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愿我们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活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里

■文| 纪慈恩

■图| 网络

■编| 唐豆豆

小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很不好,是因为老师说“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找到稳定的工作,过上好日子。”这种人生追求我看不上,我觉得如果人人就是这样吧活,而且只能这样活,我会觉得无聊。

后来读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里看到多样化的人生,多维度的人性,不同可能性的生命,才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如果是这样的生命,还是很有意思的。

少年的时候读童话“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当时,从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那以后干点啥呢?公主和王子的容貌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二十多岁就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那往后的日子还有必要过吗?

这是十几岁,我真实的想法。

所以,我一点都不追求一帆风顺,万事如意,都如意了,我还活着干嘛?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有对生命特别的要求和期待,使得我的成长有着隐藏式的轨迹。

我的每一个阶段都仿佛有着一个主题,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不打算计划未来,想梳理一下我的生命阶段,我从来不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生活变得美好,是“你”变得美好了,不是因为“时间过去了,换了一个新的年份”而美好了,重要的是“你”,不是“世界”。

你现在是什么样,你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只有你变得不同,未来才值得期待。


20岁之前:与这个世界的碰撞

20岁之前的人生,应该和所有人都差不多吧,以自以为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较量着。

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造就了那个年代的很多孩子的不满,抱怨和所谓的愁苦,父母心中有伤——那份伤来源于他们的历史年代,他们饿过,动乱过,疼痛过,那种感觉太刻骨铭心了,他们害怕了,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不要经历那份痛。

然而他们不知道,只有亲自去痛才能真正的完成成长。

因为他们害怕痛,于是“我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不受苦”——他们基于这样的愿望制造了那个时代,我们的确避免了很多的痛苦,但同时也制造了问题——就是那个时代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承受挫折和苦难的能力,他们选择了让外界来承担责任,抱怨,不满,命运的不公。

这是我所说的那份较量。

时隔多年,我才愿意承认,其实就是懦弱,你要世界按照你的方式进行,如果它没有,就产生了不满,也是后来很多年,我开始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就是不按照你希望的样子运行的,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人承诺过你,要符合你的期许,你能够做的就是: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安乐死事件发生在我刚刚学会接受这个世界不以我的意志作为根基,后来我重新看到这一切的发生,我觉得就像是一次考试,你明白了“道理”,立刻扔给一个考验,看你是否真的懂得。

你做了一个选择,意味着它可能会带来一万种可能,不是因为你是对的,你就会得到拥护,你做了一个选择,就要接受它可能带来的所有的一切,所谓承担生命的责任,是要承担一件事带来的所有。

所以,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指责,我做了这个决定,就要承担一切的后果,或许那个后果是不合理的,但是这就是选择的结果,我接受,我无法承载的人生,那也是我的功课。我没有怪罪任何人,只是承担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也是这份承担,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这个我。

20岁之前的人生,虽然稚嫩与莽撞,但是它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份承担。


公益10年:人性,接受和爱

在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必然是我的公益生涯。

这一个阶段,有七年,那七年来,我生活在北京,一个非常现实的城市,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生命课题的考验。

第一:在这个人人利己的城市里,大多数人都在为了挣钱、升职、买房而倾尽所有的时候,你如何让自己接受这样的社会还可以不参与其中;

第二:你要接受这个世界人性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有人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接受有孩子生来的命运,它的生命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了他的生命会结束于6岁之前;

第三:这个世界就是有黑暗,但黑暗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不能掩盖与躲避,你就直面它,它就是世间万物的一种存在,理所当然的存在,坦坦荡荡的存在。

我用了7年的时间与这三个课题握手言和。

我至今还记得那么多次的“第一次”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第一次遇到孩子的死亡;

第一次面对老人明明很有希望可是家属不愿意花钱而很快走向终结;

第一次处理遗体;

第一次看到体征监测仪从有到无;

第一次捡到弃婴;

第一次跪在ICU门口祈祷生命的奇迹;

第一次面对病人说“能不能给我就一天的健康,我还有事情没有做”而摇摇头;

第一次面对病人家属的乞求而无奈地说,“我,真的没有办法”;

第一次在会议室面对病人家属劝说他放弃治疗;

第一次当病人问我,“我是不是快要走到头了”,我说,是的!

……

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已经超越了那个年龄的我能够理解的世界,但是也是这一次次的“第一次”,让这一个阶段,完美的毕业。

我在过于年轻的年龄懂得了这个世界有它的规律,人类太自以为是,我们以为我们可以统治世界,但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我们只能臣服于宇宙。

后来记者问我,在汶川大地震到达都江堰灾区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她以为是震撼,是残酷,是不忍,是悲伤,都不是,是渺小,那一刻,我感到了人类的渺小。

我到了救助院,全院60多个孩子,只剩下9个。

我问院长,为什么一定要我来?(当年的我,从资质,处理事情的能力,体力,经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院长执意要我去)

她说,你受过伤,能够理解失去的痛。

她说,请把这9个孩子带回北京,永远不要让他们回到四川。

我没有问为什么。

后来,院长自杀了。在葬礼上,很多人说,她不应该啊,她应该坚强啊。

那一刻,我突然读懂了那年的她为什么执意要我去,我看着她的遗像,听着旁人的碎碎念,心中说了一句话:你没有经历过我的痛苦,没有资格劝我坚强。

当年的我,也是如此,你们要我坚强,可是你们没有告诉我,如何坚强。

一个老院长,十几秒中,看着50多个孩子瞬间死在她的面前,大部分孩子都不足7岁,经历过这样的境遇,你可以有任何的评论和看法,但你永远不要说你懂得。

公益十年,我学会最重要的是就是:陪着就好,在这里就好,不干涉,不纠缠,不评判,不求什么结果,一直在这里就是最大的恩慈。

给自己取名为纪慈恩,是希望自己永远纪念生命中你付出过和收获到的慈悲与恩情,没有谁施与谁,我们只是彼此陪伴,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最刻骨的感情地位。

这七年的这份答卷,我给自己的分数是理想的。


大理:乌托邦与当下

在大理,最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来到大理?

