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


梅贻琦(1889-1962年),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与清华有不解之缘。他是清华最早的校友,也是清华唯一的“终身校长”,深受海内外清华学子的敬重与怀念。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 与清华的渊源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武进(今常州),梅氏远祖是明初高级武官,受命驻防天津,逐成津门望族,诗书传家。其父梅臣中过秀才,清末家道败落。梅贻琦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堂读书,品学兼优,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得意门生。

1908年,他从南开学堂毕业被保送到保定高等学堂学习。1909年,他以第6名的成绩考取游美学务处(清华前身)招选的第一批庚款留美生(共四十七名),成为清华最早的校友。同年赴美在吴士脱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1914年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1915年应周诒春校长聘请,到清华学校任教。1921年再度赴美,在芝加哥大学进修一年,研习物理学,获硕士学位,随后返回清华。1925年清华增设大学部,梅贻琦出任物理学系首席教授兼系主任,翌年被民主推选为教务长。

▲在吴士脱学院留学期间,梅贻琦(中坐者)与同学留影

此时,正是清华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现代大学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不辞劳苦,贡献良多,从聘请一流师资、制订清华学校改革计划、明确学校的教育方针,到接管声名显赫的清华国学研究院,都显露出教育家具备的才干。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任校长。同年11月,梅贻琦被派往美国,任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梅贻琦在美任职期间,清华园内接连发生驱赶校长的风波,甚至连续十一个月没有校长。后经时任教育部长李书华推荐,南京政府于1931年9月23日正式任命梅贻琦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3日,梅贻琦到校上任。他在就职演说中说:“本人能够回到清华,当然是极高兴、极愉快的事,可是想到责任之重大,诚恐不能胜任,所以一再请辞,无奈政府方面不能邀准,而且本人与清华已有十余年的关系,又受到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是应尽的义务,所以只能勉力去做,但求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相当的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从此,他长校清华,终身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在校友的心目中,他是清华的“终身校长”。他的一生,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整个韶光,都奉献给清华的教育事业。他用“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八个字概括他与清华的渊源和对清华的挚爱。

梅贻琦接任校长,结束了清华校政长期不稳定的局面,开创了清华发展的“黄金年代”。

▲1935年校庆日留影

“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

—— 三次创造教育辉煌

梅贻琦长校后,倡导“德、智、体、美、群”五育并进,广聘名师,在充实文、理、法学院的同时,亲手创办了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清华工学院,相继设立文科、理科、法科三个研究所和清华研究院。创办为抗战和国家建设服务的特种事业,开创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先河,邀请冯卡门、维纳、哈达玛、郎之万、狄拉克等世界一流学者来校讲学,开展科研合作。

梅贻琦不止一次地对同仁们说:“清华拥有别所大学不具备的庚款基金来提供科研设备,又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我们理应把它办成一所世界上著名的学府,我们有责任这样做。”他带领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使清华大学迅速崛起,短短五六年,一跃成为一所世界闻名、国内一流的大学。在此期间,清华文法理学科名师云集、竞相争辉,工程学科群贤毕至、后来居上,全面提升了清华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声望。20世纪30年代,清华获得的多方面成就,堪称海内独步,梅贻琦创造了第一次教育辉煌。

正当清华事业蒸蒸日上之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南迁,暂驻在湖南衡山湘水,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长沙临大”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不设校长,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和联大秘书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主持校务。

梅贻琦在西南联大八年,是他一生经历中最艰难、也更凸显辉煌的一段时间。在中国教育史上,北大、清华、南开是颇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大学。北大是清政府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综合大学,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冲破封建束缚,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科学民主风气浓厚。清华前身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最先接受近代科学文化,又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自强不息、学风严谨,教学与研究水平较高。南开是一所私立大学,创业艰辛,养成吃苦耐劳、开拓务实的校风。

当年,南开的不畏艰苦、北大的宽容自由、清华的聪明睿智,曾被比喻为山、海、云的风格,人曰:南开艰苦卓绝,坚定如山;北大兼容并包,渊博如海;清华人才辈出,智慧如云。三校联合,在梅贻琦主持下,集三校之长,“内创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树民主堡垒之称号”,团结合作,相得益彰。在战乱年代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造就了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为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邓稼先、朱光亚(两弹元勋)等在内的一大批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和杰出学者,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战时教育之使命。西南联合大学的组建、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被中外人士公认是中国战时教育的奇迹。梅贻琦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成就与贡献,彰显了他第二次创造的教育辉煌。

1941年,清华大学在昆明庆祝建校三十周年,许多欧美大学来电、来函祝贺。美国一所大学发来的电文中有“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的颂词,这是对清华的赞誉,也是对梅贻琦的肯定。

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结束。梅贻琦随校返回清华园,力图恢复战前清华旧观,谋求清华事业进一步有所发展。

1946年5月4日,梅贻琦主持联大结束仪式

1948年12月,在清华园解放前夕,梅贻琦搭乘国民党政府派来的飞机到南京。离校时,他对在校门口相遇的吴泽霖教授说:“我一定要走,我走是为了保护清华的基金。假使我不走,这个基金我就没有法子保护起来。”在南京,国民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出任教育部长,他始终婉谢。1949年底梅贻琦辗转抵达美国纽约,着手组织“清华大学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管在美的一大笔庚款基金。他在美期间,一直顶着各种压力,牢牢掌握清华基金的管理与控制权。

1955年底,梅贻琦赴台以清华基金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他率领人员踏遍台湾全岛,选定新竹为校址,建立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并亲任校长直到逝世。他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和优良的文化学术传统播撒在台湾岛,使新竹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台湾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大学。这是他一生中创造的第三次教育辉煌。

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梅贻琦的贡献,厥功至伟。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14年第一期《梅贻琦与清华大学》

作者简介:刘文渊,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前清华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
梅贻琦|清华永远的校长
一生爱国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冰清玉洁梅贻琦
梅贻琦,大师中的大师,两岸清华永远的校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