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架空回答:二战苏德结盟能否对抗美英?

其实这个问题之前的文章中有过分散的回答,这里先列一下可能的相关篇。因为一篇文章只能加5个链接,所以如果还想看更多的读者,请私信我或者进入历史苏人说的号主页搜索框搜索英美苏德四国的相关文篇。午间谈读记第一则:对一篇奇怪的英日同盟论文的读后感币原外交的体系对抗:日本为什么要争臺海?和魂洋才有和魂吗?一五与二五计划下的斯大林工业化:苏联的军事现代化而非工业化1870年以来的英美兴衰史——两大金融财团博弈的零和游戏从法国“荷兰化”看金融资本跨大西洋流动史——兼记美联储成立等篇可供参考。

假使说苏德克服很多艰难险阻最后“走到了一起”,而美英也在一开始就联合起来,形成了苏德对美英的集团对抗形态,那么首先日本别无选择,放弃与英国的友谊,全面倒向苏德。而苏德两国联合的基础也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联合——德国代替西欧与美国,成为苏联工业化资金筹措的主要来源国,而德国也大量的对苏投资。后一点是没问题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苏联在已经被外界视作计划化的五年计划里,还招商引资,利用德国企业开发乌拉尔山的钾盐矿;在北库页岛,苏联也引入日资勘探石油。所以与一般材料给人的印象不同,斯大林绝非一个完全自力更生理念的积极支持者,而是一个对引入外资高度积极的工业化领导人,与德日相比,美国的作用在两个五年计划中更为明显和突出。高尔基汽车厂、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大型冶金联合企业、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等大型项目都有福特、通用电气等美国工业垄断资本的参与。同时,这些工业项目的资金,也都是向西方出口粮食、轻工业产品等换来的,所以无论资金还是技术,都是从西方那里搞来的。

斯大林在很多地方确实残暴,但是把冷战发起者这个帽子扣在维萨里昂诺维奇身上实在是冤,想想西班牙内战就明白了——苏联出钱出物资,为什么?除了一般的“国际友谊”外,更重要的是,苏联国防化带动的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都来源于西欧、美国,一旦德国完全占领或者控制了西欧,苏联就只能从德国那里做买卖搞国防工业化了,这等于把脖子伸过去给人家砍,任人摆布。所以,最希望西欧维持现状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美国巴不得欧战爆发,自己就可以耗死或者直接配合德国动手干掉英国,夺取世界霸权。苏联则是一个穷不拉哈的半工业国,你说是苏联发动二战,也太抬举俄国了,离世界霸权最近的是谁?既不是德国,更不是俄国,而是美英。美英的此消彼长才是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史的最核心要素。俄国当时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跟美英没法比。

有人要说了,你看那个工业数据,是不是俄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对不起,如果国力真的直接跟工业划等号,那美国和德国在一战之前就应该超过英国了。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金融、殖民地这些都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且说到底,除了工业,海权时代拼的就是金融。工业是基础,但仅有工业万万不行。德国为什么始终突破不了欧陆强权的局限,而美国能?因为美国搞的是金融扩张,而德国搞得还是商品输出、(产业)资本输出这一套。金融输出不仅要工业底子强,还要自己独立的世界体系维持,如果不是直接拿下土耳其,德国还是有机会不激怒英国,而好好蚕食法国壮大自身的,特别是将美德关系作为对外扩张的基石。一战前世界上有几个现成的同盟集团,英日、法俄、德奥,这其中德奥又没有明确与另外两方的关系,是可以模棱两可的最佳回旋空间。如果德美之间形成对英国的合围,即便没明确对英敌意,英国也自然不敢和这个同盟对抗,利用好三国干涉换辽的契机,使法俄同盟不倒向英国,英国自然就难以阻挡德国建立自己的小世界体系了。总而言之,德国最大的败笔在于没有利用好美英矛盾,反而被美国当枪使,这是不应该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苏联接受了德国的垄断。这是在什么前提下呢?当然是其他的交换圈对象都对俄国抱有敌意的条件下。德国成为了唯一的选项,也就没办法了。在此基础上,俄国就不得不接受更深层次的金融管控,贸易结算完全受制于德国。无论从何种程度上说,俄国与德国结成持久性联盟都是不可靠、不划算的。在东部是一个道理。日本虽然是被迫加入苏德的,都是鉴于德日之间的意识形态同质性,他们对于苏联的态度和联合程度肯定要高于同俄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德日共同享用俄国的资源。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并保持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俄国傀儡化,被政变,最后变色,成为轴心国的一员,彻底的法西斯化,就像霍尔蒂一样,至多是个大号的匈牙利或者斯洛伐克。

而且随着中央政府的垮台,下面的官僚权力斗争使苏联解体的结局提早发生,而在二战的大背景中,远东与欧洲部分会各自归属日德,但是问题也来了,就是远东和欧洲(乌拉尔山以西)之间的中间地带怎么分?另外,如果德国比日本更早的抵达中亚,心绛德国是不是要动?毕竟苏联已经没了,满蒙都被日本侵占,再往西走一点也不是不可以,对吧?因此,整个中亚细亚就成了德日潜在的争夺对象。而且这也带来了一个更深远的影响,就是波斯湾和印度这些英国亚洲核心区的安全受到直接的威胁。埃及、伊拉克等地首当其冲。

