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聋哑时代》的编校问题,我收到了理想国的回复
前天,本公众号发表了书评文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回真让我开了眼》(以下简称“书评”),作者讲了自己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新版《聋哑时代》(以下简称“新版《聋哑时代》”)的一些看法。昨天,该书出品方理想国发来私信,对书评中提到的编校问题进行了回复,如下。
我们认为解释是合理的,相信“卷纸”“有都是”等措辞不是笔误,而是出于“保存作品原貌”的考虑,特意保留的。
但顺着理想国的解释延伸下去,我们会发现新的问题:作家双雪涛作为辽宁人,说他们那儿经常把“卷子”叫“卷纸”,这个很容易想象,因为众所周知辽宁口音是不太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当地很多人把z, c, s读成zh, ch, sh。 如果按照“卷子”要写成“卷纸”的逻辑,那么“本子”要不要写成“本纸”,“袋子”要不要写成“袋纸”?而既然“有的是”也按照辽宁话发音习惯在书中写成了“有都是”,那么“猪肉”要不要写成“猪又”,“不让”要不要写成“不样”?
如果不能,那么“卷纸”和“有都是”等词是哪里特殊,以至于它们可以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中,代表字典上所没有的含义?如果能,那正式出版物上能否写“铁路旅社快掺店经营找掺,有包纸、饺纸、又湿面、诈酱面,另经营炒chài、炖chài、凉拌chài……”?这可不是我编的,辽宁某火车站外快餐店店主真是这么喊的,我不骗你,有视频为证。
看了上述这段比较极端的举例,大部分读者大概都认可咱们正式出版的图书上不能这么写吧?那么即使作家力主“卷纸”和“有都是”等词不改动,责编也应该从编辑的职业角度出发,为作家解释这其实是错别字;而如果作家还是坚持不改动,那么责编应该为这些特殊情况加注释,或者在序或跋中进行说明。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呼兰河传》是怎么做的。这本书的前言中明确写了这么一段话:本书以上海寰星书店1947年版本为底本,因为时代原因,文中个别字词、标点的用法(如“的”“那”“浆糊”“糟踏”“钮扣”等)与现在有所不同,且掺杂较多口语化、方言化的词句。为尊重作者的写作习惯、保留时代特色、保证作品的原汁原味,本书在编校时除对明显的排印错误进行修正外,其他不做改动,请读者注意。我认为这是正确、负责的操作,而新版《聋哑时代》没有这么做。
不过,我所在的读书群里,有些朋友还是认为没必要加注释,理由是:
这种观点看起来有些道理,但其实细想起来,是偷换了概念。就算“方言”可以不加注释,“方言”和“口音”也是两码事。以这位朋友所举的金宇澄来说,《繁花》中出现了大量的上海方言,没有加注释,但是你会发现,即使你不懂这些方言,也不会误以为这是错别字。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加注释是可以的(不过如果加上则更可以方便更多非本地读者)。
即便如此,《繁花》的腰封上也写明了,小说“新旧交错”、使用了“沪语”。
而新版《聋哑时代》的腰封,只有一个“完整呈现”。
在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商品详情页上,我们倒是能看到“保存小说原貌”的说法,但也未给出进一步解释。

而关于方言和口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辽宁本地朋友是怎么说“卷纸”和“有都是”这两个词的:


虽然这只是个别本地朋友的说法,但我认为是有代表性的,逻辑上也是没毛病的。
在本公众号前天所发的书评中,作者提到发现“多处”编校错误,但是限于篇幅,只放了“卷纸”那页的截图,因此理想国在给我的私信中也只解释了这部分原因。事实上,书中还有其他不少不妥的地方。
例如下图这个“草”,你可以天天上网这么打字,但在正式出版物上,这是错别字无疑。相比之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旧版《聋哑时代》中用的是“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以下简称“新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版本(以下简称“旧版”)

例如下图这个“波及到了他们”。首先,“及”本身就是“达到”之意,后面不能再加“到”,“波及”“涉及”等词都是如此;其次,前文并没有提到“我爸妈”(前文的“父母”不是特指“我父母”),这里的“他们”指代谁会给读者造成困惑。相比之下,旧版的处理显然更合适。
另外,本页的“不上讲”,旧版给出了注释(方言,不上档次,不讲究),这一点对于非东北人来讲更友好,比如我就真的不知道“不上讲”是什么意思。而新版对方言一律没有注释。

新版

旧版

例如下图这个“那”,读一读上下文就知道应该是“哪”。这一页旧版用的就是“哪”,并且给出了“电炮”的解释(电炮,用拳打,在东北话里通常击打部位是脸),新版无注释。

新版

旧版

再例如下图这个标点符号,“我左右”后面,应该是句号,因为这句话显然已经结束,后面说的是“之后的很多年”了。这里用逗号导致的结果是,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期待“不是……而是……”的关联词出现,然而后面并没有“而是”,这就会让读者晃一大跟头。相比之下,旧版用的就是句号。

新版

旧版

新旧两版中还有大量分段不一之处,新版有很多长段落(大概也是出于“保存作品原貌”的考虑),旧版分段较多。我个人觉得旧版的分段更加清晰。
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
我们认为,编辑工作不是简单的“改错字、改病句”,而是要尽力用专业素养帮助作者与读者搭建桥梁,促进彼此更好地互相了解。这是编辑工作的责任和意义所在。尊重作者意愿、保存作品原貌是好事,但前提是不能与国家标准、编校规则相悖,如有特殊情况,须加注释说明。
在我们印象中,理想国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是优秀的出版单位,前天所发的书评和今天这篇文章也只就新版《聋哑时代》一书的编校问题提出看法,并不否认理想国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贯的匠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辑寻寻觅觅,只为打造“访书”之书
《当丰子恺漫画遇到桐乡方言》第二辑
《聋哑集》
操哥小相
壮丽的三峽原貌
利用渐变做卷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