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一无二的历代帝王庙
400多年风风雨雨
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模样

记得儿时每次路过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都会看一眼一五九中学(原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巨大的白色牌子挂在红色的柱子上很是显眼,三开间歇山顶大门连着两侧的八字影壁显得非常气派。那时就在想它是王府吗?这古香古色的大门内会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才能到这里去看看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童年的记忆渐渐淡忘了,直到有一天朋友说我们去逛逛历代帝王庙吧,一瞬间愣住了,北京还有这个地方吗?走到地儿才浑然发觉,原来一五九中学归还了这座古老的建筑群——唯一现存的历代帝王庙。

今儿大家就随着这篇小文,一起捡拾关于它过往的零星记忆吧。

我国很早就有了每年在特定的时间祭拜先祖的传统,有文字记载是从西周开始。从最初的七庙昭穆制度到最后清代沿用东汉开启的同堂异室制,它们虽摆放方式略有不同,但这座祭拜祖先之地,绝对是皇家建筑中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说到这里估计有人满脑子问号了。。。

这里与太庙有何不同?

这里与奉先殿又有何不同?

❖ 奉先殿内景及太庙

太庙和奉先殿均属于家庙,好似皇家自己的“祠堂”。不过,奉先殿只供奉先皇及他们的皇后。清代的太庙除了先皇及其皇后外,还供奉了为清朝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十三位名臣。

而历代帝王庙,自东周开始便作为供奉三皇五帝以及其后世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之所。自明代起,这里还将历朝历代辅佐君王的名臣置入配殿受天下供奉,并且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把每年春秋两次的祭祀设定为国家祭祀。由此可见,古代帝王对历代帝王庙的重视有多高了。在古人的观念中,只有祭祀过三皇五帝,皇位才能是正统的。



❖ 三皇五帝

我们大概了解了历代帝王庙的由来

那就开始说说北京的这座吧

❖ 景德崇圣殿

这座历代帝王庙建成于明嘉靖十一年,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啊,对外资料都说是嘉靖九年。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不止我们在质疑这个问题,有的学者还找到了相关资料进行了佐证,下面这两段《明会要》及《国朝典汇》的记载会为您解答这个谜题:

嘉靖十年二月丁卯,亲祭历代帝王于文华殿。初洪武定制,每岁郊祀,以历代帝王附祭于大祀殿。上更定郊制,罢之。令建历代帝王庙于都城西,岁以春秋致祭,至是庙尚未成,权于文华殿行之。十一年庙成,名曰景德崇圣之殿。八月壬辰,亲祭。嗣后岁遣大臣一员行礼,四员分献。凡子、午、卯、酉于陵寝之岁,则停秋祭。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的《国朝典汇》也有记载“十年正月建历代帝王庙,二月祭于文华殿。

第一段中提及的景德崇圣之殿就是历代帝王庙的主殿。而第二段中明确写了十年正月建历代帝王庙,十一年建成。所以,北京的这座历代帝王庙建成于嘉靖十一年。

❖ 清《古今图书集成》

❖ 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牌楼

明代建国之初,朱元璋在当时的首都南京及中都凤阳都有建历代帝王庙,但南京那座毁于战火,凤阳那座随着中都建设的停工也随之消失。在清代掌权天下后,乾隆皇帝又对它进行了翻新及添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而百年后的今天,街景发生了巨变,原先山门口的小桥早已不见踪影。立在门口街道东西的两座牌楼也早已了无踪迹,本以为它们是彻底消失了,没想到其中一座被完好的保存下来,现今就矗立在首都博物馆中。

❖ 馆藏首博的景德街牌楼

❖庙门口的东西两座下马石碑上有六种文字

穿过这座曾经只有祭祀时才开放的庙门,环顾四周,随行同伴立马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有钟楼没鼓楼。在传统庙宇中会在第一进院落东西设置钟楼与鼓楼,但在这里缺了鼓楼,这是为何?

❖ 历代帝王庙导览图

'

康熙朝《大清会典》载:“祭历代帝王庙,鸿胪寺官俟庙内鸣钟,引陪祀各官从东西门入庙排立。

'


❖ 历代帝王庙钟楼(乾隆年间添建)

这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寺院,而是祭拜先人之地,所以钟楼在这里的含义也与寺院中的钟楼并不一样。在过去没有随时可查看时间的表,也无任何通讯设备的情况下,钟声这种穿透力较强,声音较大的音源,便成为了早朝时百官的“打卡机”,也成为了每天城市上空的报时器。所以在过去,钟声的每一次响起都成为祭祀或典礼中,让人们令行禁止的一种标志性声音。同样作用的钟楼在天坛、月坛、地坛等祭祀建筑群中都有建设。现今在这座钟楼里的大钟是2004年根据嘉靖时期的朝钟复制,原件早已毁坏。

❖ 天坛斋宫钟楼

步入景德门抬头望去井口天花被修缮一新,靓丽的金莲水草重新贴上了金箔,但在西稍间依旧保留着老彩画的模样。反复丈量着这座大门,很难想象当初是如何把这座五间三启的大门改成十四间教室的?

