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与人蔓延的情感其实是在内部视角下-手机坏掉有感
昨天手机突然崩溃,屏幕慢慢变得花花绿绿,但我全无办法。虽然外表看起来和以前一模一样,但我知道它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端详着旧手机的遗体时,不由得想起心理咨询中两个概念。
1内部视角

当咨询师邀请来访者去描绘感受的时候,咨询师其实是希望能够走进来访者的心里,然后去看来访者内心深处的各种主观的体验,包括痛苦、愤怒、难过以及希望等等。

一般的问句是:你是什么感受?你身体上有什么感受?你心里边有什么感受?

2外部视角

与内部视角相对应,外部视角不是往来访者的心里边走,是去了解来访者作为一个行动的个体,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做了什么,或者说如果有别人在场,别人看到来访者采取了什么样应对和行动。

行为像是一个信号,可能会激发身边人的互动。外部视角有利于对关系的探索。

一般的问句是: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在外人看来,你有什么表现吗?

初初学习的时候,只知道这是去理解人的行为感受的一个层面。

但做咨询的时候,其实慢慢确实会认同一句话,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而和父母的关系其实很多来访者有一种难受是。
理智上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但实际体验却不是这样的。

比如从小父母物质上都是给尽可能好的。
外人看着也是觉得一家人很好。

可实际体验内部视角可能记得的确是,从小到大很少被看到情绪。
自己说痛苦的时候,爸妈说,“不要痛苦,你这点事情算什么呢?我们为你做了多少事情”

这些语句其实也不能说有错误,就是孩子本身就是难受的时候听起来就会更加难受而原本的情绪又没法表达,记忆就遗留了下来一遍遍形成情绪的情结存储在身体里。

大家可想而知假如是习惯指责孩子的家庭,假如是习惯性忽视孩子的家庭。

虽然比起虐待的家庭似乎外部来看父母也觉得没有亏待孩子搞不懂孩子为什么痛苦。

这个信息差在这。
父母只看到了外在的部分,给了孩子吃饱穿暖经济上的不亏待但遗忘了感受。

而尴尬的是我们与人的情感就是这一次次感受而建立的。

所以我也看到有人谈恋爱的时候,不明白自己把最好的给对方对方为何不感动。
不明白明明自己做了自己觉得对的是爱的行为对方为何生气了。

那是因为每个人感受的特点又不一样。
比如说一个很漂亮的小孩,从小收到的赞扬关于外貌上的很多,你去赞扬,她会开心但不会过度开心,因为已经习惯了。
而对你的这种行为也不会过多有情绪上的起落。

所以,爱与好,都需要基于对对方的了解上才能达到对方心坎里。

因此我说理解其实难也不难。
难的是理解前需要大量了解不难的是,花心思花时间就可以了。

这也是咨询为何总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让来访者自由表达想到哪说哪。

不仅仅是为了看到说的内容,还要去听到内容背后的情感思维方式以及记忆特点以及感受特点。

也是基于此,其实时间久的来访者,我会共情越来越准确。有时候我说出来,来访者会说“感觉你都快成为了我肚子里的蛔虫了,我自己还没有想到这么多层面你却说出来了”

是的咨询师作为一面镜子,一直是我很长时间所学习使用的基本功。

有时候我想,其实严格看起来,一对情侣,一个家庭。
大家的矛盾还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也不是谁是坏人谁只为了自己的问题。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家没有去尊重彼此。
以及大家互相不熟悉。

不熟,我打出这个字的时候我又无奈又觉得准确。

明明一起相处,从小到大或朝夕相处很久,但真的是不熟。
你看到的别人只是点而不是串起来的整体。

属于行为,外部视角的部分大家都知道。
她上了什么学校,又怎样的成绩,工作,工资婚否。剥掉这些,自己问一问自己,还认识对方其他的什么么?
他怎么想?是不是一直困惑着你。

当然我也不知道一个人怎么想,哪怕训练再多也不知道。
甚至那个人本身也不一定知道。

这里面的根源在于一秒钟其实大脑可以有6000多个想法。而最终通过过滤前额叶意识到的想法会有一些但大量的我们是不知道的。
所以谈恋爱的人或者失恋的人做咨询很好玩。
会给我一些他看到的对方的行为,然后问我“你说他怎么想的呢?爱不爱我”

“不知道”

而大家很难忍受这种不知道,因为有不确定感。

可不确定就是不确定,除非你亲自去问,而后选择一个回答去相信。

所以也有很多人会困惑于老板喜不喜欢我,别人喜不喜欢我。
通通都是一样“不知道”

但不知道不代表不能做点什么,你要确定你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希望别人喜欢你,就可以去做些让别人喜欢的行为。

