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给现在才下班的你
userphoto

2022.07.05 山东

关注

【用思考对抗迷茫,用行动解决焦虑】


文|李多余
本文共计2396字
预计阅读7分钟

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九点之后才下班。

倒不是公司压榨剥削。当然,也确实有时候是因为加班。

但更多时候是因为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或者单纯只是不想那么早回家——因为会忍不住吃夜宵,而且一个人很无聊。

相比之下,公司空调足,有热水,有毛毯,网速不错,还有散落四周不远不近的人类,在交谈或者默默敲打键盘。

隐藏在电脑屏幕后享受这一切,让人有一种稳定的安全感。

那时我22岁。

那时人们的22岁好像比现在的22岁要简单一些。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懂,很聪明,可以把加班和不加班区分得泾渭分明,乃至于可以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和资本家划清界限。

这当然很不错。

但当时什么都不懂得的我有种坦然的、直率的、幼稚的不计较和冒犯,这在今天看来是很宝贵的,是一种专属于职场的“钝感力”。

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就养成了头脑简单的习惯:认准一件事,做就完事儿了,不要计较是否付出太多。

越计较,越失去。

当然,也是因为当时并不拥有什么,也很难失去什么。

毕竟当时很穷,还单身。

单身狗的时间是不那么值钱的,因为就算你省下来了也没人要。

这是我后来谈过恋爱了才弄明白的。

谈恋爱真的耽误工作,耽误发财。

因为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去陪伴,玩耍,虚度,神伤,哭泣,还要找人聊天以缓解情绪,真的很耽误事儿。

但是恋爱还是要谈的。不要为了工作放弃爱情,否则一定会后悔。

只是没有爱情的时候,那就去好好工作学习,这样有爱情的时候,才能腾得出手、花得起钱。

当然,那时候的我当然还没意识到这个好处。

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回家也很孤独,出去玩也无处可去,那不如就留在办公室吧,还有点人气。

说起来,我待过的公司选址都不错。

印象深刻的第一家公司在黄浦江畔,高层写字楼。

从办公室的落地窗望出去,上海的夜晚浑浊,不见星月,满目是魔都的灯火。当时楼下就是滨江的行人步道,从高处望去看不清人影或江河,只有一颗颗路灯,连成珠串向远处延伸。

两岸高高低低的都是商务楼,大楼的轮廓隐匿在黑夜,只剩下许多亮着灯的窗口悬浮在半空中,隔岸两厢遥望。

每一个黄亮亮的小窗户后面当然都是一个加班的人。

我有时候晚上和朋友聚会结束后打车回家,出租车沿着内环高架挪动,两岸皆是如此。

明晃晃的灯光如招摇的幡,有的很快熄灭了,有的亮到深夜。

我常想,他们不回家么,不累么,上海就是因这些燃烧的烛火蒸腾而起的么。

但是这样的想法一浮现出来我就会立刻掐断。

因为觉得不善良。

太骄傲了,也太刻意了。

答案其实比问题还要明晃晃的刻在心中,又何必要用肤浅的问题来掩盖。

后来搬去了第二个办公场所,是一间上海的小别墅洋房。

我爱死了。

洋房有三层,藏在老上海胡同最深处。在上海有不少创意型的初创公司会选这类地方作为办公场所,有腔调,有历史,有韵味,交通还算便利,而且不太贵。

站在别墅的二楼可以看到一楼延伸出来的小屋顶,屋顶上铺满了秋季纷纷落下的梧桐树叶,软绵绵的,野猫踩在上面不发出一点声音,睡觉也很合适。

搬去这里后,迎来了上海的雨季,我的加班也变多了。

当然,收入也上去了一些。

于是记忆中就多了许多撑着伞走在老弄堂里的场面,多了深夜打车回家还在路上对接工作的记忆。

多了争吵和阴郁的天气,多了一些昂贵的食物。

不过最多的还是末班地铁空荡荡的、疲惫的、微妙的记忆。

上海地铁的晚高峰一半会从五点半一直延续到八点以后。早晚高峰是我后来坚决选择辞职的一大原因。

因为那种拥挤是毫无尊严的,让你回不过神来,忘记自己是个人,像是逃命的动物。

直到过了八点半,人渐渐少起来,交通工具才变回交通工具,不再狰狞。

到了九十点钟,那些有家的、有伴侣的、有自己生活的人都着急走完了,像我这种人才开始回巢,地铁就有了空荡的感觉。

我喜欢观察这个时候的乘客。

他们往往很安静。这时候的地铁可能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比早上六点的还安静。

因为早上的地铁有工人,有老年人,他们的一切情绪都需要靠高声言语或者外放抖音来表达。

但是晚上回家的人没有可供表达的情绪。

他们唯一的情绪是——快闭嘴吧,让老子安静一会。

于是,哐当,哐当,车厢里只有车厢在响。

深夜的地铁上总有人在打瞌睡。

是认认真真的打瞌睡,不是女生搭讪帅哥的那种。是正儿八经把脑袋睡得仰过去或者埋在大腿上,发出鼾声,整个身体都不自觉滑落的那种打瞌睡。

还有人靠着车厢门坐在地上,抱着自己的包睡着。

还有人头一点一点的,朦胧惊醒交错着睡着。

还有人抱着柱子睡着。

你想象不到怎么会有人困成这样。

但确实有人困成这样。

当然也有人还在工作。

打开电脑做表格,或者讲着工作电话。

或者在看会计师考试的题,手里拎着装午餐的饭盒。

我有时候会偷偷探过头去看一眼她们的书,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笔记。

再偷偷看一眼她们的人,是狼狈的。

但是也让人蛮佩服的。

你知道,总有人会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

比如在这种公共场所学习就是作秀给别人看,

又或者能考上的人读书那会儿早考上了,现在这样都是没意义的。

当你没看到这些人的时候,或许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还挺有道理的;

但是当你真正看到这些人,甚至成为这些人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种话有多无耻。

前两天还和朋友讨论何为包容。

他说包容就是忍让,我说不是的,包容其实是理解。

是我经历过,我想象得到,所以我知道你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知道你很累很难受,你不是故意这样的。

所以我包容你,我理解,我接受。

是我过来了,所以我不会嘲笑还站在泥潭里的人,说你为什么不走出来,你为什么这么狼狈,你为什么脏兮兮臭烘烘的。

因为知道,这真的挺难的。

今天这篇文章其实挺水的。

因为动笔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写了很多关于996的内容,很多关于拼多多猝死的内容,很多关于“底层人不努力”的内容。

但是最后都删除了。

因为一切控诉都是空白的,一切安慰都是虚伪的。

只是在这些情绪、力量、流量的追求之外,我发现了一些似乎是温暖的碎片,一些哪怕冰冷但可爱的碎片,觉得可以讲给你听听。

或许这样的文字可以给现在才下班的你一点点陪伴感。

请原谅我今夜的软弱。

我只想给所有晚归的人一盏灯火。

今天也是爱你的多余,比心。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外地上大学的我们怎么找到归属感
为什么上海地铁中要饭的人如此多?看了这个你就懂了!
上海:老外地铁内晕倒 车厢人跑光
【在上海坐地铁】
上海/地铁掠影
教养不是苛求别人,而是独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