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子争跳的龙门---长安左门

       提起共和国第一街---长安街,很多人都知道十里长街(进入21世纪后已变成“百里长街”)。其实明清两代最初的长安街,只是从东单到西单这一段,仅有3公里多一点儿。甚至到了民国初,天安门前那段还叫过中山路,那时的长安街还分别叫“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

  明清长安街虽然不长,但因地处皇城要冲,属天街御道,且街上排列着长安左门、长安右门、长安街左右牌楼和左右三座门等一系列经典建筑,壮观瞻而严禁卫。清乾隆年间的《国朝宫史》卷十一记载:皇城有天安、东安、西安、地安四门,天安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于乾隆十九年,增筑门外围墙,各设三座门。

明清时代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前的“T”型广场

  天安门前的御道天街,是T字形,其东西向的即为原始长安街;向南顺着千步廊到大清门,这里都是高规格的龙尾御道。明代《长安客话》载:进大明门(清改大清门,民国改中华门),次为承天之门(天安门),天街横亘承天门之前,其左曰东长安门(长安左门),其右曰西长安门(长安右门)。

  天安门前这条横亘的天街,到清末还不是通衢,那时的京城甚至整个内城都没有东西通衢大道。长安左门以及长安右门的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三座门,都是门禁所在。

1918年时的长安左门

1918年长安左门东侧长安街上的东三座门

  三座门外还竖有东西长安街牌楼,上有刻着满汉双文的长安街匾额,且有值房设守。民国后去除满文,东边匾额题为东长安街,西边的匾额则为西长安街

1881年时的东长安街牌楼

  明清时整个天安门前及天安门广场都是禁区,是禁止老百姓和外国人进入通行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南北都有皇城墙,是封闭的,天安门前这条横街是御路。当时从长安左门到东单、长安右门到西单各有一条路,因在长安左门以东和长安右门以西,分别称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这可以说是东西长安街的雏形,但那时整条街是不能贯通的。

 清代封闭的天安门广场北端,天安门到东西长安门之间都有高墙。

  明清时期的长安街与其他街道一样也是土路,皇帝经过前要先黄土垫路、净水泼街1905年,东长安街修成石砟路,1907年,西长安街修成石砟路,1917年畅通了的东西长安街才铺设了沥青路。

       其实早在明代,东交民巷会同馆(接待外国使节的宾馆)的朝贡使臣入朝,就是走长安左门。弘治六年的一道奏折还提及东西长安门外道路损毁,有碍使臣通行和观瞻,亟待修理,建议从砖砌甬道升级为石道。这种甬道在东四、东单一带都存在,早期应该是夯土外包砌大砖,形成高起的甬道,以便利车马,行人则走两侧土道。从这道奏折还可以看出,明成祖定都北京才不过八十年,皇城禁地的这条道路,砖多被人偷盗,或年久破碎,止存土街,旁低数尺,一遇大雨,积水成河。

  民国初年,在打通南皇城墙南池子和南长街街口的前后,拆除了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两侧的皇城墙,这就打通了天安门前的东西通道,使东西长安街贯通一气,真正成为北京城中心的东西通衢大道。   

清末的天安门和长安左门,人站立的这段道路民国时曾称中山路。

 如果说,从永定门至钟鼓楼是北京的中轴线,时北京纵坐标的话,东西长安街与之垂直相交,成为北京市的横坐标,两者共同构成了传统北京城市结构的骨架。

   当时东、西长安街在名称上还是各分两段。长安左门至东三座门称东三座门大街,东三座门至东单路口称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三座门称西三座门大街,西三座门至西单路口称西长安街。

  民国初年辟西苑新华门为大总统府之正门,又特称新华门前从石碑胡同北口至府右街南口的一段为府前街;民国初年为纪念孙中山,东、西长安街在天安门前连接段还曾称为中山路。

民国时期曾为总统府正门的新华门,门前东西向的这段道路曾称府前街。

      1860年之后英法等国陆续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好奇的洋人想一睹长安街的情景,还没到牌楼跟前,就被喝止。后来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们报复性地在皇家禁地四处游荡,甚至坐在龙椅上摆拍,其实都是这种森严带来的反弹使然。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图为耀武扬威的美军在天安门广场。

清代绘画作品展示的天安门,可以清楚看到皇城墙拐弯(连接到长安右门)。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和首都北京的象征,是中国八年兴衰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见证者。任何一位对文明有敬畏之心的人站在这里时,都会对这种古老、雄伟、壮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美发出由衷的赞叹。

