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唉,累得地老天荒,还不如别人巧舌如簧……
userphoto

2022.07.06 福建

关注

本文是芳心的第90篇原创文章

作者 | 芳心
插图 | 厦门王朔

上一篇我写了《让你讲三句话,讲不清就滚蛋》,好多人都在问,那到底怎么讲话啊!我构思好了的内容,却一直没想清楚切入点。按下不发。

刚巧前两天,我组织的社群里有个可爱的姑娘在朋友圈发牢骚:“做得再多都不如人家巧舌如簧来得讨喜”,有些心疼,也有些着急。

于是,在那姑娘的朋友圈,我好为人师地回复了三点:

1. 做得多,如果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收获的是你自己,日久天长你比光会说的人长进很多。

2. 会说也是一种能力,既能做,又能把做的事进行展示,更好,所以可以去学习怎么说话。

3. 不要把自己的评价依赖某个人或者某群人,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对你不满意的人也不见得能够永久决定你的前途。与其讨别人喜欢,不如讨自己的喜欢。

其实啰啰嗦嗦半天,就三层意思:怎么看待自己做的努力;怎么把说话当做一种技能;怎么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今天来聊聊第二层次,怎么把说话当做一种技能。

相信有太多人吃亏在:只懂得“埋头苦干”,不懂得“好好说话”。

这种委屈的、失落的、不公平的感觉,我有过,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但随着成长,我们总是有机会,给“只会吃”的馋舌,加一个技能,变成“会说话”的巧舌。

1

在哪里,对谁“巧舌”

无论是公开汇报、演讲,还是非公开的沟通、交流,你都得明确自己的说话对象,以及所处的说话场合。

从以下三点出发:说话对象的身份和性情;你和说话对象的的关系;说话场合。

第一点:说话对象的身份和性情。

比如,对方是领导,说话就不能那么随便,即便对方说“随便说说”,你也得掌握尺度,不能“我从来不是随便的人,但随便起来不是人”。

尤其是在说话场合有外人的情况下,即便领导性情开朗、你们私交甚好,在人前也得注意维护领导的形象甚至是威严。

换位想想,你如果当领导,在座有其他客人甚至你的上司,你的下属和你像平日里那样插科打诨、说学逗唱,你会不会很尴尬?

第二点:你与说话对象的关系。

比如,你在做项目宣讲,听讲的投资人中有一位是熟识的朋友,你们的关系亲近,私下里经常一起聚会小酌。

正式的宣讲过程,即便你们关系再熟,也得保持严肃性,不要随意在调侃台下的投资人。你可能是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或者暗戳戳表明你们的密切,但你把对方置于何地?

和你熟悉的投资人如果对你好评,会被议论“公私不分”;如果对你差评,会被议论“不顾情面”;如果对你摆出公正的态度,会被议论“装腔作势”。

无论你的调侃多么“巧舌”,很可能会让对方因为下不了台而跟你渐渐疏远。

那是不是就不能表示亲近了呢?现在换到非公开场合,比如宣讲完的私人聚会,此时的情形和刚才的公开宣讲不尽相同。

如果你的说话对象,也就是那位投资人,很自然地表达与你的亲近,甚至帮你引荐其他投资人认识,那么,你可以真诚地回应这种亲近,并对他的引荐表达感激感激,对能结识其他投资人表示荣幸。

如果这位这位朋友当着其他人的面有明显的“避嫌”举动,最好你就不要在言语上套近乎,这样会自讨没趣,也让人觉得难堪。

你可以换到更私人的场合,比如微信私聊,向他请教:你应该如何表现,跟谁搭话,注意什么分寸,等等。这样既表明了尊重,也能善待彼此的亲近关系。

第三点:说话场合要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老生常谈了,但实际中不容易做到。有种训练办法就是“模拟场景”。

比如,一场会议上,有大领导、其他部门的小领导和员工、自己部门的小领导和员工,此时你部门有一个项目让大领导很不满意,你作为这个项目的执行人首当其冲挨了批评。

但你个人认为这个项目执行不好,部门小领导应该负主要责任。你想告诉大领导,这个项目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好,请告诉我,此时挨了批评、倍感委屈的你想说些什么。把那些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象自己的灵魂浮动起来,坐到了你部门小领导的位置上——

