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坐忘论释义》​简事四
userphoto

2023.06.16 浙江

关注

简事四

天台白云子撰

茅山瑞阳子释

一、原文:

夫人之生也,必尝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丛泊饮河满腹,兽不吝洪波。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智力务过分则弊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

《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生之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以隋珠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西升经》云:抱元守一,过度神仙子未能守,但坐荣官。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心劳智昏,修道事阙。若处事安闲,在物无累者,自属证成之人。若实未成,而言无累者,诚自诳耳。

二、译文:

人生于世,必定会经历许多的事情,而天下这么多的事物,也不会全都落在一个人的身上。鸟儿筑巢,不需要採遍整个森林的树枝;野兽喝水,也用不着吞下整条河流。对内对外都要保持清醒,不去追求命里没有的东西,不去勉强不该做的事情。否则,就会费心劳力。自己一身尚且难安,又如何能够得道呢!所以修道之人,首先要分清楚事情的主次与轻重,进行合理的取舍,凡是对于修行不重要的,都应该舍掉。就比如吃的美味佳肴,穿的绫罗绸缎,身有尊名显位,财有金银珠宝,这些都是情绪和欲望的附属品,而非养生修行的良药。许多人都因为沉迷其中而招致败亡。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是多么糊涂啊!

《庄子》说:“了解生命本质的人,不会去追求对生命没有意义的事情。”对生命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分外之物。简单的饭菜和粗糙的衣服,足以安养人的性命,又何必在吃穿上铺张浪费,才算是养生呢!因此不是修道养生所需必备之物,都应该舍弃掉。财物蕴含着对人有害的气息,积累起来就会伤人,就算是数量不多也会成为累赘,更何况很多的财物呢!如果用隋侯的宝珠去射击天上的飞鸟,人们都会笑话其不分轻重,更不用说背离道德,轻视性命,而去做那些有害于自身的事情呢!名声地位与道德相比,是不值一提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要懂得取舍,不要因为虚名而损害自己,不要因为权位而改变志向。《庄子》说:“为了追求虚名而失去自我,即非有道之士。”《西升经》说:“抱道守真,就能成为神仙。如果不能坚守正道,那是因为追求世间的名利而导致的。”如果不加以选择,事事都要参与,必然会耗散神气,妨碍修行。若是身接俗事却能内心安闲,混迹于名利场中又不受其影响,这是得道之人才具备的境界。如果有人还未道者,却宣称自己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三、释义:

原文:夫人之生也,必尝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丛泊饮河满腹,兽不吝洪波。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智力务过分则弊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

解读:

天地是博大而无私的。博大,方可承载起世间的一切;无私,才能让万物各得其宜。天地创生世间万物,却不将其视为己有。而人的贪欲,却总是无穷无尽,即使是得到了利益,还要千方百计的去攫取更多。其实,人生于世,安养性命所需之物不多,而富贵荣华本来就不在其中。既是如此,又何须枉费心机,而终日役神劳体呢。

所以《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小小的动物,尚且知道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可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却总是贪求分外之物。由此而神魂颠倒,费心劳力,不但欲望满足不了,更会成为修行悟道的障碍。


原文:是以修道之人,莫若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

解读:

唐朝的大奸臣李林甫,早年曾有奇遇。一个道士对他说:“我在人间游历许久,只见到你一个人有仙缘。你如果修仙的话,是可以白日飞升的。如果不愿意修仙,你能做二十年的宰相。你考虑清楚后,可以来找我。”

到了约定的时间,李林甫又见到了道士,他说:“我本来出身皇族,能作二十年的宰相就满足了,何必成仙!”道士听后,非常失望的说:“我在人间游历五百年,才遇到你这样的贤才,可没想到你居然贪恋人间的富贵,而错过修炼成仙的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李林甫听后,忽然又感到后悔。他请求道士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道士说:“人的第一念是最重要的,你的选择已经上达苍穹,现在无法改变了。”

