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海---古老的平民乐园(什刹海之三)

银锭桥的东南面就是什刹前海了。如果说什刹海是发祥了北京这座伟大城池,沉浸了无数历史烟尘,接替了历史和现实的一片近乎神奇的水域,那么它最有灵性的部分就是前海。

前海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市井文化、传统民俗于一身,为肃穆凝重的古都北京平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为紧张喧闹的现代都市点化出一片闲适与清幽。

老北京的市井文化中心---消夏的荷花市场

据说从辽金时代起,北京就有大面积的荷花。明、清两代,什刹海中遍植荷花,特别是银锭桥以东的前海荷花最盛;沿堤垂柳,满塘荷花,熏风拂水,藕香扑衣,成为北京城内最佳赏荷处,前海一带逐渐成为夏季市民游览纳凉的胜地。当时,前海的水面比现在大,南沿在白米斜街,西沿在如今的前海南街。

那时在现在的前海西沿位置,有一道从西北略向东南倾斜的湖堤。据说是清朝乾隆时的权臣和珅为了附庸风雅,在自己所居住的府宅什刹前海旁,仿学苏东波、白居易的西湖苏堤和白堤所建的,称为和公堤。和堤将前海一分为二,堤东是前海,堤西称小西海。

和堤中靠北处有一座叫做“响闸”的内桥外闸的桥闸,将西小海与前海通连起来。堤宽约三丈(约10米)有余,长约五十余丈(约170米)。

据民国《旧都文物略》中记载:“前海周约三里,荷花极盛。西北两面多为第宅。中有长堤,自北而东,沿堤植柳,高入云际,自夏而秋,堤上遍设茶肆,间陈百戏以供娱乐”。

1934年老北平地图里的西小海、响闸与和堤

当年长堤坝上夏季凉风徐徐,冬季白雪皑皑,和珅带着美眷佳人看景观花、乘凉纳暑、赏雪踏冰。

随着时光的推移,后来的什刹海已不是达官显贵独享之地,每到春季柳绿河开,夏季荷花繁盛,不仅有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踏青赏景,吟诗作画;也有很多布衣男女三五成群,信步柳堤,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清朝末年及民国年间堤岸两侧依旧杨柳依依,人们开始在大堤上设摆卖蔬菜水果小摊、茶馆小吃等、还有些民间艺人也逐渐来此杂耍卖艺,形成了人气旺盛的自发大众市场。

民国五年(1916年),北京市政府为规范秩序,在大堤上正式兴建起了临时市场。随着什刹海大片荷叶随风荡漾摇曳多姿,散发着沁人心脾阵阵香气的荷花,这个市场名称就雅化为荷花市场。

历史上的荷花市场

于是,每当夏季,各类商贩聚集南北长堤上,搭起了临时性的席棚,出售各种京味小吃、消夏饮食:豌豆黄、驴打滚、褡裢火烧、莲子粥、酸梅汤等,最有特色的属从“海”里采摘的莲蓬、鲜藕、菱角、鸡斗米。

吃食以外,还有各种小买卖穿梭叫卖,捏面人的、编蒲叶的、卖蝈蝈的,也有江湖艺人在此摆摊卖艺,说评书的、唱大鼓的、变戏法的,好不热闹。用京城土话编写的《北京俗曲十二景》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全,西瓜香瓜扛口甜,冰镇的酸梅汤打冰岝,买了把莲子,回转家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荷花市场”达到鼎盛,成为老北京民俗风情的精华缩影,一幅地道的京城“清明上河图”。

日寇占领北平后,荷花市场逐渐萧条,20世纪40年代荷花市场终于关闭。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荷花市场又逐渐恢复。

2001年改造前的荷花市场(感谢画作者)

本世纪之初,荷花市场再次进行了改造。古旧的小门脸被一座雕梁画栋的仿古牌坊建筑代替,小摊贩被大餐馆、洋酒吧取代,平民化的荷花市场变成了高档消费娱乐场所,雍容华贵、珠光宝气……这不知是否为改造者的初衷。