       科举学子扬名于世的龙门长安左门

长安左门

  长安街上的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因东青龙,西白虎而又分别得名龙门、虎门。明清时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两门外面是张贴皇榜之处,文榜在龙门外,武榜在虎门外。

       旧时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的千步廊是中央政府机关的所在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的办公地。

       办公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当时的北京有这么个说法:“五府六部,七司三院,东边掌生,西边掌死。”

       先说这五府六部、七司三院。五府是指宗人府、顺天府、詹事府、提督府、内务府;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兵部、刑部,七司是指庆丰司、广储司、掌仪司、都戍司、慎刑司、教场司、尚宝司,三院是上驷院、武备院、奉表院。

       因为吏部、户部、礼部、工部等掌管社会、人民休养生息之事的机构设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千步廊后,所以叫“东边掌生”;而刑部、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通政使司,銮仪卫,都察院,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等掌管生杀大权的机构都设在天安门广场西千步廊的西边(现人民大会堂一带),所以叫“西边掌死”。

  介绍古代学子踊跃争跳的“龙”门,要先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说起。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开始,到公元1905年清末由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共存在1300年,是古代封建社会国家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学者仕途的必经之路。科举的应考者通常被称为“赶考者”,他们必须要跨过四大步:

  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头名秀才叫案首;取得秀才资格的才能参加省级的考试,这级考试叫做乡试,由朝廷派官员到各省去做主考,考中者叫做举人,头名举人叫做解元;取得举人资格的人才能参加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头名贡士叫做会元;取得贡士资格之后,最后再去参加殿试,殿试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通常殿试若没出大差错,都会金榜题名,称为进士。皇帝主要是管定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所以状元又叫做钦点状元、天子门生。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中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也称为“连中三元”。

金榜提名时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89人,清朝114人。

  此外,辽金二朝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其中辽有状元18人,金有15人。另外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14人。如将这些状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状元算在一起,则中国历代状元共有552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代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

科举考试制度示意图

  状元中,在政治上影响最大的是宋朝的文天祥和清朝的翁同龢。文天祥21岁考中状元,后官至丞相。在宋被元灭之后,文天祥继续组织武装抵抗,后被元朝俘虏,面对威胁利诱,始终英勇不屈,最后慷慨就义。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激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状元、探花、榜眼这些名称在历史戏曲和影视剧作品中随处可见,甚至今天人们还把高考的第一名称为“高考状元”。

  明清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要在紫禁城内建极殿(保和殿)举行,称为“殿试”。

明代殿试场景

  凡是经殿试考中“三甲”的(头甲第一名为状元)上了金榜的,统一美称为登龙门

  清代,凡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传呼姓名,然后把姓名写入“黄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T形广场,左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由“状元”率领新进士看榜,随即由顺天府尹给状元插花、披红绸,新状元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走过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这是唯一允许在长安街上骑马的时候。

骑马披红扬名于世的科举考试胜出者

  随后参加殿试的进士被接到顺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门内大街西边的东公街)饮宴祝贺,这就是被称为“金殿传胪”的仪式。

  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门”,马上成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新权贵;一登上龙门,身价百倍,高官厚禄,接踵而来。所以,长安左门被俗称为龙门

  一般情况下,“三甲”都会安排在京城任职,提升的机会也多。据统计,明代278年中的89名状元,官至大学士入内阁或非大学士入阁的前后有17人,占到状元总数的19.1%;生前官至二品以上的共有27人,官至三品的14人,以上进入高官阶层的共41人,占到状元总数的46.1%;以下正四、五品的共22人,占总数的24.7%,剩下的26人全是六品,占总数的29.2%总体来看,明代对状元还是比较看重的。

  清代268年中的114名状元中,其中官至宰辅(即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的有14人,官至部、院大臣的有21人;官至总督、巡抚、布政使的6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者3人。以上四种一、二品大员,共44人,占状元总数的38.6%

        起草清帝退位诏书的状元

       多少有些讽刺意味的是,起草标志清朝灭亡“退位诏书”的就是光绪年间的一个状元。

       1912212日,清朝颁布了清帝的退位诏书。可不要小看这个退位诏书,这个诏书的颁布不仅仅代表着清朝皇帝的退位,它还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国制度就此终结,因此这个事件非常值得将它记录下来。