临别之际,道士再三嘱咐李林甫,要他勤政爱民,多积功德,切不可使用阴谋诡计,枉害无辜。如此,将来还有修仙的机会。可是李林甫最终没有听从道士的劝告,他在位期间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最终被开棺剥衣,削爵抄家,子孙也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他本人更是因此而留下了千古骂名。这就是徇欲纵情而带来的灾祸。



原文:《庄》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生之用有余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以隋珠而弹千仞之雀,人犹笑之,况背道德,忽性命,而从非要,以自促伐者乎

解读:

在传统文化中,往往以水来代表财富。风水学中素有:“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水是生命之本,能够滋养万物,人们依靠它来浇灌农田,蓄养牲畜。水中出产的鱼虾贝等动植物,数量众多,取之不竭。而通过水上运输等活动,也提供了贸易往来的机会。可以说,水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既然财如水,那就应当效仿水之特性,才能长久。《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水流动起来,才能源源不断。若是静止不动,即为死水一潭。钱财同样如此,若是积存于一处而久不流通,则为腐水,必定因财招祸。水的流动是避高而趋下,则财富的流通,也应当倾向于下层的民众,让广大人民受益。历史上,道家先贤范蠡“三聚三散”的壮举,可谓深明其中的道理。

这是就世间之人而言。

对于一心修真悟道之人,其实也需要足够的金钱,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和访道修行的开支。居于深山中的苦修者,与散居在民间的修行者,状态是不一样的;而孤身一人学道,与有家有室学道,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一定要面有菜色,衣冠不整才是修道,那自古以来得道升天者,都是乞丐一般了,又哪里有仙道的威仪呢!况且生活在世上,皆有家人需要奉养,自己吃穿随意,纯粹是个人的选择。但如果让父母挨饿,子女受冻,却还无动于衷,实为自私自利之人。如此,则人道已经有亏,还修什么仙道呢?

因此,道门亦有“无财不养道”之说。只不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养成豪奢之气,人的欲望贪婪就会不断膨胀,若是沉迷于欲海,则自然无心修道。故宗师以此深戒之。



原文:夫以名位比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庄》云:行名失己,非士也。《西升经》云:抱元守一,过度神仙子未能守,但坐荣官。若不简择,触事皆为,心劳智昏,修道事阙。若处事安闲,在物无累者,自属证成之人。若实未成,而言无累者,诚自诳耳。

解读:

世人所钟爱的,除了钱财,还有名声。钱财可以带来物质的享受,而名声可以带来地位的提升。好的名声人人皆爱,荣立善名,其实并不违背天道的法则。只是当名声大过实际,或者因为名声而带来危险,那就得不偿失了。

楚王仰慕庄子的高才,听闻他在濮水边钓鱼,便派了两位大臣前去,想邀请庄子做楚国的令尹。庄子听他们讲完后,头也不回的盯着鱼竿。淡淡的问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多岁了,楚王郑重其事的把它供奉在宗庙里。请问,对于这只神龟来说,是死后被人供着好呢?还是在烂泥里活着好呢?”两位大臣听后,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活着好啊!”于是庄子说:“你们赶紧走吧!我宁愿在烂泥地里痛快的活着!”

其实,以庄子的高才治理楚国本不在话下。但当时天下大乱的运数尚未终结,即便治楚有方,也是一时之功,难改大运的演化。更何况庄子一生豁达自如,是“与天为徒”的逍遥神仙,又岂会为了俗世的区区名利而费心劳神呢!



四、小结

世间之事,自有定分。分内可以争取,分外不宜强求。只是何为分内?何为分外?要搞清楚也并非易事。如能知其内外之分,则代表其人本身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既然难以分别,不如退而求其次,凡事不贪名利,自然心静神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完整版《道德经》原文及释义,收藏!
《道德经》原文,释义
道德经最方便背诵的原文及释义,第六十四至七十二章
《道德经》原文及释义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经典释义(16~20章),建议永久收藏!
《道德经》再释义 第二章:“功成弗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