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下沉普惠金融服务重心

前言

商业银行不仅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主体之一。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密织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下沉普惠金融服务重心,加快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切实担负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职责与使命。

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机制体制,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1)构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商业银行应切实履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回归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本源,在一级法人机构或省级机构设立乡村振兴事业部或普惠金融事业部,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管理制度,为下级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提供指导性方案,明确政策依据和执行保障,逐级传导普惠金融工作理念,层层压实普惠金融工作责任。同时,依托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规划,将金融服务重心延伸到基层,在县域、乡镇设立普惠金融服务机构或站点,打造“营业网点+自助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缩短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地区的空间和时限。

(2)构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构建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普及金融知识是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重要关口。通过固化“银政”、“银企”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村委会等建立金融知识宣传合作关系,在乡、镇行政中心或行政村等固定场所搭建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平台,放置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存款保险等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宣传图册等供村民阅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现场解答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引导村民不断提升金融风险意识,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设置普惠金融公众号或“广播站”,及时向村民宣传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等内容,定期以短信的形式向已建立业务关系的村民发送消费和风险提示,建立常态化的金融宣传教育机制。

(3)建立科学高效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考核评估体系

明确普惠金融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将普惠金融业务具象化到各条线、各板块、各岗位,根据业务布局、岗位职责、地方经济状况等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将普惠金融业务指标考核结果运用到费用配置、物料分配、绩效兑现中,奖罚分明,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处罚,引导各级经营机构将普惠金融发展当作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有效调动普惠金融专员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激发普惠金融工作质效,以成效反向检验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

2.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武器

第一,立足地方实际,结合特色化农业,商业银行应以政策为导向,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积极研究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普惠金融产品,优化抵质押品权属形式,尝试将林权质押、农产品质押等引入信贷担保范围,探索实行“一县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等模式,推出林权质押、农产品质押等特色化信贷产品,进一步释放农业特色产权的价值,有效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资金缺口。第二,以大数据和科技创新技术为依托,针对单一的农户或创业者推出审批简便、使用灵活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或乡村振兴专属卡片等普惠金融产品,通过减免手续费、随借随还等利好政策落实,为农民解决患病就医、农机具购置、农种购置等小额资金需求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第三,积极推广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促进企业线上线下融资业务的顺利对接,重点提升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办理效率,简化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推广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压缩农民往返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第四,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链条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经营主体提供贷款发放、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质押、资金监管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构建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全流程为一体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抓手。

3.完善普惠金融业务风险防控体系,为助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1)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第一,需深化构建信用体系,形成相对健全的“三农”数据库,逐步完善全网络和全覆盖的数据信息内容,全面优化农村的信用环境。第二,引入农业担保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通过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统一普惠金融业务担保标准,强化系统风险控制,规范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担保的经济助推器功能和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将商业银行的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农村发展领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第三,加强与商业性保险公司的沟通、联系,创新保险产品,探索开发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的林木保险、农作物保险、农产品保险等创新保险产品,实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双重产品互认,强化信贷业务质押产权的风险抵御能力,形成信贷产品和保险业务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承贷主体三方共赢的效果。第四,完善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持续深化银政、银保、银担合作模式,牢牢把住贷前、贷中、贷后三个关键时点,贷前确定风险补偿比例或风险分担比例,形成合作方互认的实施方案,贷中环节风险分担各方对共同确认出现不良的贷款,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承担责任,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商业银行向普惠金融业务主体的信贷投放额度,从而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增强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第五,通过持续深入的金融理念传导,帮助农民建立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充分考虑资产流动性,合理配置家庭资产,为子女入学、就医、养老等预留必要的家庭备用金,真正做到“手中有钱,遇事不慌”。

(2)强化普惠金融业务监管

商业银行推动普惠金融业务落地见效,制度是基础,重点在管理,只有管到位,普惠金融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第一,切实发挥商业银行“三道防线”作用,强化普惠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指引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实以普惠金融业务经办部门和行为为主体的第一道防线,优化普惠金融业务审批流程和作业流程,做实以风险管理部门、合规审查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第二道防线,定期审计或突击检查普惠金融业务推进过程中的经办及审批缓解,做实以审计、监察等部门为主体的第三道防线,查、防有机结合,有效防控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审慎经营原则,不得突破监管机构设定的普惠金融业务监管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投放普惠金融贷款,严控不良贷款率。第三,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前移风险关口,严格落实普惠金融贷款事前审查、事中审批和事后监管各个环节,为金融业务提供严格的风控保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即使整改,真正发挥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扶持作用。

4.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

第一,加强数字金融知识和底层应用基础。充分发挥银行在普惠金融金融体系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联合移动、电信等数字金融的建设方,多管齐下,线上线下结合,不断加强数字金融产品的实践指导,进一步夯实金融生态基础,提升金融生态的应用效果。第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紧密结合“三农”问题的实际,从数字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效率等方面尝试创新,以实用性和效能化为主,真正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第三,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借助科技力量,通过鼓励员工下沉农村,不断提升数字金融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构建数字金融的虚拟柜台,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结语

着重提升信息化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中小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解决农村金融难题
论坛 | 王骏: 聚力数字普惠金融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场景下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
“文明乡村贷”助力盛泽乡村振兴
焦点|农信机构 为乡村消费加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