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是否君臣相忤?

对《内经》“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一语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笔者也来奏奏热闹。(黄帝内经、藏象、胆。转载需注明本文属潘毅教授原创)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由古及今,对此句的注释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所争之处,一在于为何“取决”?二在于“取决”两字,可能不同于“决断”,因此存有想向空间,并在此空间作出自己的发挥。

 

本来决断与取决两词词义相近,是很容易产生关系联想的,但一些注家认为两者差异较大,取决者权力更大,有主宰之意,几达动摇“君主之官”的地位,而成君臣相忤。

 

笔者思,认为“取决”不同于“决断”者,可能忽略了《素问·奇病论》中:“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一语。这里用的就是“取决”二字,而其潜台词就是“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之谋虑,有赖胆的决断,在这里,“取决”二字,等同于“决断”。以此可推,《六节藏象论》中的“取决”两字,不会过于远离“决断”意。

 

然则为何“取决”?“取决”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仍参“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於胆。”则其意为肝之谋虑,有赖于胆的决断。无非是脏腑之间的功能协调,多一重步骤,多一个把关而已。因此,实无必要把“取决”二字放大到决定生死存亡的程度或怀疑胆对心有抢班夺权之欲。

 

立法为治国之本,国泰民安,取决于法纪的中正严明,使有法可依,依法而治;亦赖国有中正之官,方可正法纲以束上下。在参照古代政官架构的脏腑体系中,心为君主,雄才大略,统治国家;肺是宰相,协助心君,治理调节;肝是将军,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胆是法官,依律监职,依法治国……各司其职而已。“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胆只是众官之一,不可能凌驾于心之上而作出总的“取决”。它与其它脏腑或官员的关系就和它与肝的关系相类,功能协调而已。只是胆的职位是司法、监督,地位有点超然,对其它脏腑的功能作的是监控、把关、甚至核定或审批工作。核定与审批可以通过,也可以不通过,这就是“决断”。换一种表达就是“取决”。王冰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上从心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是“中正之官”的本职工作而已。

 

至于监控什么?如何监控?笔者认为监控的是“神”与“气”。《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可见喜、怒、思、悲、恐是通过气缓、气上、气结、气消、气下等气的不同病理态来分别损伤对应的心、肝、脾、肺、肾。而“百病生于气”后,还可有进一步影响及血、津液等后续。

 

由于神能御气,气可御脏。胆主决断与勇怯,是通过监控作用以助“君主之官”调控“神”与“气”,从而防御和消除不良精神因素影响,防止由气病开始的病理蔓延,以达到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功能处于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而起到“取决”作用。胆气豪者,即使遇不良精神因素刺激,其抵御力较强,情志难起大波澜,情志定则气和,气和则五脏六脏皆和;胆气弱者,遇不良精神因素刺激,其抵御力也弱,情志大起波澜,情志起伏则气难和,气不和则五脏六脏皆摇。故《素问。经脉别论》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以人喻之,若能监控文武大臣的“情绪”与“气”,通过“取而决之”,不使过,不使蔓延,不是一种保证心君统治下政官体系高效运作的有效手段吗?

 

除王冰所言:“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 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外,明·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亦云:“《灵兰秘典论》云: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耳。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清·高士宗《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中谓:“胆为中正之官, 决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故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均持胆为中正之官取决论。

 

《六节藏象论》的作者似乎很有点前瞻意识,如果认真考究,“凡十一脏”中的十一脏,不但有各级大臣,也包括君主。这种监控、把关,很有点司法独立的味道呢。有道是:“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有胆的提点,君主则神而明之,神闲则气定,而达“主明则下安”、“心定则五脏六腑皆治”之境。这可能是当时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政官构架吧?但这个“胆”一定得象包拯一样,有胆气,够“中正”才行。

 

(本文属潘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各家论述
健康术语-气怯
人体十二官——胆之位与失衡
六、胆病候
论中医之肝主疏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