性情外放、热诚。形为面,色为红。五行属火。

震“☳”:震为动,性情敏锐、率真。形为线,色为青。五行属木。

巽“☴”:巽为入,性情婉转、谦逊。形为椭,色为绿。五行属木。

乾“☰”:乾为健,性情沉稳、豁达。形为圆,色为蓝。五行属金。

兑“☱”:兑为悦,性情杀伐、果决。形为星,色为白。五行属金。

艮“☶”:艮为止,性情严肃、坚忍。形为矩,色为紫。五行属土。

坤“☷”:坤为顺,性情宽厚、包容。形为方,色为黄。五行属土。

形色有性格,性格自然就反映形色特点。在不同的时空诞生的人,具有不同的时空能量基因,不同的时空能量基因反映出不同的色彩构成性格。人的性格具有色彩构成,当然色彩构成反过来就能影响人的性格。性格决定意识,性格改变则意识改变。意识决定行为,意识改变则行为改变。正确的行为促使人们获取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达到了改良个人命运的目的。

一个人对色彩构成的喜好,会反映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并决定其与众不同的意识和行为。比如,梵高就是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其还未形成个人绘画风格之前,画面的色调是阴暗偏冷的,那个时段无论做什么都不如意。在其形成个人绘画风格之后,画面的色调开始明亮和偏暖了,这个时段确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梵高一生最高光的时段,是邀请高更来到阿尔,为此创作了系列的《向日葵》作品,色彩鲜明、构成优美,激情讴歌了真挚的友情。

梵高-向日葵

由于争执而刺伤高更后,懊恼不已的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为此画了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整个画面是绿色基调的,眼神流露出自责和不安,而神态却透露出一点新鲜和沾沾自喜。这是一种对冲动的懊恼和勇于承担后果的自傲之间的矛盾心理状态,正是巽“☴”卦的性格体现。

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时隔不久,又再次画了割耳朵的自画像,画面背景变了,整个基调是明亮红橙的暖色。目光透着坚定,烟雾缭绕的烟斗是自信的表现。那个热情的梵高又回来了,这是离“☲”卦的性格体现。

梵高-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梵高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其绘画技术的高超,而是其鲜明的风格特点以及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当其内心痛苦压抑而又不放弃努力的时候,画面的色彩是明暗冷暖冲突的,构成的线条是强烈扭曲的。


在其精神治疗时期,画面象流水一样冷静平和下来。就像下面这幅画,紫色代表严肃坚忍,但不乏青色的敏锐率真以及绿色的婉转谦逊。一朵白色的鸢尾花孑然独立,透露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然而梵高又是悲天悯人的,所以在大片的冷色基调下却铺陈着暖色的土地和远景碎花的背景,以此平衡整个画面,反映出作者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梵高-鸢尾花

再经过《星月夜》狂想之后,梵高终于累了,结束于《麦田上的鸦群》。金黄色具有坤卦的宽厚包容,麦田象征着生命。然而,再宽厚包容的生命,也难以承受麦田上空带来死亡气息的,黑蓝压顶和日月无光以及群鸦乱飞。

梵高-麦田上的鸦群

整体来看,梵高的画无论色彩还是构成,都有巽“☴”卦的性格特征。由于太过执着而显偏激,强化了性格中的矛盾冲突,决定了他的悲剧——年仅37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与梵高的偏执性格类似而又特征不同的,是纯粹表现主义画家席勒。作品表现恐惧、不安,始终徘徊于情欲、生死、痛苦的边缘。与梵高丰富强烈的色彩表现截然相反,给人以简单、压抑、阴暗的视觉感受;但在构成上比梵高更为扭曲而棱角分明,近乎疯狂。他的线条运用肆意、孤僻,是一种病态抗争命运中所体现出来的顽强。这是震“☳”卦的极端性格特征。

席勒-自画像

席勒在其才华横溢的短暂一生,充满叛逆、自恋和情色。这种极端的色彩构成性格,造就了他的声望也毁掉他的健康,年仅28岁感染“西班牙流感”而终。

还有很多画家,不同色彩构成的性格呈现迥异的人生命运,比如莫奈、夏加尔、毕加索、波洛克、塔皮埃斯……等等。除了波洛克44岁车祸去世之外,莫奈86岁、塔皮埃斯89岁、毕加索92岁、夏加尔98岁。色彩构成性格与时空能量基因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我想放到下一篇文章我们再讨论。这个课题的研究也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参照背景及能量时间轴

再回到康定斯基理论的最后一个问题,关于色彩构成画面的参照,也就是画框基面的分析讨论,这个也很重要。很明显,康定斯基对于这个问题已无法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只好把它归结到“面”的科目下做了简单的论述。

由于基面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式的,比如肖像画多为竖向矩形,风景画多为横向矩形,抽象画多为正方形,还有根据画面需要和趣味的圆形、异形等。康定斯基只能选择正方形式进行理论分析。简而言之,康定斯基认为基面的内在张力,存在着上轻、下重、左升、右降的规律性的区别。其实,就算没有艺术家的感觉,普通人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只是艺术家们说出来,普通人似乎才有种醍醐灌顶的领悟。但遗憾的是,康定斯基并没能给出更多的科学解释。

康定斯基的基面张力分析

不管怎么说,康定斯基的艺术感觉还是没错的。如果把他的这个基面张力分析拿来与我们易学基础理论的洛书九宫相比较,你会发现竟如此吻合。

洛书九宫的基面分析法

使用洛书九宫,对基面张力的分析更加丰富和全面,而且是全息的象数时空能量图。这也就能理解中国画为什么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说法了。形指的是色彩构成,神指的是色彩构成具有的性格特征;气指的是空间的变化,韵指的是时间的流动。洛书九宫配备了八卦十二支,有空间、有时间、有物象、有能量生克,色彩构成、时空象数浑然一体,这才是全息的基面张力图。

大家还记得我以前说的动态八卦吗?所谓的斐波那契数列也叫神奇数列,西方最为推崇的美学定律——黄金分割比例,就是动态八卦的演绎过程。不了解的去看看这篇文章,这也是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如下图:

斐波那契数列也就是动态八卦图形化——斐波那契弧线

动态八卦(斐波那契数列及弧线)可以运用在所有的领域,比如绘画艺术的画面构成,如下图右:

斐波那契数列及弧线运用于不同领域

动态八卦是阴阳隔一相生,从而产生了黄金比例的律动。如果动态八卦阴阳隔二相生的话,必然也是一种律动。当然隔三、隔四……相生,不用说自然都是律动。隔一律动的神奇在于,数列的前两位相加等于后一位,并且前后数相除无限接近于0.618或1.618,所以被称之为黄金分割比例。律动就是美,所以黄金比例就成为美的代言。

阴阳隔二相生得出的数列

根据阴阳隔二相生的数列,我们同样可以图形化为以下的律动弧线,与隔一相生的律动弧线相比,可以说大同小异。如下图:

律动弧线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阴阳如果绝对平衡,就会失去运动性。所以,律动是由阳动阴随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有规律的运动。是色彩、构成与基面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空间变化和时间流动的节律,这就是艺术中的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物抽象画大师
论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发展影响,世界人体油画里令人神魂颠倒的美女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看待“为什么有些画看起来很丑,却成为了名画?”这样的现象?
卢文超:从雕塑精神到音乐精神——跨媒介视角中的西方绘画变迁
《梵高传》--艺术家自传电影
不知与知而不为两个境界《声光交响》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