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天涯系列之五 扬州杂记 7
userphoto

2022.06.30 辽宁

关注

天涯虽远  江湖再见

谷林堂

平山堂的后边是谷林堂,谷林堂是苏轼所建。苏轼有诗专门写谷林堂:

谷林堂  苏轼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谷林堂的名字就取自苏轼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分别取自第二个字,所以叫“谷林堂”。

扬州人很少知道谷林堂,它隐在平山堂后面,低调得不能再低调。按说苏轼的艺术追求绝对是高档次,而且谷林堂建筑时间比平山堂要晚很多,况且苏轼在扬州做太守时已经誉满天下,知名度比欧阳修已经高了很多,但是谷林堂无论从规模形制到知名度都远不及平山堂。这是为什么?只能说苏轼在建谷林堂的时候,就刻意保持了一种低调的态度,因为苏轼一生对欧阳修执弟子礼,保持了学生对老师的敬重,不逾矩,不为人先,一直低调到现在。

关于欧阳修与苏轼的师生关系:

嘉佑二年(1057),这一年有场科举考试,史称“嘉佑贡举”。主持嘉佑贡举的是欧阳修,他的助手叫梅尧臣。

在殿试之前的一场考试中,梅尧臣阅卷时,发现了一篇好文章,便推荐给欧阳修,说这个考生写得非常好,有孟子的文风,应该判为第一名。欧阳修眼睛一瞄,头一摇,不能判第一。为什么?他说,这篇文章肯定是我的学生曾巩写的。我是主考,瓜田李下,如果我把我的学生判为第一,怕说不清楚。

于是就把这篇文章判为第二,然而等到把试卷拆开来一看,梅尧臣赞赏的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同时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参加了考试,也过关了。巧的是,这次的第一名还是曾巩!

如果按照后来明清时代科举的惯例,欧阳修就成了苏轼的座师,而苏轼就应该拜在欧阳修的门下,做门生的。当时是什么习惯,咱不得而知,反正从苏轼和欧阳修相处的十几年的表现看,苏轼记住了欧阳修的知遇之恩,一直是执弟子礼,以欧阳公为榜样的。

后来,苏家弟兄俩又通过了殿试,双双中进士。成为名动天下的青年才俊(苏轼21岁,苏辙19岁)。欧阳修大喜,评价苏轼:“他日文章定独步天下”。又说:“再过30年,世人只知'三苏’而不知吾”。欧阳修对苏轼当时的预见都成真了。欧阳修和苏轼的师生情缘也被文坛传为佳话。

欧阳修在扬州建了平山堂,苏轼就经常来扬州。因为欧阳修在扬州也只待了短短一年,所以苏轼每一次到平山堂,都是去朝拜、凭吊老师,怀念他与老师的过往。有人根据文学史料做了统计,苏轼一生中曾经十次往来于扬州。他每一次到平山堂几乎都要题诗,表达对老师的怀念和崇敬,最有名的是这首《西江月. 平山堂》,据考证是苏轼在第三次到平山堂写下了的。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这首词中有“文章太守”一语,当是指的自己的老师,这也是欧阳修被称为“文章太守”的开始。

欧阳修离开扬州后,调到了颍州。四十四年后,苏轼从颍州调到扬州。这也是历史的巧合,更增加了这对师生友谊的传奇性。苏轼在扬州任职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半年,但就在这半年时间内,苏轼为扬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扬州人民也深深记住了他。

苏轼有感于欧阳修对他的提携,也是为了追思老师的道德品格,于是在大明寺内建了个谷林堂,并赋诗以纪念。于是有了上文叙述的内容。

我在扬州工作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先后三次去了大明寺。第一次回来内心颇多感慨,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可是每每提起笔来,脑海里却一片空白,无从下笔;于是再去,感觉还是如此;最后提前买来纸笔,边看边记边想,拾得这只言片语缀成文章,至今想来还是意犹未尽。

期待着有机缘再去大明寺,重游平山堂、谷林堂,重温永叔、东坡的传奇友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路过扬州,怀念老师,写下一首词,结尾13字成为网络金句
豪放诗词第102首:欧阳修《朝中措》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欧阳修写了一首绝妙好词,二十年后苏轼来附和,看后让人叹息
醉美宋词|苏轼《西江月 · 平山堂》
《朝中措》:行乐直须年少
苏轼悼念恩师欧阳修,写下一首感怀词作,读来催人泪下、令人动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