本世纪改造后的荷花市场

会贤堂烤肉季及沿海酒吧

前海北沿,曾有一座在北京名气极大的饭庄---会贤堂饭庄。

清末北京最高级的饭庄叫“堂”。能成为“堂”,不仅要有装修高雅的几进四合院,可摆几十桌,够数百人同时就餐,还要有戏台,能唱堂会和举行庆典。不够这些条件的,只能称楼、居、斋等,而不能称堂。

老北京有著名的“八大堂”,一般是指会贤堂、聚贤堂、庆和堂、福寿堂、聚寿堂、同兴堂、天福堂和惠丰堂。它们主要是承办大规模宴席,顾客多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民国以后也成为社会名流、文人学者的聚会之所。

会贤堂原是清末礼部侍郎斌儒的私宅。光绪十六年(1890年)山东济南商人在此开办了会贤堂饭庄。

进大门后是宽敞的两进四合院,跨院中有精致的戏台一座。后又在临海处建一幢中式二层楼,一排十二间,磨砖对缝,雕梁画栋,十分考究。坐在楼上,北可望钟楼、鼓楼,南可眺琼岛白塔。窗下是前海的高柳低荷,一泓碧水,别有情趣。

会贤堂的全盛时期是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前后,摄政王载沣曾在这里召开多次会议,商讨军政大事。溥仪逊位后,为笼络新贵,派内务府大臣在这里宴请民国大总统徐世昌。

北洋政府的高官靳云鹏、熊希龄、朱启钤都常光顾这里。

“五四”运动前后,许多进步人士常来这里聚会,探讨新文化运动问题。在鲁迅、胡适的日记中都曾多次记下过会贤堂的名字。京剧大师王瑶卿、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也都曾在这里粉墨登场。

20世纪30年代末,会贤堂日渐萧条并最终歇业,房产被辅仁大学购买。

会贤堂旧址

什刹海前海畔的另一座著名饭庄是前海东沿银锭桥头的烤肉季饭庄。北京烤肉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原始的烤肉是将肉用猎刀割下,用马粪烤熟。后来烤肉方法不断改进,明代宫廷内已开始吃烤肉,皇宫内“每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

北京最著名的烤肉店称“南宛北季”。烤肉宛原在城南宣武门内大街,后来在南礼士路、北新桥等开了多家门店,以烤牛肉为主;烤肉季在前海北沿,以烤羊肉为佳。和烤肉宛一样,烤肉季后来也在鲜鱼口等地开了多家门店。

烤肉季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最初是京东通州人季德彩在银锭桥头摆摊卖烤肉,并打出了“烤肉季”的布幌子。因为肉美价廉在这一带很受欢迎,历经几代的努力,他的孙子季阁臣买下了桥畔的一座古朴小楼,继续经营烤肉,至今已是170多年。

一家老店历经170多年不衰必有其诀窍。烤肉季的诀窍是选料精、加工细、烹饪技术独特。因而它的烤羊肉不膻不柴、含浆滑美、香醇味厚、久食不腻。老舍、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徐悲鸿等均是这里的常客;美国前总统布什、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尤布汗等多国政要都曾来这里就餐。我国领导人和各界名流如周恩来、郭沫若、徐向前、万里等都曾光顾烤肉季。

现在的烤肉季是座古色古香的三层楼房,可供400人同时就餐。店名牌匾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弟、著名书法家溥杰先生题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的对联“银锭桥观山一景,烤肉季烤肉一绝”形象地道出了此地、此景、此店的传统特色。

