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云黄氏始祖比邵武峭山公黄氏始祖早了两百多年但为何当今人口数反而少
userphoto

2022.06.27 福建

关注

        作者:黄江厦

        紫云黄氏的黄天柱、黄剑岚、黄既济等极少数人,因为紫云黄氏当今人口数比邵武峭山公黄氏少,就不服气,写了大量恶毒攻击同宗邵武峭山公黄氏的文章,不但挂在网上持续更新,还编印成书四处赠送,甚至借机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图书馆收藏,这些文章不仅对邵武峭山公黄氏的祖宗峭山公本人及该支系其他祖先的称呼极尽蔑视,还把峭山公黄氏的女性故意谐音为“巫婆”进行讽刺;对邵武峭山公黄氏历史上的一些待考证事项冷嘲热讽;并不惜为此把自己紫云黄氏名人,清末武状元、民国福建护军使、段祺瑞追封的陆军上将、厦门江夏堂建造的倡议者黄培松,描述成一个弱智的武夫。

     (笔者注:黄剑岚实际祖先不明,但一辈子唯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的马首是瞻,故一并归入紫云黄氏,从其个人文章看其本人也乐意做紫云黄氏的人)

        这极少数紫云黄氏的人,对当今自已这支黄氏人口数少于邵武峭山公黄氏,感到不服气,觉得没面子,于是就用不符合逻辑与事实的所谓“证据”,造谣、抹黑、污蔑邵武峭山公黄氏。

        黄天柱、黄剑岚两人在恶毒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黄培松黄道传帮助邵武《禾坪黄氏族谱》散布闽粤及南洋各埠的前因后果”一文中言道:“其祖峭山比守恭公迟300余年,相差16代之多的孙儿辈,为何……(笔者注:意指为何当今紫云黄氏人口数少于邵武峭山公黄氏),此事使笔者深感困惑……”;

        又言:“我们保守统计,紫云黄氏在北宋初的人口是峭山21子的2500倍。那么峭山的后裔有2000万,……,紫云黄氏五安派的人口就有500亿,是现在世界总人口的近10倍之多,岂有此理”。

        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对自已始祖比邵武峭山公早出生数百年,但当今人口数却反而少“深感困惑”,而这居然成为他们写文章恶毒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的动机。

        同时,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以为某个时刻某个家族的人口数比另外一个家族多,那么这个家族人口数就一定要生生世世比另外一个家族多,而且居然以初始状态人口数差距的倍数,来计算他们以为的千年之后的人口数也应该有的差距。这极少数人系堂堂本科生,却如此缺乏逻辑推理能力,不但给自己的母校丢脸,同时给紫云黄氏丢脸,简直不可理喻。

        根据目前史籍资料显示,紫云黄氏始祖守恭公出生于初唐的629年,而邵武峭山公黄氏的祖宗峭山公出生于晚唐的871年,邵武峭山公确实是比紫云守恭公迟出生242年(不是这极少数紫云黄氏的人说的迟了300多年),是晚辈。

        但根据2007年出版的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三)对福建各支系黄氏后裔人口数的统计数据(含海内外),紫云黄氏当今人口数420万,而邵武峭山公黄氏人口数近千万,是当今全球黄氏第一大家族。事实上,世人公认福建邵武峭山公黄氏与浙江金华黄氏,是当今全球黄氏分支中,最枝繁叶茂的两大支。

        虽然紫云黄氏始祖守恭公确实比邵武峭山公黄氏祖宗峭山公早出生242年,但为什么紫云黄氏当今人口数,却远不及邵武峭山公黄氏一半呢?其实,在紫云黄氏自已的宗史资料中,都有答案。只是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自已无视而已。笔者今天就替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把答案从紫云黄氏自已的宗史资料中整理出来。

        据紫云黄氏族谱记载,始祖守恭公于初唐垂拱二年(686年),遣散四子,其中,长子黄经去了南安芦溪的隍山(今罗东的蔡厝、埔心);二子黄纪徙今惠安县东的黄田(又称锦田,即今张坂镇后边村,当时未立县);三子黄纲迁今安溪县(当时未立县)的葛盘;四子黄纶居今同安县(当时未立县)的金柄。根据紫云黄氏自家宗史资料记载,紫云黄氏这四个分支,在历史上都遭受过天灾人祸,造成人口锐减。  

1、  据《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七)》第124页,郑汲水、黄既济所作《紫云南安房经公肇基地埔头--历经劫难迎来新中国社会主义和谐安定的幸福生活》一文记载:“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仙游出现大夥凶恶匪盗,竟然组成一支庞大队伍途经乐峰进入本乡搜劫粮食物资以供应进攻泉州之需”;“据保存于江西上饶、铅山紫云南安房宗谱载:宋雍熙三年(986年),因战乱(而致)合族逃散,难稽其所,惟春郎 公偕妣逃入本邑(南安)十三都鹰轼洋(即今南安蓬华镇黎洋村)”;“另据浙江《苍南黄姓通志》载:茂轩公、茂?公(紫云的十二、三世)由南安迁徙到闽东北霞浦赤岸”;“除他们三位之外,其余的许许多多的经公裔孙逃散于何方,便无从了解其所在。这是一场天大的浩劫,给紫云南安房造成巨大灾难!”    

