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乱弹之——细读黄庭坚(上)
userphoto

2022.08.21 辽宁

关注

细读黄庭坚

(一)主要成就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他被后来的江西诗派尊称为“开山之宗”(一祖三宗:杜甫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被称为江西诗派之“宗”);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他与当时婉约派代表人物秦观齐名,被时人称为“秦七黄九”;

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四大家。

他是当时文人圈里的大帅哥。《芥隐笔记》中记载:黄太史庭坚,年十七八时,自称“清风客”。俞清老澹见而目之曰,奇逸通脱,真骥子堕地也。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才貌双全、潇洒飘逸的黄庭坚,在文学史上存在感并不强,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

他在“苏门四学士”里号称是苏轼的大弟子,实际上他只比苏轼(1037-1101)小八岁。

他与苏轼名曰师徒,实际上亦师亦友,有兄弟般的感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共同的追求,在政治立场上也高度趋同。甚至在人生际遇上也有极多相似。他生活在苏轼的时代,他的光彩被苏轼的光芒所映射了。

(二)人生轨迹

我们看一下黄庭坚年表: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六月十二日生于江西分宁县双井村。

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七岁。创作《牧童诗》。

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十五岁。从舅父李常游学淮南。

英宗治平三年(1065年),二十二岁。秋,参加乡试,荣膺首选。

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二十三岁。春,赴礼部试,登进士第,调汝州叶县(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尉。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 ,二十八岁。参加招考四京学官考试,名列优等,除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三十四岁。二月,寄书苏轼,并以《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初通消息。苏轼有报书并作《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二人始订交。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十五岁。十二月,因与苏轼有诗往来,受“乌台诗案”牵连,坐罚铜二十斤。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三十六岁。罢北京教授任,改官知吉州太和县。秋,携家赴任,途经舒州怀宁县三祖山,山有山谷寺。环境优美,留连忘返,遂自号山谷道人。

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十岁。移监德州德平镇。

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四十一岁。奉诏为校书郎。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四十二岁。受司马光推荐,与范祖禹、司马康等共同校定《资治通鉴》。十月,除神宗实录院检讨官。

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四十三岁。在秘书省兼史局。正月,除著作佐郎。

哲宗元佑四年己巳(1089年),四十五岁。七月,除集贤校理。本年三月,苏轼知杭州。

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四十七岁。三月,因修史有功欲诏为起居舍人,为韩川所阻仍为著作佐郎。六月,母安康郡太君李氏病故。秋,护丧归分宁。

哲宗元佑九年、绍圣元年(1094年),五十岁。除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鄂州(今湖北省武昌县),皆不赴。

六月,被责令于开封府境内居住,听候国史院之对证查问。盖此时章敦为相,蔡卞为国史编修官,对范祖禹与黄庭坚等人所撰之《神宗实录》大为不满,意欲打击报复,以泄私愤。

七月初,与苏轼相遇于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时东坡以“讥刺先朝”之罪名被贬往英州。二人相会三日,洒泪而别。此与苏东坡一别,竟成永诀。

十二月二十七日,谏官上疏:“实录院所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窜黜。”遂贬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

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五十一岁。正月,由长兄黄大临陪同,由陈留出尉氏、许昌,由汉沔趋江陵,上夔峡,直赴贬所。四月到黔州。

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五十二岁。六月,作《忠州复古记》,始用“涪翁”之名。

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五十三岁。十二月,表兄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因黔州属夔州路管辖,张向启奏朝廷移迁山谷以避嫌。诏移戎州安置。

哲宗绍圣五年、元符元年(1098年),五十四岁。三月,避表兄张向之嫌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市),六月抵达。

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五十六岁。五月,复宣德郎,监鄂州(今湖北武昌县)盐税。十月,又被委任为奉议郎、签书宁国军(今安徽省宣城县)节度判官。十二月出川,顺江东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十七岁。四月,到达江陵,泊家沙市。再次接到尚书省札子,除吏部员外郎之命。上《辞免恩命状》,请求为官于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或无为军(今安徽省无为县),并在荆州等候命令。

在荆州,践前约,为承天寺僧智珠作《承天塔记》,并因署名事得罪湖北转运判官陈举,由此导致第二次远谪宜州之祸。

佚名《豫章先生传》:“公往尝作《荆州承天院塔记》,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采摘其间数语,以为幸灾谤国。遂除名,编隶宜州。”