❖ 景德门

❖ 新旧彩画对比

站在景德门内远望眼前这座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重檐庑殿顶大殿,它坐落在两米高的汉白玉台基座上,气势恢宏,庄重而威严。这就是历代帝王庙最重要的建筑­---景德崇圣殿。乾隆在位时期把屋顶琉璃瓦改为了黄色,再次提升了它的等级。虽然这座大殿目前被修缮得焕然一新,但在西侧的山墙梁架处特意保留了一段修缮前的原有面貌,依稀还可见到老彩画的样子。

❖ 新旧彩画对比

大门及大殿外檐彩画这种新旧对比的做法,直观又具象地让大家了解修复的效果及变化,也为未来对老彩画的研究保留了实物依据。

❖ 墙上透风及一些历史的痕迹

大殿内40根金丝楠大柱子赫然矗立在这里已经400多年,记得我们的微博号曾经发过一篇关于北京及周边金丝楠木大殿的短文,这种体量的金丝楠木大殿数量极其有限,到清代大木基本上开采不到了,就连太和殿重建之时,康熙也只能被迫改成了松木。

❖ 大殿内部环境

❖ 四座碑亭

在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两座碑亭,它们顶部黄色的琉璃瓦诉说着自己高贵的身份。可您走入碑亭便会发现,彰显其等级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大家都知道龙生九子,而这九子之中赑屃蚨碑。可我们仔细观察这正东正西的两座碑亭内的石碑蚨兽,它们全身盔甲,头顶犄角,尾部脊背鳞甲凸起,这就是少有的龙蚨碑。尤其是西边这块龙蚨碑还是个无字碑,这倒是与明长陵祾恩门东侧碑亭内的龙蚨碑,它最初的样子如出一辙,只不过相比较而言,长陵那座要显得小一些。至于两者的雕工么,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吧。

❖龙蚨碑及细节

    它们谁是谁?

明清对比

❖ 清代龙蚨碑与明长陵龙蚨碑对比

❖ 长陵龙蚨碑。嘉靖建造初期无字,目前的碑文是顺治、乾隆及嘉庆皇帝的御书。

而正东侧碑亭内檐彩画颜色很特别,用现在的叫法有点像雾霾蓝,看多了大红大绿这种颜色的和玺彩画格外惹眼。问了下研究彩画的老师,这是现代修复中做旧的处理。

❖ 原本石青色做旧后成了“雾霾蓝”

❖ 正东碑亭内的井口天花 新旧对比

转过碑亭来到大殿后身,这里唯一的建筑就是祭器库。目前已经改为了展厅,复建的建筑我们就不多作言表。其实,除了祭器库原构无存外,自2000年159中学腾退开始大修至今,这里还有很多遗憾:景德门内左右两侧的燎炉、西侧跨院的关帝庙和周围建筑原构均无存,很多原为三交六椀菱花的槅扇及槛窗,在校舍时期都改成了玻璃,如今只有窗框还是原件了。

❖ 大殿内景

虽存留了一丝遗憾,但这也是历史的痕迹。目前除了祭器库改为展厅外,东西配殿及宰牲亭区域均布置成了展厅,展览普及了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历朝历代名臣的事迹,是一个不错的历史课堂启蒙之处。下次有机会让我们的老师再为大家做个讲解吧。

❖ 不同展厅展览内容,关注我们的线下讲解吧。

离开这里前突然发现,在左右两边的墙根下还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石雕构建。它们有来自胡同的门墩,也有来自圆明园的石雕残件,还有很多不知来历的石刻,这对于喜欢古物件儿的朋友可是个不错的发现。

❖ 来自不同地方的建筑残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帝王庙,这座2004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大庙才是全中国最大的庙
寻根问祖——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一)
【跟我逛北京10】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皇家庙宇……历代帝王庙
北京历代帝王庙探秘
北京历代帝王庙(原创纪实拍摄)
中国古代政治的“诸神殿”——历代帝王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