       清帝退位诏书:“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清帝的退位诏书只有短短的319字,但在这短短的三百多字里边,它的每一个字以及每一句话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时来说,影响非常之大。之后,我国便进入到了共和时期。

清帝退位诏书签字图

       以上便是关于这一份退位诏书的内容了,根据历史的记载来看,退位诏书表面上是皇帝发布的,但其实,这份诏书的实际发布人是隆裕皇太后,诏书由清朝光绪甲午科状元张謇执笔,之后再由袁世凯上交。

    如今,这份退位诏书被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里边,接受后人的参观。

清帝退位诏书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年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江苏南通人。1894年,张謇参加了慈禧太后60大寿恩科会试,取得状元殊荣。面见天子时,张謇之师翁同龢盛赞他为江南名士,引得光绪皇帝频频点头,慈禧太后也甚为欣赏张謇谈吐得体的仪表。

  张謇16岁入仕,先后五次赴江宁应试未中,直至33岁中举,又参加四次会试失败,再到1894年上京应试得了第十一名,后得清流派赏识,翁同龢将他改为第十名,又按捺不住提携之心,百般周旋,不惜直接让监考官将张謇试卷拿给他,又说服其它阅卷大臣,终于让41岁的张謇中了状元。至此,整整26个春秋。

       这其中的艰难,让张謇再无中状元后的喜悦之情。他将自己的整整半生都耗费在考场上,耗费在父辈对他的期望之上,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追求是否有意义。尤其是在目睹了恩师翁同龢被慈禧罢官后,对官场心灰意冷的张謇,借故请假南归。42岁开始兴办纱厂,大兴实业,他后半生创办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近代教育事业和文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以“状元实业家”名垂于世。

起草清帝退位诏书的清代甲午科状元张謇

  中国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位状元

  清代最后一位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科举考试状元)叫刘春霖。

  刘春霖1872年出生在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家境贫寒,母亲是知府女仆,父亲是衙役官差,不过他天资聪明,学业长进很快,公元19047月,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制,刘春霖自然也参加了。

  不过关于他的中举,实属偶然,当时慈禧正在准备七十大寿,想从科举当中讨一点吉兆,慈禧就翻看中榜的试卷。第一名,字迹流利清秀,文词华丽,这让慈禧很开心,但是一看名字,心中肝火上升。

  这人名字叫朱汝珍,一看到珍就想起了珍妃,加上他又是广东人,,联想起了天平天国运动,慈禧越看越生气,就翻开了第二名的试卷,此人就是刘春霖。“春霖”两字含有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是大旱,急需一场雨。慈禧心中欢喜,就将刘春霖圈定成了第一名。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但只能屈居第二了。第二年(1905年)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刘春霖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书法水平超过许多书法家

  人如其名,字如其人,虽然字代表不了人品,但是一手漂亮的字体总是让人赏心悦目,汉字书法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历史上,也是出现许多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为了“天下第一行书”,唐代文化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巅峰,因此也有“书至初唐而极盛”。

  不过随着封建科举制度的结束,练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少,引入注目的恐怕就是中国最后一位状元的书法了。

刘春霖的书法

  刘春霖在古文学、史学、金石学都有很深的造诣,书法更是自成一家。晚年他也是靠着卖文生活,他的书法圆匀平正,为典型之馆阁体,其中小楷最为出名,民国时期因此也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

  刘春霖也出版了一些小楷字帖《大唐三藏圣教序》、《文昌帝君阴骘文》、《闲邪公家传》、《兰亭序》等,从传世的作品看,他隶、真、行、楷书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美国利尔美术馆中就收藏了他的多件作品。

  进入民国后刘春霖曾担任总统内史,每天为袁世凯编录一篇历代黄帝的言行录供他赏读。袁世凯去世后,他辞职闲置在家。虽然是旧时代的状元,但他对百姓极为关心。1933年,黄河水泛滥时,刘春霖就组织募捐让河北百姓移民。1934年,伪满洲国郑孝胥邀请刘春霖出任要职,被他严词拒绝,坚持了民族气节。

  清末还有几个状元在清朝混的不怎样,到了民国后却做了不小的官:如张謇(商务总长)、王寿彭(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骆成骧(四川临时国民议会议长)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老照片:1939年6月12日的西三座门大街
追忆长安街上的“三座门”,到底是不是门?
天安门广场消失的东、西“三座门”
老北京的皇城墙【66P】
百年城门影像(67)长安街上东、西三座门
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在哪相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