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天涯系列之六 盛京记事 2
userphoto

2022.06.30 辽宁

关注

脚步走天涯 心安即是家

说说八旗制度

人们常看到电影电视里描述的八旗子弟,大多是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之辈。然而对于八旗制度,却极少有人能弄得明白。

借参观沈阳故宫的机会有了些肤浅的了解,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满族。为了方便战时彼此识别,也为了平时系统管理,用不同颜色的旗帜区分不同的部落。起初分为四种颜色:黄、红、白、蓝。后来部族日盛,他又在原来的旗子上镶了不同颜色的边框,形成了新的旗帜即:镶黄旗、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把原来的旗帜叫正旗,即: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这八个旗统称八旗。

八旗,是一个军政合一的体制,里面还包含着几个层级的组织。最初,女真人狩猎的基本单位叫“牛录”(小的部落,相当于平原地区的自然村一样)后来,努尔哈赤对这一基本社会单元进行了改革,规定,每三百男丁为一“牛录”;每五个“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就是后来所称的“旗”,每个固山设一名额真,就是旗主。

注意,这里所说的牛录、甲喇都是以男丁人数为标准的,妇女儿童并不算数的。这样算来,每个旗应该有至少7500名成年男子。这些人平时渔猎生产,战时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叫旗丁或旗勇。

每个旗除了有自己独有的旗帜以外,每个旗的旗丁都有与旗帜颜色一致的标准的铠甲,行军打仗特别容易区分。

 为努尔哈赤传递命令的使者们,都配有大汗所赐的腰牌,这些腰牌的作用一是证明身份,二也是取得供应的凭证,凭着这个腰牌,可以无偿的使用所在地的马匹,可以要求当地民众提供饮食,提供住宿。当然这是有着严格标准的,不允许使者们恣意妄为,索取无度。如有违反,是要被当地基层扭送给大汗处理的。这或许就是后世吃派饭的雏形吧。

应该说,八旗制度在当时是一种适合满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度组织的政权形式或叫寓军于民的军队组织形式,是有战斗力的。最初,士兵参加战斗,马匹、粮食、费用都是自备的。腐败是后来的事情,是在取得政权之后,特别是通过战争和圈地掠夺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之后,贫富差距拉大,整个民族两极分化,八旗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说到八旗就不能不说说跑马圈地,皇帝为了奖励军功,特许有功之人圈占无主土地作为自己的“采邑”。这种掠夺的事情当然是上行下效的,各个旗主也会圈占土地,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但是哪里有那么多无主土地呢?驱赶百姓,霸占土地就成了掠夺的最简便的方式。

历史上的鳌拜便是其中比较贪婪的一个,他不仅肆无忌惮地圈占,弄得直隶百姓流离失所,而且还要“换”,把别的满族权贵的土地抢过来,弄得朝中的满族大臣都纷纷弹劾他。圈地这种野蛮地占领,改变了原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方式,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极大破坏,也是很愚蠢的。因为驱离了百姓,没有人耕种,圈了地也是荒芜,后来演变成在所圈的土地上派驻代表,收租子,收贡品,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庄头。

小说《红楼梦》里就有庄头的记载,现实生活中,我故乡村子里,就有好多满族的亲戚,他们原来就是庄头的后人,在村庄上繁衍生息,最后也成了劳动人民的一份子。故乡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崔八厮的大地主,就是恭亲王奕䜣的庄头,每年去给他进贡,甚至还要培养戏班,进京为他唱戏。当然,皇粮国税是不可免的,这些东西是属于价外加价的,摊派之类的。

也并不是每一个满族人都会享受到这种剥削的特权,大部分人还是普罗大众的身份,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当兵,成为专业旗兵,保卫他们的皇帝。但是那些妇女老幼如何生活呢?统治者为了维护这个民族的基本稳定,就用财政收入给予生活补贴,满族人从生下来就会领到“旗饷”,

从生到死,都会领到补贴,这就是他们所说的“铁杆庄稼”,这就相当于吃了后世所谓的“商品粮”,很有优越感呢!有了这种生活保障,谁还会去努力呢,堕落是必然的。

这种堕落带来的社会问题从乾隆时代就开始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统治者强制一批贫困的旗人回东北屯垦,但是效果甚微。有一部小说《最后的八旗》就描述了这个社会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几乎在满洲八旗组建的同时,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基本上每个旗都有蒙古部分和汉军部分,但那只是安置和组织蒙古人和早期投降的汉人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和满族八旗在政治经济待遇方面有着巨大差别。

即使是在满族八旗里,旗与旗之间也不是完全平等,有“上三旗、下五旗”之说,这可能和旗主的政治地位有关。

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每旗设满、蒙、汉三军,分别为镶黄满、镶黄蒙、镶黄汉,正黄满、正黄蒙、正黄汉,正白满、正白蒙、正白汉。皇帝可任命皇子统领。原则上都为皇帝亲军,但实际上只有满、蒙上三旗才能充任,汉军上三旗实缺额。由满、蒙上三旗(内务府三旗)中选拔郎卫,负责宫廷内侍卫。其中优秀者,则曰侍禁廷,供驱走,称御前侍卫,稍次者为乾清门侍卫。内廷侍卫人员必须由上三旗满洲、蒙古军中选任,汉军不得参与。

也就是说上三旗为“皇家卫队”,归皇帝统领,地位极高,是八旗制度的核心;下五旗是亲王、贝勒等宗室贵族的分封之地。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是八旗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以皇权为代表,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明显标志。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做过镶黄旗的旗主,镶黄旗在八旗中的地位自然就高人一等,属于头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根儿红苗正吧。

为了打破“上三旗、下五旗”人的隔阂,鼓励下五旗人为皇帝建功立业,特别建立了“抬旗”制度。“抬”就是从低往上提拔的意思。抬旗的方式也很多样化,上三旗的汉军可以抬人同一旗内的满洲旗;包衣(佣人、家丁)旗人可以拔出内务府抬入满洲旗,变成正式满洲旗丁(平民)。下五旗的旗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也可以抬入上三旗,成为升官加爵的进身之资。这样的升级制度,成为清代满、蒙、汉军旗人间、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中身份变幻的一种特殊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说满洲八旗的“正”与“镶”
八旗的前世今生
清朝的旗主是多大的官?一文读懂八旗发展史
满清覆亡百年祭:马背民族如何从彪悍到腐朽
清代旗人享有的法律特权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现在仍保留先祖传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