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

现代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物理教师应重视的三个问题

       束义福

       教师队伍“高素质”是一个原则上的标准,具体来说,可以分解成很多的问题来阐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重视。下面我从一个二十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物理教师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主要有3个问题:

教学观念问题 ,自身能力问题,情感教育问题

         1、教学观念问题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他的教学行为,没有科学的良好的教学观念,就不会有科学的良好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学观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分数,轻能力;重理论,轻实验;重灌输,轻思维。物理教师如果不变革、更新这些教学观念,物理教学就不可能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更新教学观念,其核心是从根本上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这里从众多的教学观点中就转变教师观点谈点建议。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决定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

        21世纪的教师,其内涵远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更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服务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教师应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1、变对物的关心转为对人的关心

       在人本主义思想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还停留在“见物不见人”的低层次上。他们习惯于用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学生,用成绩和分数来评价学生,而不重视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完全忽视了学生具有的生动活泼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忽视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信念等人所特有的心理品质的重视和培养。这种生硬、僵化、机械的管理模式把学生变成了物的'奴隶”,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冷漠和反感。大量的厌学逃学、辍学以至殴打教师的现象正是'奴隶们”的反抗行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见物不见人了'。我们不仅制订制度和规则,更要关心学生的自由和个性;不仅关心成绩和分数,更要着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管住学生,更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本着这种观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有了人文基础。

      1.2、 变“师道尊严”转为相互尊重

       由于“师道尊严”历史原因,今天仍有一部分教师抱着“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错误观念不放。这种错误观念和行为必然使学生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无形中在师生中间砌了一堵厚厚的墙,堵塞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渠道,当然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的观念是师生相互尊重,更准确的是教师尊重学生在先,学生尊敬教师在后。教师只有首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知识和意见,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处境学生才能敬重教师,理解教师。本着这种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有了基本前提。

       1.3、变“为教而教”转为“为学而教”

       由于不正确不科学的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成绩与其工资、晋级、荣誉等挂钩。为此,教师往往采用管、卡、压的办法,采用“题海战术”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换取高分,提高自己的教学实绩。这种“为教而教”的错误观念必然导致学生为教而学”,觉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老师,从而在盲从和被动中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另一方面老师则常常因为学生学习不好担心影响自己的利益而歧视、讨厌、责罚学生,造成师生关系对立。毫无疑问,这种思想歪曲了教师的作用和任务,淡化了教师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必须予以端正,树立为学而教'的思想。学生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扎实、更富有成果,是为了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这种观念必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进而尊师爱师。树立为学而教”的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有了根本保证。


  2 、自身能力问题

      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教师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论你如何温存,在说话时如何有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体贴关心学生,仍然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所以对每一位教师来说,自身能力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能力的种类很多,对不同的学科来说,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对物理教师来说,尤其要重视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实验能力       

       物理学科强烈依赖于实验。物理课本在编写时,无论初高中,很多章节内容都是先从实验开始,然后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得出实验规律。无庸置疑,对实验规律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清晰观察和探索研究。物理实验,有的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例如研究动量守恒、研究变压器的变压规律、观察电容与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等等而有的实验完全可以就地取材,正如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生前倡导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无论是哪方面的实验,都需要物理教师有良好的设计研究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有的教师因为轻视实验,很多情况下变成了口头讲实验,至于现象和规律,我告诉你,你记住就是了,这种做法有两个危害:一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弱化了教师自己的实验研究能力。

        2.2 语言能力

       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缺乏这种能力就会变成“一个讲得枯燥乏味,一个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通常认为物理学科的难度要比其他学科稍微大一些,尤其是高中物理,这从学生的反映、从高考成绩的反映都可以看出来,因此,物理教师更需要加强对自己语言能力的锻炼,否则枯燥的语言、含糊的语音、平淡的语调,只会让学生对物理学科越来越反感。

       再提一提语言能力中的幽默成分,教师的幽默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我曾就读于某一省重点中学,当时的校长是教物理的,出名的严肃,学生都望而畏之.某日校长给我们代课,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曾清楚记得他叫某同学回答电流I是多少,该同学可能过度紧张,“I,……”了半天也没能回答,只好低着头等着接受训斥,可校长却出人意料地幽默了一把:Idont know,是吗?请坐下。”(意思为“我不知道”)正因为这句幽默话,不仅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消除了紧张,也居然让我们看到了校长如此有魅力的一面,事隔很多年,我还记忆犹新。