因为俄国加入轴心国最大的意义恰恰不在大西洋或者太平洋方向,而是中亚向南的突破。被彻底打散且改编为仆从国的俄军,会从高加索、土库曼、阿富汗等方向南下;巴列维本身虽然在表面上依附英美,但是对于英国想极力摆脱,所以一旦苏联变色,美英在伊朗的占领军首先就会袭击当地的苏军,这时德军就会加紧对伊朗突击,掌握这里的主动权,然后再分兵东西两路,分别拿下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西奈,特别是西奈,此处拿下之后与利比亚的德意军队夹击,拿下亚历山大港,这样德国海军就可以南下红海,打通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本土的联系,夺占亚丁,引入日本海军打击英美,特别是在伊朗的英美驻军。

虽然德军在陆战可以对美英占优,但是海战上严重缺乏远海作战力量和海军航空兵,IJN虽然对战质量和数量都占优的美国海军比较吃力,但是对没有主力舰的印度洋英国海军还是有信心的——大西洋事务已经牵扯了皇家海军太多精力,而且英国海航对战没有航母的德意尚属优势,但对上联合舰队,在远海作战中就特别吃亏,这从没有航空兵掩护而在南洋被击沉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就能看出来。而且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都走火的情况下,英美海军虽然整体实力碾压德日,但是在局部,特别是波斯湾等印度洋地区,部署力量就不足,特别是苏联倒戈轴心国的情况下,本身作为腹地的中东无需部署重兵,但是在此情况下就会猝不及防,被迅速打掉。

夺取这个是有点位是至关重要的:对德国而言,拿下波斯湾可以切断地中海到英国的生命线,获得更多石油供应,而不必把石油供应全押在罗马尼亚身上;另外对日本来说,拿下这里也是把保障石油安全的重心,石油扣上南洋-中东双保险。因此对于德国而言,招日本入伙也有利于变相控制日本石油的命脉,因为一旦英美合力对抗日本,日本海军在亚洲海洋的优势就会很快丧失殆尽,南洋也很难保住,所以日本得到波斯湾的支持十分重要。而如果不邀请日本,德国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独吞,所以日本会看德国脸色吃饭,这样日本也就受到德国影响,在局部海战中消灭英美驻中东舰队后,日本毫无悬念的拿下印度,这样仅凭陆上力量,日本就能保证石油、粮食和重要金属的供应,得以维持“总体战”的需求。德国的潜艇力量也能驻舶更多港口,其远洋作战能力也得以上升,而且对于日本航母的水下护航能力也是一种提升。作为“回报”,也是为了减轻压力,日本会邀请德国仆从国俄国、土耳其进军Z西部,加速重庆的投降,这样一来,旧大陆就会完全被德日掌控。英美两国的处境就会急转直下。

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只有太平洋方向英美联军占优,而其他方向无论印度洋还是大西洋,都会陷入一定程度的僵局,而且随着印度洋的重要性提高,英美与德日之间的争夺焦点就会转移到中东,而俄国的人力物力就会被顶到伊朗来血拼。为了获取更多石油和防止里应外合,德日还会命令俄军占领沙特。英国的反攻欧陆作用日趋下降,而美国越来越像是对英国输血,然而相对来说,大西洋的难度和重要性已经不如远东,美国希望在太平洋对日速战速决,之后再去拿下欧洲。可以说,苏德结盟的后果就是把美国的首要方向改变为亚太,而非“先欧后亚”,但是不利的是,在亚洲最有价值的登陆跳板都被日本控制,而且都是一些很小的岛屿,根本无法储存大量的物资,而日军的海航力量又十分强大,不是短时间可以敲掉的,但是相比于波斯湾和大西洋,还是太平洋相对好啃。

而对于日本来说,虽然不能松懈远东的海军部署,但是在大西洋上干掉英国本土确实可行,因此,从日本驻中东舰队中抽调一部分航母,配合德军的潜艇、战列舰和法国海军前出三岛,在北海围歼皇家海军主力也是可行的。这样就会加重美国在大西洋方向的压力,导致华盛顿顾此失彼。而英国也不得不迁都渥太华,放弃本土,这样,英国就彻底沦为美国的走卒,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独立出来单独和美国结盟,美国派海军快速抢占英国遗留在非洲的殖民地海岸线,并阻止维希法国接管海外的法属殖民地。美国为了防止受到孤立,也会提前自动与德日媾和,这样就出现美德日三分天下的局面。随后德国、美国先后研发出原子弹,而日本的核计划不断遭到美国空袭打击,日本为防止受到美国核打击,就会转而寻求德国核保护。这样就出现美德对峙,而日本长期结好于德国的格局。一旦德国的实力准备和远东核力量部署完毕,就会先行对“英国”(也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动手,如果美国支援他们,德国就会发动全面核战争,轰炸美国本土。之后的情节就不用多说了。总之,德苏结盟的蓝图里是没有苏联的明天的,美英放任德苏结盟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会导致德国急剧膨胀,甚至成为旧大陆的霸主。虽然打不败美国,德苏在长期消耗中是对美英占据优势的,英国很可能在地图上被抹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主要参战国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二战中两个不解之谜,谁能解答?
每日运势综合资讯:2018年6月30日·五月十七
二战期间轴心国成员德国和日本之间到底有哪些矛盾?
战争的胜负手
为什么日本敢向俄国索要北方四岛,德国却不敢索要加里宁格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