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超越了世俗的取巧与功利,体现了一种单纯而质朴的人生观

前言

中国文化向来强调成王败寇,极少有失败的英雄。但项羽却是个少有的例外,得到古往今来无数人的热爱,他靠的是什么呢?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随叔父项梁起兵反抗暴秦时,才23周岁。到乌江自刎时,也只有30周岁。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比他年长24岁。项羽和刘邦之间,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和老到成熟的阅世者之间的争斗。项羽最后输了,但场面却令人荡气回肠。千年以后的女词人李清照,无限敬佩、无限缅怀、无限感动地歌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显然,在李清照们看来,项羽是一个大英雄,刚强而自尊,绝不苟且偷生,他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那种羞愧,超越了世俗的取巧与功利,体现出一种单纯而质朴的人生观。

一、项羽的人格魅力

客观而言,项羽身上羞愧与真诚是相辅相成的。另外一点也不容忽视,项羽确实是一尊战神。《史记》记载项羽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兵法不成,给人一个不佳的印象,似乎这是一个没有长性、没有韧性的人。然而,任谁都无法否认,项羽有常人没有的天分。“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力能举鼎,气魄宏大,他的威势在《史记》中有多次具体体现,其中二例尤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巨鹿之战胜利后,诸将拜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二是赤泉侯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致其人马俱惊,避易数里。威势建立在实力之上。项羽之骁勇,千古无两。除了最后一战被刘邦用群狼战术撕咬而亡外,一生未尝败绩。从秦末到汉初,号称悍将者如章邯、彭越、英布、田荣,无一能跟项羽战上几个回合。就算是韩信,在诸侯大军包围项羽后,率先领兵进攻,也被项羽打退。可以说,就一对一或势均力敌的正面进攻而言,没有任何人是项羽的对手。他就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战神。除了勇猛绝伦之外,项羽在军事上也是有谋略的。巨鹿之战中,他率领5万主力部队,力挫40万训练有素的秦军主力,这绝不是匹夫之勇所能做到的。破釜沉舟的大无畏气魄,暗合《孙子兵法·九地》之“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军事理论。项羽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他把兵书上的著名理论,成功地运用到战争实践中,创造了震古烁今的实战经典。

项羽的另一经典战役,是彭城之战。他从齐地率领3万精兵,急行军三百多公里,向以刘邦为首的56万反楚联军发起进攻,把刘邦打得大败亏输,几乎丧命。无论如何勇猛、强悍,3万人正面进攻56万人,也不可能获得胜算,项羽显然没有打阵地战,而是活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多重理论,将《兵势》中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九地》中的“兵之情主速”、《虚实》中的“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等,运用得炉火纯青,显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出色的攻坚能力。《汉书·艺文志》将项羽归入“兵形势”一类,着眼于其“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等方面的特征,他也确实是这一军事类型的杰出实践者。项羽力能扛鼎,气势逼人,但雄豪的外表之下,却藏着至情至性。他在战场上会用兵法,在政治上、在生活中却不会玩弄权术,不喜欢耍阴谋诡计。项羽有若干次杀掉刘邦的机会,也有杀掉刘邦父亲、老婆、孩子的机会,但都下不了手。有人说他当断不断,有人说他妇人之仁,但无法否认,他顾惜和刘邦之间“约为兄弟”的情分。章邯是打败项梁并致其阵亡的,但投降后与项羽惺惺相惜,项羽也用人不疑,章邯最后为其献出了生命。

由此能看出项羽在是非方面分得很清楚,内心光明磊落。前文说到项梁被逮栎阳狱为其消弭灾祸的司马欣和曹咎,后来也一直在项羽的阵营中,备受项羽的尊重,并得到信任和重用。项羽重情重义,由此可见一斑。项羽甚至在自刎前还要把头颅送给背叛自己的部下吕马童,希望让他得到奖赏,令人嗟叹。友谊之外,爱情亦如是。四面楚歌、穷途末路时,他并未在乎自己的生死,却放不下心爱的女子虞姬。刘邦被楚军追击时,为了自己逃生,不惜将儿女推堕车下,可谓无毒不丈夫。将二人的为人放在一起比较,可能谁都无法不被项羽的善良和真情感动。项羽有天赋的个人素质,是千古罕见的军事奇才,成就了轰轰烈烈的帝王霸业,本就令人倾倒。加上为人敞亮真诚,至情至性,与那些尔虞我诈、寡廉鲜耻的政治人物相比,具有独到的人格魅力。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将这些人格魅力描绘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故千古以来,项羽得到人们的无限热爱,原本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项羽的致命缺陷