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五十八岁。六月领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事,九日而罢。八月,有诏管勾洪州玉隆观。九月至鄂州,居住年余。

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十九岁。十一月有宜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谪命。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六十岁。五月至宜州。初至,宜州倅余若著父子为其经理馆舍,山谷为书《范滂传》。十一月为当地官吏刁难,被迫迁居子城南。名其所居庐舍曰“喧寂斋”,因其一则不避风雨,二则市声喧闹故。

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六十一岁。三月,范寥自成都来陪伴黄山谷,山谷誉之“好学之士”。九月九日(癸卯),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南乡子》(诸将说封侯)词。九月三十日卒,终年六十一岁。

(三)结识苏轼

黄庭坚是如何结识苏轼的?年谱上没有特别明确记载,只说黄庭坚给苏轼写了两首诗,苏轼也次韵回复了两首。我们一一对应着看: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其一

黄庭坚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

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

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

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

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  其一

苏轼

佳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

陈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

大哉天宇间,美恶更臭香。

君看五六月,飞蚊殷回廊。

兹时不少暇,俯仰霜叶黄。

期君蟠桃枝,千岁终一尝。

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傍。

纷纷不足愠,悄悄徒自伤。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其二

黄庭坚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  其二

苏轼

空山学仙子,妄意笙箫声。

千金得奇药,开视皆豨苓。

不知市人中,自有安期生。

今君已度世,坐阅霜中蒂。

摩挲古铜人,岁月不可计。

阆风安在哉,要君相指似。

当时苏轼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了,他的职务是知徐州,而黄庭坚还远在大名府,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苏轼是如何知道黄庭坚的?又为啥会重视黄庭坚呢?

原来,苏轼在第一次去杭州任杭州通判的时候,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李常,一个叫孙觉。李常是黄庭坚的舅舅,孙觉是黄庭坚当时的岳父,他俩向苏轼推荐了黄庭坚。

黄庭坚少年时随李常读书,李常对黄庭坚多有提点,他对黄的聪明才智有深刻了解,也曾有过不少的轶事。

有一天,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考黄庭坚的才思,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苏轼第一次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孙觉请苏轼为女婿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

苏轼从此便对黄庭坚有了好感,也就有了后来二人“订交”的佳话。但是紧接着就发生了“乌台诗案”,黄庭坚因为与苏轼有交往,便被朝廷处罚。当然,这个处罚并不严重,只是罚款,“罚铜二十斤”。

可是黄庭坚不肯背叛苏轼,不肯附和当权者对苏轼落井下石,此后黄庭坚官场失意。一直到“元祐更化”才又被提拔,做了神宗实录院检讨官。

此后随着苏轼的失势,他也被一再贬窜,直到最后并死贬所。他的人生轨迹与苏东坡高度重合,几乎就是苏轼的翻版,真是成也东坡,败也东坡。

黄庭坚曾与苏轼一起游乐,看见身边的景物,二人斗起了“对对子”的游戏:

黄: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柳边垂钓,钓丝常伴柳丝长。

黄: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朔空飞雪,农夫齐奏普天乐。

一日,二人又在一起,苏轼的家人来报,夫人请苏轼马上回家。

黄庭坚随口说了一句:幸早哩,且从容。表面意思是说时候还早,再坐一会儿,实际上是用药材名字做的一个上联:

杏枣李,且苁蓉。

苏轼也看似随口一答:奈这事,须当归。意思是说这是夫人的吩咐,无可奈何,必须得回去。其实是一幅工整的下联:

柰(山柰)蔗柿,须当归

苏轼也是用的药材名字作对。从这些轶事可以看出,苏黄二人不是狭义的老师与学生,没有那种理学家的师道尊严,而是推心置腹、诙谐幽默的好朋友,好文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谱 • 黄庭坚 | 七岁能诗的“别人家孩子”原来就是他
黄庭坚的诗与酒
苏轼与黄庭坚交游考述
杨庆存:苏轼与黄庭坚行谊考
贺宏亮︱黄庭坚诗中“欧梅”本意再辨
(3)黄庭坚:一生坎坷大笑而逝的书法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