当然不是你以为的别人会喜欢的行为。

有时候我时常看营销的书籍。
不是为了营销而是要去建立一个“用户体验”的思维。

你怎么做别人怎么判断思考带给她内在感受是啥。
这些要一遍遍去确认。

就像这篇文章,有人点赞我知道是觉得还不错,有人分享我想那是很不错有人打赏那简直了一定是对他有所帮助才付诸行动的。

所以每次有人打赏我都立马去打开公众号后台看看是睡,内心默默喜滋滋同时感谢以及自恋的重新看一遍我写的。

这便是反馈。

爱也一样,当下爱不爱你不知道,重点是如何在未来慢慢让对方更喜欢一点彼此更开心一点。你自己也开心一点。

这就需要接下来说的。
两人真诚的打开内部视角。这道菜你感觉咋样呀。

对方回答的每一句其实都带着之前所有的经验总和。
比如黄执中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说,我不喜欢吃苹果。

这句话不是说他不喜欢苹果,而是说的是“这些年,他没有吃到过他感受里好吃的苹果”

而大部分人可能要去争论苹果多好吃,因此假如要改变他可能得知道他味觉的喜好找到一颗,对他的味觉来说是非常好吃的苹果。

难不难。
可这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深度广度的延伸。

做咨询也是一种关系。
之所以咨询是一种专业的事情是因为我每说一句话都要去保证背后有理论同时要去思考我这样说对方会有什么反应什么感受能否促进对方思考前进积累心理资源。

于是一场咨询下来虽然我确实没有说多少句话,但也累死的根源在这。

而我估计大家日常感受的人际关系的痛苦在于,没有人去这么花心思去看到自己的情绪以及为啥产生了这种情绪还知道这时候需要的是什么。

这也是热恋的感觉多美好后续的难受多难受的根源。
热恋我也更倾向于是一种幻想,那时候感受到的情绪的起伏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反而在于因为某个点过于浪漫的幻想。

可其实我做咨询做了这么久越来越觉得,真实是最可爱的。
且几乎每个来访者我都觉得可爱。

虽然麻烦一大堆,但有其浪漫的一面,暗黑的一面,依恋的一面,懊悔的,悲伤的,开心的,小孩子的,成人的,理智的,感性的,善良的,不善良的。道德的,不那么道德的,想要生存下去的,想要破坏的,听话的,反叛的。拖延的,不拖延的,好奇的,无感的。
等等等等。

而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时候就很迷人也很美好。

在你的记忆中,你身边的人你都看到了多少呢?

以前我做咨询因为喜欢认知疗法的完整性,特别喜欢根据目标,评估,探索,领悟,行动而后反馈达到目标的完整咨询过程。
所以很喜欢结束。

但后来因为陆陆续续有的来访者有多个目标,每个阶段有想要前进探索的地方就也有一些来访者是比较长程的来访者。

于是多了一重体会,人是一直在变化的。可能外面看来变化不大,还是每天上班下班,但感受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全然变化了。
可能是时间可能是经历可能是思考也可以是偶然的一句话一个文章。
都足以在个人的内心产生惊涛骇浪。

就如同我的手机就是被我折腾的,可能是摔了它可能是时间太久可能是进了水,就全部崩溃。

因此我们有时候看到朋友因为一个小事发脾气看到孩子看到父母,我们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件事,而于他而言一瞬间可能有上百件事情的回忆全部唤起。所以暴跳如雷所以痛哭流涕。

因此人本主义整合的视角变是我最近研究的方法论。

看到过去当下未来每一份经历的基础上理解对方。

因此我也知道了为何罗杰斯说,共情无条件接纳来访者就可以改变。

也在最近这段时间体会到了这种说法。只是听到了看到了哪个藏在内心深处很多年没有说出来的记忆,对方好像一下子就开朗很多。

而后行动也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但这种体验也很少。我还在思考和研究。

人有发展性有过去有未来,所以平常生活中假如爱一个人,哈哈多多去了解对方的内部视角不要用以为的以为去对待对方。

没啥好的办法,多问,多观察多思考。
多多了解。事无巨细也简称多聊天哈哈。

就像一台手机我们看到外表光鲜亮丽,能用也有很多帮助,但一点点水也能日它崩溃于是需要小心呵护时间久了也容易坏掉和关系一样的。
而它坏掉了一般人也是不懂得修因为不懂内部原理这样看来心理学所有的工具都是尝试去理解这个人就像修理手机的人一样。

所以懂得好难因为我很少强求别人理解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没有情感,人跟AI有什么区别
跟咨询师的爱情,是什么味儿的?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质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家人不理解自己?
同感共情:怎样更好的沟通交流
为什么可以帮助朋友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不能帮助朋友做心理咨询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