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传统中轴线上的围合空间(中)

围合是人们对空间的一种限定,围合具有凝聚、界定和私密性。不同的空间形态给使用者的感觉大相径庭,或封闭或通透、或开放或私密,或温暖或冷漠等。不同的围合方式会让景观空间产生不同的感受。 

  紫禁城建筑的围合空间,通过建筑群组纵深层次的处理,获得空间序列的艺术效果;在布局、色彩等方面又体现了中和、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神人以和的传统思想。人们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蕴中去认识紫禁城,才能体会其韵味美感和营建思想。

由大大小小的围合空间组成的紫禁城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的紫禁城,清入关后修葺而沿用,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所修建,但总体的布局依旧保持原有面貌。

紫禁城的建筑群分前朝后寝,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并列于高台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为前朝主要建筑体,是外朝区域的中心。从中华门到景山,主要的建筑完全位于中轴线上,严格地保持对称的布局,显示了庄严、整齐的气氛,这对于统一建筑群的艺术面貌发挥了相当程度的作用。纵观紫禁城的平面布局,中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秩序井然,前朝后寝,符合封建礼制的要求,在建筑美学上,体现出“大状”的特色。外朝与内廷的建筑空间处理,气氛迥然不同。不仅反映在建筑物的造型、体量、装饰等方面,也反映在建筑物的疏密程度、自然物的剪裁处理诸方面,分别营造了不同的空间氛围。  紫禁城的围合空间是由从中华门(明清时称大明门、大清门)经天安门(明时称承天门)、端门到午门,以及由午门进太和门到太和殿前,五个不同尺度、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院落所组成。目的是为了通过它们之间的交替出现,反复对比、烘托,来强化太和殿的至尊地位。  

第五围合空间----午门广场

穿过端门门洞,就进入了午门前广场,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由南而北依次为午门广场、太虚广场、外朝广场

   端门后午门前的院落,虽然深度被拉长了,增加了院落的纵深感,但由于两厢廊庞壁立,依然给人以狭窄紧迫的感受。在这个修长院落的尽头,傲然耸立的午门,使这种狭窄紧迫的感受达到了顶点。

   端门至午门的广场占地面积30680平方米。御道两侧共有左右朝房100间。明清两代是六科垣舍,也称六科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阙左、阙右门以南有庙右门(神厨门)社左门,直通太庙和社稷坛(现已封闭)。这个空间是上一个空间(端门空间)的2.5倍,加上御道的距离,让人感到更透气、更宽大。但当你抬头看到“凹”字形的午门时,又有一种神秘感,更让人感到皇宫的深邃和威严。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居南边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午门在清朝以前是没有的,在明代称为奉天门,后改为皇极门,直到清代才改为午门。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有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午门广场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米,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西两个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

  从午门上南望午门端门合围空间

   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2001623日,时值6.23国际奥林匹克日”,北京申奥结果公布前夕,为推动掀起北京申奥活动的高潮,北京奥申委、中央电视台、中国贸促会等单位主办,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香港东风网络电视承办,在北京故宫午门前组织了史上绝无仅有的空前演出。享誉世界乐坛的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联袂演出。三位音乐家在中央歌剧院交响乐队和合唱队的伴奏下,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月亮河》等脍炙人口的歌剧选段或歌曲。中国女高音歌唱家王霞、幺红、马梅和他们同台演出。演出期间,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对北京申办奥运会表达了他们的支持。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午门放喉

   昔日皇家禁苑中乐声翩翩,弦歌阵阵,将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带入了庆祝奥运申办成功高潮。在华美的歌声里,三位伟大的歌唱家向中国人民展示了音乐的魅力,使文化、体育在古老的故宫---世界艺术殿堂前完美融合。这次音乐会电视直播覆盖了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观众。

  午门围合空间夜景

  第六围合空间----太和门前的太虚空间

  进入午门后,是一个深度浅、宽度加大的横向空间,这就是太和门前的太虚空间。

  太和门前的太虚空间

  这个由皇家宫廷建筑围合起来的空间,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200米,一条内金水河缓缓流过,又将广场一分为二,使人感到既庄严,但又不压抑。同前面几进院落形成鲜明对比, 太虚空间显得开阔舒展了许多。人们的压抑感,到这里获得骤然释放。但这个释放并不会使人轻松。相反,使入朝者在畏惧心理上更添加了对皇权臣服的成分。这是因为巨大往往可以唤起人们的崇敬和景仰心理活动。