除了这些百年老店,新世纪之初什刹海畔又出现了时尚新事物。在银锭桥附近先是出现了两三家酒吧,几年时间里上百家酒吧布满前、后海沿岸。

围绕着什刹海酒吧,欢呼、鼓励、批评、责难、质疑,各种声音此消彼长。有些人认为酒吧与宁静的什刹海完全不相融,时尚的酒吧破坏了什刹海的宁静和谐,民俗的什刹海容不得异国风情;也有人说古老的什刹海也要随着时代一起前进,酒吧的发展正展现了什刹海的包容和博大……

西小海的变迁

和公堤东面的前海荷花一片,西面的西小海却是另一番风光。

西小海自古就种有稻谷,随着湖水变浅,稻田渐次向湖中延伸,终于连成一片。春天,一畦畦稻秧碧绿,秋日,一片金黄的稻浪翻滚,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张之洞曾赋诗曰:“虽然不是沧桑事,但惜西涯变稻田。”指的就是西小海的变化。

随着数百年时间的推移,气候、环境、人为、人力的改变,连接后海与前海的月牙河也由于上游水源减少,又疏于疏浚,秀丽风光不再,变成了一条又臭又脏的河。西小海也逐渐淤塞,变成了一个臭气难闻的大水坑。月牙河在1954年被填埋,河道变成现在的柳荫街和前海西街。西小海1956年曾建为游泳场,但两年后又被填平。

1958年,在填平的西小海上创建了什刹海体育学校,这是北京最早建立的体育运动学校。半个世纪来,体校为国家和北京市输送了大批竞技体育人才,乒坛名将王涛、张怡宁,体操名将滕海滨、马艳红,跆拳道奥运冠军罗微,女排奥运冠军冯坤……数不清的体育人才从这里走向世界体坛,国际影坛巨星李连杰也是从这里走向了影坛。

   随着西小海的被填埋消失,原用以分割前海的和堤与填埋的西小海形成紧紧地融合为一体的陆地,形成了现在前海西岸。和堤已成过去,但堤址依然存在,现在荷花市场东岸就是当年和堤址东缘了。

从和珅花园到郭沫若故居

什刹海体校向西就是前海西街。前海西街18号是一个高大的府门,门对面有巨大的影壁,仅看门的规格就可知宅院规模绝非平常。

乾隆年间,这里是大贪官和珅的一个花园。和珅宅在此北面(即现恭亲王府),宽大的宅第和宅中花园还嫌不够,他又在这里构建了一座优雅的园林,不知是为金屋藏娇还是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用途。

和珅垮台后,咸丰、同治年间,这里成为恭亲王府的马号。马号也要另占一园,可见王府的气派。

民国年间,败落的恭亲王后人将此宅卖给了达仁堂药铺,这里成了掌柜宅院,俗称“乐家花园”。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做过蒙古国驻华使馆,后宋庆龄曾居于此。1963年郭沫若迁入,在这里住了15年直至他19786月病逝。

郭沫若在这里居住的十几年并不轻松,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搬来不久政治形势就日益紧张,接着就开始了十年“文革”。由于他较高的国际声誉和毛泽东诗友的身份,因而没有被公开打倒、揪斗。但他的所有著作都受到批判,他眼看两个爱子被折磨致死,他说了不少违心话,写了不少违心的文章,在人格上、精神上备受煎熬。所幸他看到了“四人帮”的垮台,唱出了“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的发自内心的欢呼。

现在,这里被辟为郭沫若故居。会客室、卧室、书房等按他生前的原状陈列,其他房间被辟为展室,陈列他的生平事迹和大量照片、手稿、著作、墨迹等。

1988612日郭沫若逝世十周年之际,在故居内的一方草坪上,郭沫若铜像落成,四周栽种郭沫若生前喜欢的银杏树和白皮松。

北京的名人故居不计其数,但被正式确认为故居并挂牌的仅有十余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和“鲁迅故居”三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城市漫步(五): 什刹海,流转的四季风景
看《什刹海》,说什刹海
北京后海银锭桥“三绝”
清晨的什刹海
什刹海,风景优美,风光无限
什刹海的真面目终于曝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