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里米亚战争第二则:俄军在阿尔马与巴拉克拉瓦战役中暴露的缺陷

阿尔马战役暴露了俄军很多问题。装备上来复枪不普及,导致很大劣势。巴拉克拉瓦战役中俄军也有和炮兵混搭守卫堤道土岗的来复枪手,但在阿尔马河遭遇战中俄军普遍使用滑膛枪。虽然英军是在从瓦尔纳渡海北上途中配发的来复枪,然而普及装备后的齐射给俄军以重大杀伤,和后者相比射程是四比一。也就是说,俄军中装备有来复枪,但并不普及。第二,战场情报与信息传递不力。这一点具体体现太多。首先在敌我配置,敌军用了什么装备,装备性能如何,普及率多少,都没有了解,来复枪就是之一;朱阿夫部队和法国本土兵有什么区别,在联军中战力地位如何,可能的进攻重点在哪,如何出现不一致,补救预案如何。在法军突破陡崖后没有及时调防堵漏,放任溃败。无论是和英军对线,还是跟朱阿夫士兵遭遇,都在出现劣势后一触即溃,这说明指挥官根本没能镇住场子,或者身先士卒稳住士气。这种可笑的场面在一支愚蠢的英国轻骑兵冲入来复枪与炮兵火力网的优势条件下也发生了。负责护卫大炮的哥萨克猝然溃逃,而后面的骠骑兵也跟着逃,原因是哥萨克后退时为了开路用滑膛枪打后者这支友军。就这样,因为胆怯与没有主心骨,优势兵力条件下的两支骑兵精锐被一支用炮打死四分之一成员的轻骑兵压着打,直到被后方炮台击退才停下来。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怯懦、愚蠢所致的自乱阵脚,另一方面也是缺乏战场信息感知带来的恐慌情绪蔓延。对于一队理论上作死无疑的砧上鱼肉,刀俎竟然被鱼肉撵着跑,这也是信息混乱的“心理传染病”的症状。指挥者只会鞭答溃兵,在作战中只顾自保,如克里米亚军事长官缅什科夫,自己在阿尔马惨败后马上跑到彼列科普地峡随时准抽身,辛菲罗波尔的彼斯提里则在宣谕撤出城市后第一个托病离职逃得诺沃罗西亚的大陆部分,将自己任职的克里米亚抛在脑后。首先是自保,然后才是指挥作战和保境安民。缅什科夫虽然名义上贵为当地军事首脑,但实际上已经完全不管塞瓦斯托波尔了,这个港市完全由几个小官科尔尼洛夫、特列托边与纳希莫夫指挥防卫作战,军政瘫痪。军政瘫痪之下,克里米亚的高级军官情报与决策系统不起作用,就只能依靠在前线具体操办各自领域的军官,但是资源管理权限、获取信息的多寡与其实际地位不相匹配。科尔尼洛夫在鼓舞士气时还在乌沙科夫山沟被榴弹炸掉下身,以身殉国。塞瓦斯托波尔成为孤城之时,缅什科夫仅仅想着如何逃跑,一支走海路,另一支经辛菲罗波尔随时准备逃到乌克兰。

缅什科夫不仅临阵脱逃,而且指挥作战的投机性极强。缅什科夫在暂避阿尔马风头按兵不动后,又想沾塞瓦斯托波尔港保卫战的光,但是巴拉克拉瓦的受挫令他又缩了回去。哥萨克、骠骑兵的草木皆兵,令战力更逊的波兰枪骑兵更不敢出手,而且放任英国轻骑兵南逃,根本不敢阻击他们。一场唾手可得的胜利被这些纪律性极差的涣散骑兵打成了己方的踩踏事故,这是乌合之众的杰作。他们真正的战利品仅仅是初次突击时从土耳其人那里夺来的三门英国大炮和堤道土岗。

战场中情报的初步搜集不力,对动态变化的战争局面也就更难把握。掌握单个士兵手里,由亲身体验与同伴谣传形成的分散、歪曲、不完整的情报,造成个体的盲动与全局的混乱,反过来又加强了单兵的盲动,战动信息失语加剧组织涣散,并产生内卷。军官作为情报信息的富集点与决策过程的生产者脱离战场接触,使得组织内的混乱有增无减,使己方的作战意志与信心迅速贬值,群体恐慌就像经济危机驱赶着人们挤兑黄金一样挤兑求生机会,而这种机会原来是系于集体的作战胜利的,现在它仅仅与个人的逃跑技能相挂钩。就这个意义上说,死去的科尔尼洛夫远比苟且偷生的缅什科夫更给俄军普通士兵带来“生的希望”,而塞瓦斯托波尔与阿尔马的士气情况已经实证了这一点。

当然,不能说克里米亚总督北走彼列科普是完全消极的,因为他北上在客观上保障了南下物资补给的供应线畅通。当然,这有赖于鞑靼探子给联军带去的北部要塞强于南部的错误情报,否则仅仅靠五千驻军,六万多人的英法军队在占领并切断城内水源供应的高地后会一举拿下塞港。但是缅氏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作用,也就更谈不上设计这个策略了,所以这一点说到底也跟他没关。

部队内部的情报共享也很差劲,巴拉克拉瓦战役里哥萨克与骠骑兵的骨牌式溃败,阿尔马河上明斯克团和友军的误伤,都说明情报信息流通极不顺畅,配合很糟糕。即便到苏联时期,在1942-1943年对芬兰湾小岛屿的突击登陆中,往往是先头部队与后续部队之间断篇,有一次竟然让登岛部队苦战了12小时才送上后援,如果不是当时有局部的制空权,这支先头部队早被歼灭了。究其原因,还是信息共享与资源配置协作程度太低。在“信息隔离”的状态下还不做好预案,该防的地方不防,眼高手低,眼低手更低。指挥阿尔马阻击战的将官竟然关心起刻赤与费奥多西亚的偷袭登陆了,为此在半岛东部保留了一支庞大的预备队,却对陡崖处恃依“天险”,不予重视。完全没有考虑到事实上各自为战的几支兵力在单独遭遇主力或强敌时该如何应变应急。对阿尔马这个当务之急不做的精细缜密点,却关心起整个克里米亚,替沙皇政府操起战略心了,把战略与战术混合到一起,拟定出一套不伦不类的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0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
图集:在克里米亚战争时的塞瓦斯托波尔【2】
【人物】罗杰·芬顿:战地摄影第一人
史上第一战!
俄海军或重新启用克里米亚一冷战时潜艇基地
克里米亚十大值得一去的景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