于我,就是不为什么,如果有为什么,那是一种转嫁和逃避,就是不为什么,才应该是我自然的生命状态,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原因,就是上一阶段的生命课题已经完成,我该继续新的课题了。

至今,我在大理生活了5年。

5年,我学会了三件事。

第一: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生命方式,你的方式只是你的选择,并不能作为世界的规则,接受每个人的不同,并祝福他以自己觉得满意的方式活着,不强求人人与你相同,心甘情愿的接受;

第二:当下。不关心明天,今天还没有活好,当你今天过的好了,你也就不关心明天了,你有能力过好当下,也有能力过好下一个当下;

第三:好好的爱自己,是所有事情的基础,你没有爱,是无法给予别人爱的,你充满怨气,你传递出去的就是怨气,你对世界感到失望,世界会让你继续失望。

大理让我懂得如何生活,这是我在这段生中最大的改变。

以前我是一个单一的人,喜欢一件事,爱一个人,选择了一种生活,就投入的很深沉,在北京的时候,我没有生活,每天奔波于医院和福利院,我觉得其他生活都没有意义,没有爱好,没有业余生活,很少社交,自认为生命的所有意义已经在我的职业中了,我没有必要再去投入其他的生活。

来到大理,它打开了我另外一种可能性,我开始画画,做手工包包,跑步,骑行,花艺,研究营养学,给自己设计衣服找手艺人来做,我变成了一个丰盈的人,才有机会看到世界的不同纬度。

我去到了很多国家,看到了很多“不同”,我也曾经一直费解,大理已经这么美好了,我为什么还总是想出去旅行,后来在不丹看到一个神奇的国度以后,我突然明白,我所痴迷的,不是“美”,是“不同”,在大理久了,“美”已经无法给我带来更多的热情,这个阶段,我渴望的是不同,是看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世界纬度,它构造了我更加多元化的世界观和完整的自己。

这是大理带给我的养份,它让我变成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人,这样的我给我的病人,孩子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的人生也并非只有躺在病床上那么一条路,因为路多了,生命的奇迹也慢慢呈现,于是明白,奇迹从来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你,有着更多的可能,那些可能共同养育了奇迹。


留学:归零与回归

大理真的很美好,甚至没有瑕疵,可是我也该停止了,因为这一阶段我要完成的功课已经完成了,大理可以给我的养份也差不多够了,就像毕业一样,无论这一段学业和这段学业中的美好体验有多么的让你留恋,你都不能赖着不走,你都得走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

在社会工作这个领域里,我的经验已经足够多了,我的体验也很全面了,我经历的传奇人生也足够我享用了,我应该去学习了,一个国家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体系才能够让社会服务得以运营?一个真正的发达国家需要人民拥有怎样的品质才能让社会服务变得更加专业而有情怀?一个国家是如何建立福利制度的?对于人真正的敬畏应该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做到的?每一个发达国家也一定经历过中国目前这个阶段,那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个阶段,他们的经验该如何取其精华更适合今天的中国?死亡质量和死亡尊严应该如何建立才能适用于当下的社会?

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所以我需要带着我已经有的经验,带着我非常明确的学习动机,带着我要改变中国医疗品质现状的情感,去留学,我想,学成归来,那时的我比现在更有能力建造一个我们需要的医疗环境。

除此之外,我想看看我对于我已经拥有的这一切有多大的胸怀去放弃,如果你问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想,我只想成为一种人:不在乎失去的人,今天我所有的一切我都可以不要,因为我有自信重新创造,合作伙伴问我,你真的舍得你现在已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吗?呵呵,我拥有的时候就没看得起它,如果有些东西可以失去,就让它失去,如果还在的,那才是我的。

于私,我想念学生时代了,我想放弃所有的一切,只身一人,在国外生活几年,去验证我是否有能力靠自己生存的很好,我是否当没有了一切标签的时候还能够安然自得,我是否对于清零这件事没有丝毫的畏惧。

每一段生命阶段的使命

我的每一段生命阶段似乎都很明确,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主题,它就像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样,每一个阶段你都有着不一样的需要完成的学业,我的20岁之前,是让一个人长大,在北京的7年是让我找到生命的使命,在大理的5年让我学会生活,只有真正会生活的人才有资格谈论生命,而留学生活让我去接收另外一种教育和生活方式,让我拥有更多元化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理解。

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使命,至此,我觉得我的成绩都不错,每个阶段换了不同的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了不同的人生,完成了自己生命长河中必然要面对的课题,这一份答卷,我想至少我自己是满意的。

看过太多不了了之的生命结束,握过太多“再给我一天”的脆弱的手,在很多个深夜听过太多年轻的晚期生命说“我后悔了”,如果我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如的选择自己的人生,真是太对不起上苍处心积虑赐予我的苦难。

新的一年,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如果有,浓缩成一句话:

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生阶段中,只要你对每一段生命都不曾辜负,更好的人生,只是伪概念。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感悟荟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阅读悦享读--如何为孩子选书?
太阳系星与人生阶段
生命数字1
学会接受失去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