  太和门前的太虚广场面积26000多平方米,当年的设计者为了防止对帝王的行刺,整个广场没有一草一木,广场宁静空旷,营造了森严肃穆的氛围。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

  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太虚广场两侧的廊庑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广场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地面砌嵌两行白石块,北窄南宽,呈八字形,共约200块,每隔3尺左右砌嵌1尺见方的白石1块,叫仪仗墩。皇帝举行大典时,仪仗队伍站班在仪仗墩上,手执旌、旗、伞、盖、斧、钺、戟等,高级的文武官员跪在丹墀(亦称丹陛)下御路两旁,在中和韶乐声中向皇帝行礼参拜。

  地面上的仪仗墩

  太和殿广场的作用,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威震的作用。清代在这里曾经举行过顺治皇帝的登极大典,以及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是个面貌丑陋、毫无国母威仪的大龄女青年。光绪皇帝之所以娶她,是因为隆裕皇后是霸道的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光绪皇帝不喜欢这位皇后十分明显,朝廷筹备婚礼的事情光绪一概不过问。隆裕皇后在嫁入紫禁城之前,她的婚姻悲剧就已经开始了。

  清朝皇帝的大婚典礼,皇后一定要乘轿子从太和门通过。偏巧在隆裕皇后过门前一个月的时候,太和门不慎失火。这场大火来势汹汹,不少救火的太监都受伤了,可是这座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太和门依然没能抢救回来。眼看着皇帝就要大婚,烧毁了太和门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对于还没过门的隆裕皇后而言,简直是晦气冲天。

 光绪大婚图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太和门,是光绪年间那场大火后第二年重建的。但当时在失火后的短短一个月内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建太和门,迎娶皇后迫在眉睫,于是紫禁城紧急征召了一群裱糊匠。当时正值寒天腊月,裱糊匠们夜以继日用纸糊、彩绸扎的办法做出了以假乱真的彩棚太和门。所以我们看到的《光绪皇帝大婚图》中的太和门,其实就是个彩扎纸糊的替代品。由于工艺逼真,这项技术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婚前遭遇失火,婚礼走的是纸糊的太和门;皇家宴请皇后娘家人时,光绪装病不出,日后对隆裕皇后也十分冷淡,独宠珍妃。隆裕皇后,这位大清朝的送葬人在她的婚姻开始时就遇到了非常不吉利的征兆。

  婚后的隆裕皇后不得皇帝宠幸,眼巴巴看着光绪宠爱漂亮的珍妃。即便是自己的亲姑母慈禧太后,对木讷无趣的隆裕皇后也流露出许多不耐烦来。连朝臣甚至宫女都觉得隆裕皇后软糯爱哭,是个无聊无趣的人。隆裕皇后的一生十分郁闷,后来她以皇太后的身份签署了退位诏书,眼看着清朝灭亡,6岁的小皇帝溥仪退位,心情悲凉可想而知。

  第七围合空间----三大殿围合的外朝空间

故宫三大殿围合的太和殿广场

  进入太和门后你会发现,这里才是皇宫内最大的围合空间,这里也是最神圣的地方,是紫禁城三大殿围合的外朝空间。

  首先迎面感觉到的是太和殿前的广场。这个围合空间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足足有30000多平方米。因南北长,从距离感觉上使你看太和殿感到它更雄伟、庄重和威严。当混杂着畏惧、景仰心理的朝臣,从昭德、贞度两门绕过太和门,进人空间更为宏伟壮阔、殿宇更为高大瑰丽、禁卫更为森严逼人的太和殿院落时,不由自主地五体投地,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个空间序列的艺术效果,是通过建筑群组纵深层次的处理获得的。这些层次不是一下子全都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而是一个个院落、随着人们向纵深方向前进的时间顺序逐步展示出来,从而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这个高潮和点睛之笔的所在,自然就是太和殿院落和太和殿本身了。它前边的四进院落都是从属于它,都是为着烘衬它而着意铺陈。如同一部交响乐章一样,这个空间序列既有前奏,有高潮又有尾声,有呼应,有着鲜明的节奏感。

  在这个围合空间中,全部是砖石铺地,依然是不栽一棵树,也没有花草,使人们的视线不受任何障碍物的影响,只有人本身成了唯一的参照物,这种构想和大胆的围合空间设计,恐怕全世界都独一无二。

