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经常讲:阴天得垫下晴天的道。
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交友之道,指的是在别人处于困境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到自己落魄时才会有人雪中送炭;另个意思是当你花天酒地的时候,别忘了穷困潦倒时的滋味。
富足的时候不一定都享受过,但我们都从穷时候过来的。由贫变富都会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知道赚钱很辛苦,攒钱不容易,会珍惜。
那些靠中彩、拆迁或继承遗产一夜暴富的人,往往钱来得快,花得也快。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这个社会自古至今一直就这么现实。
“唐宋八大家”中成就最大的我认为该是苏轼,因我最喜欢他的诗。这么有本事的大学问家,也有穷困难堪的时候。
苏轼年少时就才高八斗,深受仁宗皇帝及朝中大臣的器重。
可是,苏轼虽智商超群,但情商不高。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朗豁达,口无遮拦,再加上年少气盛,在官场里这可是致命的弱点。因此他会得罪很多人,身边的大臣进谗言,皇帝不喜,以至于多次被贬。
苏轼生性乐观,因而在人生的低谷中,也活得逍遥。
五十多岁的他,被贬到惠州。看着岭南的景色,感受到南蛮的习气,生活也很穷困,但是他却努力寻找可以改变心境的东西。
一天他来到集市上,他看到羊肉,馋了,但他摸了摸干瘪瘪的口袋,由于囊中羞涩,不敢上前说话。等羊肉卖得差不多的时候,他才走上前对摊主说:给我来小块“羊脊骨”。
(解释一下:羊脊骨不是羊蝎子,下图为羊脊骨)
羊骨头上,只有一点点肉,主要是煲骨头汤。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肉就掉落出来了。一小碗羊肉,一大碗汤,让苏轼感受到了美味的生活。因此诗兴大发,把感受写信给远方的家人。
苏轼的做法,值得我们仿效。不管日子多苦,都要善待自己,好好吃饭,好好写文章,好好陪伴家人,好好关照远方的亲人。
我们都曾听说有些外国青年,挣了钱就去旅游,吃喝玩。花没了再回去赚。一是社会制度不同,二是年轻赚钱容易,三是消费观念等与我们不同。
我们就不一样了,尤其人到了五十岁以后,有点小钱儿也不敢乱花。我自私一点,先说自己身体说不定哪天撂倒,没钱不行;上有八旬多老爹,没有退休金,每月也就百十块钱的养老钱,当他病倒,我责无旁贷。
孩子都长大成年,咱说是不管他们,假设他们哪一个遇到过不去的困难,谁来帮?
我记得自从结婚前后一直到孩子结婚后多年,一直是负翁。我深知没钱看病难的时候,所以,一定得有点积蓄才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