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察】 微妙的交友潜规则

关于朋友,知乎上有个回答是:“无目的之交往,才更动人。”

你可曾想过,抛却目的,我们究竟会跟怎样的人成为朋友?是相似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还是互补的人更能相处融洽?

按常理,有共同兴趣和话题的人更容易聊得投机,可现实里我们总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两个性格很像的人很难彼此喜欢,反而是看起来没什么共同点的人成了朋友。

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同事A和同事B有个共同的朋友,B来公司前,朋友就向A介绍:B要去你们公司啦,她和你很像啊,都是热情阳光,大大咧咧,像男孩子一样。你们连英文名都是同一个,一定能成为好朋友。结果事实并没有像她们朋友想象的那样,A和B接触过几次后,彼此都没有更深入交流的愿望,最后只成为认识的熟人。

案例二:大学时有一个学霸师姐,成绩优秀,超级自律,是众多人崇拜和暗恋的对象。宿舍的姐妹都非常喜欢她,她们还说我和她很像:执行力强外加任务强迫症。可是相比其他人,我对这个学姐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现实世界里总是充满相互矛盾的真理,比如既有惺惺相惜,也有同性相斥。我尝试着把不同角度的对立归纳成完整的说辞,总结出能够说服自己的道理。以下便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整理:

1. 我们寻求的相似不是表象,而是本质。

对于旁人来说,他们看到的相似点大多是表象,即便是性格特质,也只是外在的表现。比如案例一里的A和B,对于朋友来说,她们都是热情主动,不拘小节,甚至连说话方式也很相似:风趣而直接。但朋友忽略的是,实际上她们的思想观点,甚至认知喜好并不相同。加之经历的交集很少,彼此间缺少共同的话题,成为朋友并不容易。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算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比如旅行,也不代表他们就能相处默契。因为他们喜欢的方式很可能不同,一个热爱奔波,一个崇尚休闲,就不一定能成为合适的旅伴。

简而言之,成为朋友最根本的条件不是外在表现,性格特质有多相似,而是价值取向,精神原则基本一致。

那么本质相同的人都能成为朋友吗?对于和自己内在完全相似的人,我们会喜欢这样的“他人”吗?

其实并不能。

2. 本质相同的前提下,还需要个体的差异

我仔细研究过案例二里的师姐,通过她的博客,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认真,自律,对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有种近乎强迫的完成偏执。这些在他人眼中都是令人敬佩的闪光之处。然而她的这种优点在我的眼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我自己也是如此。

交朋友的时候,相似的特质让我们有归属感,但差异性才是我们相互吸引的关键。如果两个人太相似(尤其是所谓的优势相同),彼此就没有太多的光环效应。除却在共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伙伴,我们在长大以后主动选择朋友时,如果在对方身上找不到自己想有却没有的闪光点,就很难产生交朋友的念头吧。

话说,稳定的友谊和恋情一样,都是在相似和相异间取得微妙的平衡。相似的价值观让我们相处愉快,感受自在,相异的特质让我们彼此欣赏却不会丧失优越。

都说朋友是镜子,让我们看见自己。

其实我们看到的是被镜子美化过的自己。


如果想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桐:她为什么永远能发光
苦恼于自己的内向和敏感?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我的天呐太厉害啦!做梦也没想到!八招让朋友们看清一个人的本质!
揭示设计的十大趋势 | 当代建筑的逆袭
A型血基本性格特点
性格沉稳可靠的人,通常是这7种特质,快来看看你占了几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