对,你现在就是这个小领导。你的下属认为是你的工作失误导致了这个项目的执行失败,他正在会上公开指出这一点。把那张纸上的话再看一遍,想象着自己就是那个被攻击对象。

然后,以此类推,你把自己的灵魂投射在大领导、其他部门的小领导、自己部门的员工……的身上,想像一下他们听到这席话会作何感想。

这种“场景模拟”要经常练习,以后就会习惯性地“换位思考”了。

我不是说你不可以在会议上公开说明小领导的失误,而是你要根据当下场景,换位思考,然后决定你说话的重点、语气、措辞等等。

说话对象和场景都确定,那么,你得思考为什么开展这场对话吧?说话前,请明确自己的说话目的。

2

“巧舌”的目的

每个人说话都有目的,即便是闲聊多少都带有目的性,比如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吸引对面心仪异性的注意……诸如此类。

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说话目的,或者目的很多,不知道哪个是主要目的,那么想清楚再说话。除非你训练有素,否则嘴巴比脑子快,说错话的概率很高。

比如,在上面那个例子中——

你的直接目的是:让大领导知道,这个项目执行失败主要原因是自己小领导的工作失误。

你的深层目的是:表现自己在这个项目中已经尽力,甚至为了弥补小领导工作失误,做了很多贡献,才不至于陷入更大的失败。

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个说话目的对不对、好不好,只是讨论如何明确自己的说话目的。

明确了这个目的,你对谁说、在什么场合说、怎么说,都得围绕目的服务。

如果说“目的”是你说话前的内心活动,那么“主题”就是你让说话对象接收的中心思想。

3

“巧舌”的主题

让你的说话对象明确你到底要跟他说什么。

如果说上面的“目的”,还是一场头脑中的对话演练,那么每场现实中的对话开始,就得围绕着主题。

还是上面这个例子,很多人受了不公正的委屈,无论会上反驳还是私下诉苦,都会絮絮叨叨自己的情绪:

“我每天加班到很晚”,“小领导都不闻不问”,“公开批评不人性化”……

除非大领导真的和你私交亲近到愿意听你发牢骚,否则请认清你的说话对象——他是个非常忙碌,而且必须有效管理员工、执行项目的大领导。

请问如果你是这样的大领导,会有空听下属展开一堆主题不明的铺垫?

你要让领导清晰感受到这个说话主题:“为这个项目我付出了很多,项目执行不下去有其他的原因,我有些想法,请领导指点迷津。”

4

“巧舌”的层次

上面这个说话主题,其实隐含着讲话的层次。我一起为各位分解。

第一层,摆事实:“为这个项目我付出了很多”。

请举出具体的实例和数据,表明你在这个项目中的贡献。

不要用单纯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的态度沟通,任何一位领导对于“苦劳”可能会认可,但他对“功劳”一定更欢迎。

也不要一上来就感情用事,说自己为了工作焦虑、抑郁、烦躁、疑心病、夫妻关系不和…… 强调自己的工作情绪,只能说明你没有工作业绩可以强调。

第二层,讲道理:“项目执行不下去有其他的原因”。

如果是小领导的原因,那么请举出他在这个项目中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反作用的实例,并证明因果关系。

不要用一些传闻来讨论问题,比如听说小领导家庭不和,难怪会迁怒员工;不要太强调主观感受,比如小领导不太喜欢自己,经常不拿正眼看人。

职场的讲话可以这样展开:

小领导手上有三个项目,分散了精力;

小领导对这个项目花的时间相对较少,总共只开过三次短会,而且会后都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小领导的决策的时间太长,邮件和口头汇报没有得到及时回音,紧急问题的回复时间都超过12小时……

第三层,解决办法:“我有些想法”。

在这里可以利用双重语义,一方面情绪上“有想法”,被批评感到委屈;另一方面工作上“有想法”,即便有情绪,你还是想先做好工作、解决问题。

业绩不好的情况下,如果项目还未结束,则可以提出弥补、改善措施,找原因的主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攻击别人。

如果项目已经结束,则可以提出复盘的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如何在下一个项目中避免重蹈覆辙。

第四层,听取意见:“请领导指点迷津”。

既然“有想法”有两层意思,那么这里的“指点迷津”也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对于你的委屈情绪,请领导指点如何排解;另一方面,对于你的工作提议,请领导指正是否可行。

自己的说话对象是领导,那么说话口气和态度是表明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处处透露着“教育领导”的意思:你该公正对待我,你该更加器重我……

换做你是领导,即便你意识到可能自己批评过重,对任务的分配不太合理,但此时你的下属用这种“教你做事”的态度来跟你讲话,即便你再大度,不直接发火,想必也不会舒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管在任何场合,或面对任何对象,我们都需...
说话是终极“招聘力”——你离HR高手也许只有“一句话”的距离
高手的说话方式
项目管理之 会议管理
用3年时间换来的高效工作法,速来围观
高手的说话方式(看懂阅历加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