        从以上紫云黄氏自已的宗史资料可以看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即976-984年之间,从仙游而来的一伙盗匪为了进攻泉州府而入侵了黄经后裔居住地南安隍山,到了北宋雍熙三年即986年,已经有上千人口的整个村庄的黄经后裔,四散奔逃,有族史记载的,只有逃到今南安蓬华镇黎洋村的黄春郎,及逃到霞浦赤岸村的黄茂轩、黄茂?(笔者注:?系名字中的一个未知字),合计三人,而其他族人从此如人间蒸发,无声无息。    

        笔者且先不说这个故事的诸多诡异之处,比如:北宋第二个皇帝赵光义时期,天下太平,何来仙游的盗匪胆敢进攻泉州府?又比如:上千人的村庄任由这群盗匪在976-984年之间入侵,但迟至986年才四散奔逃,被盗匪蹂躏的这么多年期间,即使上千人不敢反抗,但难道就没人跑去近在咫尺的泉州府报信?泉州府官兵会毫不知情而放纵这群盗匪横行乡里这么多年?    

        笔者认定紫云黄氏自已宗史资料所述的事实是:自从初唐的686年守恭公遣子,过了300年后到了北宋的986年,长子南安黄经这一支,仅存三人。而同时期,邵武峭山公在951年遣散十八子留下三子,已经过了35年,这个时候峭山公二十一子的任何一支,人口数都不止三人,何况有二十一支之多。  

2、  据《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第81页记载:“明初一次奸商与无赖勾搭倭寇,大队入侵锦田村族民奋起反抗死伤无数,全村被烧毁剩三户,家园废美,满目疮痍”。按照紫云黄氏自已的以上宗史资料所言,惠安这第二“安”,二子黄经的后裔,到了明朝初年,全村仅剩三户人家。而同时期邵武峭山公二十一支后裔,每一支都有数万甚至数十万人口了。  

3、  按照紫云黄氏自家宗史资料记载,三子黄纲迁安溪葛盘。据《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第91-92页记载,在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洪水冲桥,推滔地破”;“葛盘洪灾,水冲故宅,谱牒散失,宋朝黄氏五进士,移居他乡无考。子孙避难散居各地,有待腾清源流世系”。说明安溪这一“安”,到了南宋的1260-1264年间,人口大量流失。  

4、  据《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第101页记载:“大明永乐年间,同安房黄氏蒙受了一场灭族之祸,其原因是纶公27世孙讳黄钺,字英儒,或叫黄针因辅佐建文帝而得罪了永乐君朱棣。朱棣怀恨在心,登基后即于永乐二年,以“靖难之役”对黄家进行三次剿灭,黄氏几被剿殆尽。幸存者流离失所,或远避,或改姓”。按照紫云黄氏自家宗史所云,第四“安”同安在明朝永乐年间,遭受明朝政权的三次剿灭,紫云的同安黄氏几被剿殆尽。

        实际上,按照紫云黄氏自家宗史资料所述,紫云四个分支在历史上所遭受的天灾人祸,远不止以上这些。笔者在感同身受同族宗亲历史上遭受的苦难的同时,不禁要问一声,按照紫云黄氏如此繁衍速度,人口能多吗?

        紫云黄氏这极少数的人,明明知道自家宗史资料记载的四支后裔在历史上所遭受的各种天灾人祸,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基本事实,但看到当今邵武峭山公黄氏人口多,就不爽、不服气,就撰文恶毒诋毁、污蔑、攻击邵武峭山公黄氏,这,至于吗?

        特别是紫云黄氏这极少数人,利用工作平台之便,将所撰写的不符合事实的文章,发表在紫云黄氏自已办的公众号平台及书刊杂志上,甚至利用当时福建省黄氏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被紫云黄氏蒙骗的机会,发表在有福建省黄氏委员会背书的刊物中,还借机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图书馆收藏,妄想把他们这些不符合事实的文章,变成历史的一部分,蒙骗读者、误导子孙,其用心不可谓不恶毒。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奉劝泉州紫云黄氏的黄天柱、黄既济、黄剑岚等极少数自以为高明的所谓修谱“砖家”,把时间多花在理清自已支系中还有很多搞不清楚楚的事情上,别再因为诏安这一“安”始终无法落地而恶语伤害同为江夏黄香后裔的邵武峭山公黄氏,让旁人看笑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江夏黄氏峭山公宗史>>错误极其严重
黄培松黄道传帮助邵武《禾坪黄氏族谱》散布闽粤及南洋各埠的前因与后果(一)
诏安高坑黄氏乃邵武峭山公后裔(平和琯溪霞苑支系),非紫云守恭公子孙
再论邵武黄氏膺公派与峭山派的关系
邵武黄氏峭公祠——峭山公后裔思想的坐标,怀想的家园
黄姓的历史概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