  2.3 、解题能力       

      物理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的正误、方法、快慢,往往是衡量教师水平和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现在很多学科在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的比赛时,往往把解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比赛项目,方式很简单,发张试卷,让参赛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几道本学科的题目,就像我们平时给学生考试一样。教师的解题能力与学历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这对于那些刚跨出大学校门、走进中学任教的新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千万不能认为自己学历高而放松钻研教材、钻研题目。教师对学生不能搞题海战术,但教师自己却要在题海中邀游,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方法多样、灵活深刻、游刃有余地对学生进行解题方面的指导。我们很多高三物理教师,教龄十几年,却还是坚持每天晚上做物理题目至深夜,这样做虽辛苦一点,但每次走进教室讲解题目或回答学生问题时总会信心十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位物理教师学习。

        2.4 、创新能力

        创新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创新才有发展,发展才有希望,因此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需要怎样创新呢?本人认为,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本人以前上课时教学手段比较传统,黑板加粉笔,有时加几张投影片虽说教学效果不差。但日子久了,自己也觉得单调,后来拥有了笔记本电脑,调动了我做物理教学课件的积极性,现在基本上每堂新授课都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学生的听课热情也空前高涨,例如某位学生,平时在教室里听课总显得无精打采,后来进了多媒体教室,他的表现判若两人,不说他听课的精神有了大变样,只说他在多媒体教室的座位吧一开始喜欢躲在最后一排,现在总是早早地去“抢占”前排位置了,当然,在课件的制作上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如果一味地播放一些文字或毫无新意的图片、动画,学生的兴趣也会坚持不久的。为此,我在制作课件之前总是花大量时间去收集资料,网络给了我很大帮助,例如在进行变压器教学时,我就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变压器的实物照片,形形色色,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时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把课本中出现的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事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请同事用数码摄像机拍下来,然后再把它有机融合到课件之中进行展示。自从教学手段创新之后,不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不少,就连我自己也觉得教学的干劲也随之不断高涨起来。


  3、情感教育问题

       情感应该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情感对学科教学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无水之潭,无光之灯。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思想的纽带。如果教师能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动之以情,喻之以理,完美地将真挚的师爱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这不仅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有着最微妙、最生动、最细腻的相互交流和感应。教师饱含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由于情真意切,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师生之间便会发生情感上的共鸣。重视师爱这样的情感因素,它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呢?笔者的理解是,最主要的是应把握3个方面:亲和、宽容、责任。

         3.1 、亲和

       教师的亲和力是一种依赖于微笑、善良、仁慈、关爱来吸引学生的魅力。有亲和力的教师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学生十分乐意与这样的教师交流问题,我刚参加工作时总有这样的观点:教师越凶,学生就越怕,学生越怕便越听话,越听话教学效果则越好,后来任教几年下来,才发现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学生惧怕教师的话,就会像老鼠见着了猫,师生之间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坦诚的交流,而良好的坦诚的交流正是促进教学良性发展的重要方式。现在提倡师生关系要和谐。其实,关系和谐不和谐,就看教师怎样做了,教师本身缺乏亲和力,师生关系又会和谐到哪一种程度呢?

         3.2 、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可是有的教师读不到这句话,他们无法轻易原谅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动辄严厉批评,甚至挖苦、讽刺。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越来越强烈,对所教学科自然也越来越产生抵触,这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如果教师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那么你是否希望自己的教师总是对自己抱怨、指责、批评呢?当然不会!所以教师对学生还是多一点宽容吧。我听过一位教育专家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辈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学生.”所以,宽容你的学生,就是在宽容你的过去学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宽容,从而更自觉地改正错误求取进步。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在我的物理课上咀嚼口香糖,我发现并没有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而是用眼神告诉他不应该这么做,学生当即不好意思地吐出口香糖,用纸包好,继续听课。课后我也没有找这位学生,反而他来找我表示道歉,而我只说了一句话:“老师早就原谅你了,你回去吧。”后来发现,堂上不但没有再犯类似错误,反而学习变得更加认真了。

          3.3、责任

       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因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将变得更加主动积极。高中物理第3册中“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应该说较简单的,课本上只提到了光源、光线、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几个初中已经学过的概念,如果照本宣科地给学生复习一下,用不了几分钟,但我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如日食、月食、影子、无影灯、多种光源等等,然后制作课件,前后用了好几个小时才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劳心费力?因为责任,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需教师,物理教师只有把教学观念、自身能力、情感教育三个问题重视起来并认真落实到行动中,才有可能成为一名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物理教师,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之下的物理教学工作,才能为有效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最后寄语我这位老教师的一点感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有以“传道”为使命和责任担当。好教师须明确意识到自己心中要有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担当,为党育人,为国家育才。

束义福

2007.04.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无名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
初中物理: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究性教学
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
浅谈物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物理课如何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