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2」坊间旧忆——对槽驴

早年间西直门外的南关有一条南北走向不太宽的土路一直向南通到了白云观,此条土路不知起于何时,名称兴于何代都已经无从考察了,几百年来这条路的每一天都有香客和行人骑着毛驴南来北往。今天青山就和您聊一聊供人代步的对槽驴。

古时人们的出行主要是骑马、坐马车、或是坐轿子,这些只有富人才能办到,一般的人家既无马也无驴的出门办事除了步行就是雇毛驴代步了。早年间北京有专门饲养毛驴的商户供人长短途骑行代步并收取一定的费用,租毛驴的聚集地称之为“驴市口”,而南关的这条路就是毛驴们长年累月的行走之路,久而久之人们称其为:“驴市路”

古时候人们称呼长途行走的马、骡子和毛驴为“脚力”,让南来北往客商骑牲口代步远行谋生活的人被称为:“赶脚的”客商们骑驴在前边慢慢地行走,赶脚之人手持一根短鞭子一边赶驴一边在后面紧紧相随,过去北京四九城外的关厢处都有许多以此为生的赶脚人。

您说这赶脚之人一天到晚追着驴跑,路途短还行路途较长一天下来也够累的,俗话说:事在人为,有些“赶脚的”实在是聪明,在固定的路线上专门训练出了“对槽驴”来接待男女行人。何为“对槽驴”,就是在两个相对固定的景点设置马厩和木槽,毛驴在东槽里吃草料喝水,西槽里也可吃草料喝水,让毛驴自行驮着客人往返两地之间,赶脚人也不必间天追着毛驴跑了,毛驴走到固定地点后只要有人将毛驴接下牵到驴槽前饮水休息即可。

需要说明一点,“对槽驴”必须从小毛驴就开始训练,让它跟大毛驴一路行走主要是熟悉路况一年左右即可单独行走,人们常说:老马识途,其实老驴也识途。“对槽驴”起于何年何月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坊间传闻:“对槽驴”这种载客现象出现于乾隆年间。您要是骑驴之时动个歪心眼,半道上想把毛驴牵走那是门都没有,那毛驴是经过训练的不是自家的主人休想将它拉走要不然都说是倔驴哪。

北京的天宁寺、白云观在大清时香火旺盛信男善女众多,常常有人雇毛驴去天宁寺、白云观等寺观烧香拜佛还愿祈福。赶脚之人在两地驻站设点迎来送往各路男女香客,长年累月生意红火的很。毛驴身上铺一个花布棉垫,您骗腿骑上毛驴坐稳后赶脚人一声吆喝毛驴懂人事似的自动走起来,小毛驴白肚皮眨着两只有神的大眼睛,不停的摇晃着的一双大耳朵,时不时的打个响鼻,不温不火慢悠悠地走着逢人绕人逢物绕物绝不会碰撞到路边的行人,四个小蹄子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

时间长了人们都觉得很神奇,毛驴都能认识路的消息渐渐地传开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条路称为“驴市路”。清末民初之时社会极不稳定骑驴原宥的行当就逐渐消失了,解放后整理地名时嫌此名粗俗,便改为礼士路。其实此类的例子很多,干鱼胡同改为甘雨胡同,流血胡同改为留学胡同,猪市口改为珠市口,烂面胡同改为烂漫胡同。对槽驴这一小段就写到这里。

壬辰年元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骑驴找驴的故事】骑驴找驴的成语故事
女子骑驴,毛驴途中发情上演驴骑驴...
走自己的路,别听别人瞎咧咧
500句常用俗语谚语集锦:骑牛不怕牛身大,骑马不怕马头高
【说事儿】在天津,有一种中介叫“骑驴”
旧时老北京人怎么样出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