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哪个朝代猪肉最便宜?

中国古人养猪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来,“天蓬元帅”成了新闻主角。各地猪肉大涨,一般猪肉都在20元一斤上下。

中国人对猪肉情有独钟。我在撰写《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个人独家专栏时,曾就中国人吃猪现象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中国人流行养猪、吃猪肉,大约是从公元前2200前左右开始的,一直流行到现在。

早在西汉时,普通百姓已是“食肉者”,猪肉成为民间最主要消费肉品。

据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当时城乡都有屠户,吃猪肉很平常,即所谓:“今闾巷县佰,阡伯屠沽,无故烹杀,相聚野外。”

但当时猪肉并不便宜,“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即买一头猪肉的价钱相当于中等年景一亩地的年收入。家庭条件不好的,吃肉并不容易。《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有位叫闵仲叔的节士,年老得病,买不起猪肉,只能每天买一块猪肝,有的屠夫有意不卖给他。

猪肉消费大增是在唐宋及以后,特别是宋朝,城市猪肉消费相当大。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在介绍京城汴梁城(今开封)内朱雀门外街巷情况时,提到了卖猪肉:“南去即南薰门……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当时京城所有宰杀生猪都从南薰门进来,一次有一万多头猪,可见时京城每天猪肉消费量之大。

到南宋时,城市猪肉消费有增无减。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肉铺”条称,临安的肉市在坝北修义坊,“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

个杭州城内外卖肉的摊子数不过来:“每日各铺悬挂成边猪,不下十余边。”一般到午饭前,这些肉就卖光了,“盖人烟稠密,食之者众故也。”

宋人喜欢吃猪肉,其实与猪肉比其他肉品便宜不无关系。当年苏东坡被贬谪江西时,发现那里猪肉太便宜了,便宜到没有人吃。其在打油诗《猪肉颂》中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从历代资料统计来看,宋朝时的猪肉最便宜。

那宋朝猪肉到底便宜到什么程度?北宋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京城叫名牟晖的人丢了一头猪,朝廷赔偿他1000文钱。而当时一匹马值25-50贯,也就是说,一匹马可以换25-50头猪肉。

而在临安城,猪肉同样十分便宜。据《西湖老人繁胜录》,当时热闹的瓦市里有几家肉食店,大店每天能消费10头猪肉,花38钱买的肉,一个成年人一顿吃不完。

中国人喜欢吃猪肉,相应的,包括猪在内的家畜饲养业就很发达。

在新石器进代遗址考古中,已获得了大量的动物遗存,主要是各种哺乳动物(兽类)的骨骸,其中便有各种家畜的遗存。

磁山遗址和裴李岗遗址分别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境内。在新郑裴李岗、武安磁山遗址上,便发现了家猪、家狗和家养鸡。

在磁山和时代晚些的属于北辛文化的滕县北辛,以及属于仰韶文化的宝鸡北首岭,除了猪、狗、鸡三种家养动物以外,还有家养黄牛的遗骸出土。

换句话说,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居民家里已开始饲养猪、狗、鸡和黄牛这4种动物。

古代居民对猪的消费和使用,在考古中也有很多发现。

秦魏家墓葬的随葬品并不丰富,但有特别之处,就是发现墓葬中有一部分用猪的下颌骨来随葬,少的1块,多的达68块。

据1975年公开发表的考古报告《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在共计46座墓里,发现随葬的猪下颌骨总数达430块。

这一发现说明什么?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西北地区养猪和猪肉消费已很流行,猪已成了家庭财富的象征,死了要随葬之。当然,用猪下颌骨来随葬,真实的原因还是一个谜,并不仅仅是“猪之财富观”的表现。

位于河北省隆化县隆化镇下洼子村土城子墓葬,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距今3000多年。这些墓葬中,90%的石棺盖上散着猪牙。这又说明什么?同样说明时人普遍饲养猪和吃猪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是何时开始吃猪肉的
有豕于家——从野猪到家猪
南阳黄山遗址
裴学松:石峁文化墓葬初探
六千年前的猪,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中产阶层的标配
试析陶寺墓地随葬猪下颌骨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