在这个围合空间中,主体建筑----太和殿在高高的台基上,与天坛祈年殿一样,是三层的汉白玉台基来烘托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让你不得不仰视它。

天坛祈年殿是烘托人与天沟通的建筑,而太和殿则是天派他的儿子通知人间的建筑。一个是自下而上,一个是自上而下。

象征天子管理人间的太和殿

象征天子与上天沟通的祈年殿

  在这个紫禁城里最大的广场上,记录着中国历史上的不少重大事件。

   191811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当日,一纸停战电报传到北京,全城沸腾。 

   在此前一年的8月,中国政府提出要对德奥宣战,但由于国会解散,宣战案一直没有正式通过。直到战争结束前6天,宣战案总算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中国在最后一刻搭上了成为战胜国的末班车。

  未发一兵(但有众多劳工在欧洲参加了为战争提供支持的劳务),而成为了战胜国的一员,新任大总统徐世昌很满意。1116日,他在《政府公报》中称:我协商国士兵人民,不惮躬冒艰险,卒以公理战胜强权而获此最后之胜利。吾国力排众难,加入战团,与兹盛举,是堪欣幸。得知消息的北京市民也激动万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中国终于站在了战胜国的队伍里。

  19181128日,为了庆祝一战胜利,北洋政府在紫禁城太和殿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参加阅兵的还有各战胜国驻华军队。

  太和殿前广场周围各国国旗迎风飘舞,一派欢腾景象。公理战胜强权的彩牌楼也扎起来了,五色旗(北洋政府的国旗)打进了紫禁城,社会名流前去参加庆祝仪式。

 在太和殿前广场民国士兵列队接受检阅

  1113日,中华门前搭起彩牌楼,午门、太和门前悬挂起巨幅五色旗,14日至16日全市学校放假三天。

  14日,北京大中小学校3万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一向矜持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激动地发表演说:“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学生们群情激昂,大会在中华民国万岁!”“协商国万岁!”“世界和平万岁!的欢呼声中结束。

  接下来的几天,北京城的欢乐气氛达到顶峰。就连一向不讲究文采的陈独秀也撰文称,那几日的北京旌旗满街,电彩照耀,鼓乐喧阗,好不热闹。东交民巷以及天安门左近,游人拥挤不堪。

  在法华教育会李石曾等人的建议下,北洋政府决定,拆除为纪念庚子时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克林德碑,改建为公理战胜碑,并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

  拆除中的克林德碑

  借此机会,北大师生又在中央公园举行了演讲会。连日来的欢庆气氛使所有中国人都认为,随着德国的战败,被德国抢占的胶东半岛马上就要回归祖国了。

  重新立于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里的“公理战胜”坊

   可在强权时代,公理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弱国无外交才是赤裸裸的现实。在次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拱手转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北京,愤怒的学生们和市民走上街头,对后世中国影响至为深远的“五.四”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值得欣慰的是26年后,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倍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崛起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10月10日(民国国庆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现场

北平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盛大隆重的,远远超过99日在南京中国陆军总部礼堂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莅临现场监督。

这一天,北平秋高气爽。太和殿前广场上人山人海,天安门、端门、午门、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到处都聚满了人。当时北平人口约200万,有2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故宫,亲眼见证了日本向中国投降。

典礼在1010分正式开始,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太和殿主会场礼炮响起。受降主官就位,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立于太和殿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

 中国受降主官—-第十一战区司令官孙连仲率参谋长等在太和殿前就位

  中国受降主官下达命令后,日军投降代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率领参谋长高桥坦以下21员幕僚入场。

  根本博率幕僚立于受降台前列队候命

   在司仪的宣读声中,日方代表根本博在降书上一一签字盖章后呈交给孙连仲将军。随后又举行了献刀仪式,日军投降代表根本博、高桥坦等人依次呈献了21把军刀。

 日军司令官根本博献刀、参谋长高桥坦献刀以下逐次献刀

  典礼虽然仅有短短的二十五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

在太和殿前面广场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

  太和殿广场的这二十五分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非同凡响,永载史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大美紫禁城,掀开六百年神秘面纱
北京旅游攻略之故宫
故宫100解说词(1--32)
走进故宫,品读历史文化
北京故宫游历
紫禁城三宫六院一百年前老照片。前朝后寝今犹在,不见当年话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