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创用现代材料建设历史名楼的先例,在争议声中诞生的新建黄鹤楼如今真香

中国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尽管朝代更迭、社会兴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从来没有中断,一直得以传承。

这些历史文化,又有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如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岳阳楼等。遗憾的是,在悠悠岁月中,有的楼阁毁于火灾,有的纵然保存下来,由于年久失修,梁柱糟朽,处于濒危之境。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个建设新高潮。在这个建设高潮中,一批保存下来的名楼得到了及时的修复,如岳阳楼;一批历史名楼得以重建,如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越王楼等;历史上只留有文字,没有建成的阅江楼得以兴建。

黄鹤楼

图源:潘朝

这些重建的历史名楼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或21世纪初完工的,是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工艺所建造的一批仿古建筑,既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是中国古建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新潮流中产生的新成果。

黄鹤楼是这一批历史名楼中率先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历史名楼,它开创了用现代材料建设历史名楼的先例。黄鹤楼的成功建设,为此后的名楼重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上的黄鹤楼

黄鹤楼的历史,至今已有近1800年了。据唐代李吉甫纂《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人们认为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223)所建的这座军事楼是最早的黄鹤楼。

宋代界画《黄鹤楼图》

明代界画《黄鹤楼图》

元代界画《黄鹤楼图》

到了唐代,全国进入一个较长的和平与稳定时期。人们远离了昔日的金戈铁马,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军事功能,成为一座供观光赏玩之用的名楼,成为人们吟诗作赋、宴客送友的最佳住所。诗人们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篇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

至清代,黄鹤楼“火经三发、工届八兴”,即遭受了3次使楼体受到严重损毁的火灾,又修葺8次。现代黄鹤楼是在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消失百年后,由武汉市政府重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

重建后的黄鹤楼

清同治黄鹤楼旧影

重建的黄鹤楼,由原长江边黄鹄矶头移至蛇山西端山脊之上。以清代同治黄鹤楼为样板,将同治黄鹤楼的三层木结构改成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51米。此次重建的黄鹤楼由湖北工业建设设计院(后更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向欣然任工程总设计师,负责建筑设计;郑锦明负责结构设计;武汉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杨华玉负责黄鹤楼工程的建筑施工。

特立独行,卓尔不凡

与清代的黄鹤楼相比,现代重建的黄鹤楼体量更大、高度更高。清代黄鹤楼为折角方形平面,四望如一,三层直楼,层层飞檐,攒尖顶。新的黄鹤楼则为折角方形平面,增加外廊,层层飞檐,五层,共51米高,底层拓展,二层内收,二至四层垂直向上,五层内收。

黄鹤楼

图源:张翔

虽为仿古建筑,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点,但新的黄鹤楼不拘泥于古代的样式,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

黄鹤楼高挑的飞檐

图源:潘朝

高挑的飞檐,一层屋面翼角、二至四层屋面中间翼角及五层屋面翼角为对称翼角,二至四层屋面其余翼角则为非对称翼角。

屋面也没有完全遵循古代建筑关于举架和步架的规定。

黄鹤楼斗拱

黄鹤楼斗拱板彩画

因新建黄鹤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斗拱只起装饰作用,不起承重作用,因此斗拱不像古代建筑那样复杂,设计得更简洁。

这样的仿古建筑,在国内是首次出现。向欣然评价新黄鹤楼为:特立独行,卓尔不凡。

博采众长,古为今用

为了建好黄鹤楼,除了在理论上要吃透古建筑的历史和木作、瓦作等工艺,我们还需要去北京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北京市园林修建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原北京市园林局的高级工程师韩惠生是湖北汉阳人,曾参与故宫、颐和园和北海公园等处宫廷古建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对古建筑研究得十分透彻。我们一行人到北京后曾专门拜访过韩工,他给我们讲解了古建各部位的制作与维修,并带我们参观了正在维修的北海公园天王殿和颐和园的德和园大戏楼。

“黄办”向北京市园林修建公司开的介绍信

当时,北海公园的天王殿大柱正在维修。我们原以为天王殿的大柱是整根粗楠木,等维修工人将破损的柱面打开,我们才发现大柱其实没有那么粗。用木头将立柱包起来,再用铁箍将其箍紧,最后将亚麻布缠在木头外面,刮了腻子后,柱子就显得粗壮了。因为表面做漆,所以谁都不会猜到大柱是包装而成的。我们看明白其中原理后,都十分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黄鹤楼重建现场:浇捣柱混凝土

联想到正在建设的黄鹤楼,虽然其主体结构是钢筋水泥,但只要在结构表面刮上腻子,再做油漆,做得足够复古,谁会刻意去追究其结构是钢筋水泥还是木头呢?

新建黄鹤楼在争议声中诞生,在人们期盼中成长,因为它开创了仿古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河。同黄鹤楼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得以重建的这些历史名楼,不仅是一座座楼,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存留,是一座座历史丰碑,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瑰宝。

黄鹤楼夜景

图源:马波

这些名楼的诞生,既是对中国古建筑的继承,也是古建筑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建设它们,是一段时间的事情;宣传它们,是永远要做的事情;保护它们,是随时应做的事情。

df-4dc4-97b7-ae3a2c06e8b5' formlinkparm='"http://wechat.whcbs.com/ArticleManager/BookDetail.aspx?ID=58232a34-32df-4dc4-97b7-ae3a2c06e8b5"' href='http://wechat.whcbs.com/ArticleManager/BookDetail.aspx?ID=58232a34-32df-4dc4-97b7-ae3a2c06e8b5'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powered-by='xiumi.us' data-linktype='1'>

《黄鹤楼重建和维修纪实》

(点击封面,一键购书

杨华玉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68.00元

内容简介:黄鹤楼耸立于长江之滨,见证着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记载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上最后一个木制古黄鹤楼1884年毁于大火。幸运的是,国运昌则百费兴,新的黄鹤楼在改革开放时期应运而兴。杨华玉主持了黄鹤楼的重建施工,与黄鹤楼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积累了宝贵的建设历史名楼的经验。回首过往,杨老先生将重建黄鹤楼的经验与资料通过本书整理出来,一是向人们展示那段艰苦但又辉煌的历史,二是将历史资料留存下来,以便后人查阅、借鉴与学习。

作者简介:杨华玉,1947年生,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曾担任黄鹤楼重建工程总施工员、项目技术负责人,1985年获“重建黄鶴楼一等功”;担任黄鹤楼维修工程总顾问,被授予“2015年度黄鹤楼特别贡献奖”。参与建设的黄鹤楼重建工程和武汉招银大厦工程曾获“鲁班奖”,著有《精品仿古建筑——黄鹤楼工程施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维修与保护——黄鹤楼》《黄鹤楼重建和维修纪实》。 

👣

推 荐 关 注

文字:杨华玉

图片来源:《黄鹤楼重建和维修纪实》、马波、张翔、潘朝

排版:略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林逍遥楼预计年内建成开放
中华黄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和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它又矮又不壮观,为何冠以'天下第一楼'?
这些景点全是现代建筑,许多游客却说很值,网友:认真就输了
孙华玉||八角楼情思
【武汉三镇游】蛇山(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