项羽有一些致命缺陷,是需要理性看待和深入批评的。身为领袖而不具备卓越的领导力,是项羽的致命缺陷之一。一个伟大的领袖人物,应该具备超卓的领导力,特别是掌控全局的能力。刘邦战胜项羽,向来让人很难信服,宿迁人也许更心气难平。但刘邦是深入思考过这一问题的,他曾当众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最关键的有三点:刘邦公开承认,他在出谋划策、治国安邦、后勤保障、攻城野战等方面,并不出色,张良、萧何、韩信在这些方面远远超过自己。这实际上既是一种自我批评,也体现出知人善任的胸怀和能力。如果将此自省与项羽自刎之前“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自负进行比较,格局高下,不言自明。自我批评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而知人善任则来源于充足的底气。

刘邦的底气何在?大约就在于他有足够的能力,牢牢把握着张良、萧何、韩信等当世人杰。这就是领导力中最关键的掌控能力。一个领袖人物,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样样精通,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他必须会统筹,必须能发现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让其充分地发挥才能。用今天流行甚广的一句话说,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项羽作为领袖人物,恰恰缺乏这种能力。西汉开国功臣中,张良、韩信、陈平、英布,最初投奔的都是项羽,但最后都转投了刘邦。甚至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和刘邦成了亲家。其他如吕马童之流大概还有一些,在此不去一一考证。项羽手下能坚持下来辅佐他的杰出人物,只剩下一个范增。范增很高明,但架不住项羽的简单,所以范增那些足够毒辣、足以灭掉刘邦的计策,在项羽这里都没有用武之地。范增最后看到大势已去,急火攻心,疽发而死。正因为缺乏领导力,不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所以项羽阵营的事,主要靠他自己。

从出谋划策到冲锋陷阵,都是亲力亲为。项羽确实天赋过人,威风凛凛,喑呜叱咤,足以令敌人望风披靡。项羽很少打败仗,与他过人的天赋有很大关系。但屡屡取胜,恰恰又掩盖了他在政治方面的致命缺陷——特别是领导力欠缺的问题。项羽的残暴,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他另一个致命的缺陷。即使对项羽寄予无限同情的司马迁,也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在项羽不足七年的军事生涯中,血腥屠城就发生了多次。第一次是项梁派项羽进攻襄城,襄城守军十分顽强,让项羽攻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城破之后,盛怒的项羽下令将守城者全部坑杀。第二次是项梁派刘邦和项羽进攻城阳,以屠城结束战斗。第三次是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及诸公子宗族,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第四次是章邯、司马欣率军投降项羽后,项羽及其部下担心秦军难以控制,于是连夜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第五次是攻齐大破田荣后,烧毁齐城郭室屋,尽数坑杀田荣降卒,掳掠齐地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除此以外,还有一次屠城未遂。攻打外黄久攻不下,数日后降,项羽暴怒,将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集中到城东,准备全部坑杀。后来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慷慨陈词,才使他放弃了这个恶念。项羽的残暴,还体现在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上。陈胜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时,天下震动,会稽郡守请项梁议事,欲将兵权委之项梁,项羽却冲上去割下了郡守的头颅,并血洗会稽郡衙。笔者读史每至此,皆叹息感慨,不知项梁叔侄为什么要如此滥杀无辜。宋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去救被秦围攻的赵。宋义欲让秦、赵二军先行恶斗,然后待其军疲,将其一举击破。项羽作为下属,不理解宋义的谋略,以下犯上,击杀宋义。一个高瞻远瞩的卓越军事家,就这样惨死于项羽的屠刀之下。杀了宋义后,项羽还派出杀手,将出使齐国正在途中的宋义之子追杀了,可谓斩草除根。此外,诸如火烧纪信、鼎烹周苛等暴虐之行,都是项羽发泄负面情绪的残暴手段。秦地有人说了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的话,就被项羽下令处以烹刑。惨死于项羽手中的著名人士,还有义帝楚怀王、韩王成等,兹不一一列举。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民本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民心向背才是成败的关键,仁义之师对于战乱时代的百姓而言,真如大旱之望云霓。刘邦进入咸阳,秋毫无犯,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与项羽惨无人道的杀人放火,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民心归属,自不待言。项羽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赏罚不明、自矜功伐、缺乏深谋远虑等,前人所论已多,亦甚深入,兹不赘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为什么在项梁和项羽手下都得不到重用
韩信放弃相羽投靠刘邦,是因为这些原因
韩信的崛起,印证了一个道理,大多数人都缺失了这一点
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善终?你看他在刘邦称帝后是咋做的?
功高震主,手下劝他自保,他说:借给皇上两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我
因为这四个字,刘邦就能当皇帝—“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二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