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传奇】扇子的另类功能
【文物传奇】扇子的另类功能
文/图 张卫平

      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炎热的夏天,冷饮是奢侈品,电扇是稀罕物,空调更是闻所未闻那时,夏季消暑的“主力军”,是扇子每到傍晚,家家户户搬出床、躺椅乘凉时,几乎是人手一把扇子摇着。于是,才有了上面这个顺口溜。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东西很多,其中,扇子就是一个源远流长、不断变化并且一直使用至今的畅销品。

  一般来说,扇子有着纳凉、障日、仪仗、装饰等功能,历史非常悠久。据晋朝崔豹《古今注》记载,在3000多年前殷高宗时,就有人用鸟的羽毛制成了扇子,作为仪卫的一种饰品。《周礼》记载,周朝时帝王和王后的车子上都设有长柄大面的扇子。据说,那时主要是用扇子遮蔽风尘的,因而又叫“障扇”。后来,在皇帝的宝座两旁和出行的仪仗中,都能见到扇子高贵的身影。 

 毫无疑问,扇子是古代的消暑神器。自古以来,扇子品种繁多。最常见、最便宜的叫“芭蕉扇”,也叫蒲扇或蒲葵扇。

    古时的夏天,老百姓几乎人手一柄;最昂贵的,是“绢扇”。因为制作成本很高,所以非常昂贵,以至于古罗马皇帝和中国晋武帝都曾下过禁止使用绢扇的命令;最高贵的,就要数“翣扇”了,这是古代仪仗中常见的、用禽鸟的羽毛编织的大障扇,是王公贵族出行时身份的象征。

  对于扇子的起源,沈从文先生说,“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可见,早在尧舜时代,扇子就已经问世了。

     据说,远古时期尧的厨房里就有一种非常神奇的箑草,在夏日里会自动摇摆,从而带来习习凉风,吹拂着厨房里的食物,以防止食物因天气太热而变质。因此,古时扇子也叫着“箑”。

  只是,古代的扇子倒底长什么样呢?1982年元月,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从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把战国竹扇,奇怪的是长长的扇柄居然不在扇子的中间,而是在扇的一侧,形状,犹如一把菜刀

      经过检索,考古专家发现,这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彩漆竹扇,呈直立矩刀形,由扇柄和扇面两部分组成。整扇用竹篾编织成矩形纹样,表面分髹红黑两色彩漆。竹篾细薄如纸,红黑相映成趣,花纹优美如新,造型简单灵巧。出土时,色彩艳丽如新非常

  文献记载,这种菜刀形状的扇子,因形似单扇户门,又名“户扇”,还被称之为“便面”。古时,人们出行时常用这种扇子遮挡阳光与风沙对面部的侵扰。特别有意思的是,如果遇到不想打招呼的熟人,还可“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竹扇以细竹篾为材质,有的还用布锦丝绢包裹外缘。

  四年前,也就是1978年,荆州博物馆考古人员从荆州天星观一号楚墓中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曾引起中国历史博物馆沈从文先生的关注。他在《扇子史话》一文中说,“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不过,这是一件“羽扇”,不是竹扇,所以保存的不好,出土时仅仅只剩下了木柄。但是,这件羽扇残件的出土,似乎印证了当时羽扇流行的源头。

      据说,当年楚襄王与各路诸侯会盟时,楚大夫宋玉手持一柄白色羽扇的“光辉形象”,在与会君王中引起轰动效应,以至于楚国用白鹤羽毛制成的扇子一时间风靡列国。

  只是,马山楚墓出土的这把真是楚人夏日消暑的神器吗?后来,考古专家从四川德阳出土的《燕居》石砖画中找到了答案。但见,在这幅石砖画里,男女主人相偎而坐,左右各有一侍者,为他们挥画里佣人使用的正是这看上去如同厨刀一般的扇子。


  无独有偶!从
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上刻有一个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扇风的图案。对于石砖画中的主人而言,此刻的长柄扇既是消暑的需要,也是排场地位、身份的象征。对此,文史专家认为,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地位与特权而使用的。帝王开始使用扇子时,只是为了障尘蔽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出行仪仗饰物。早在周代,天子出行时都有名为“障扇”子。

  只是,古代仪仗中使用的大障扇,扇柄比较长,由专人执掌。这,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得到证实。专家认为,马王堆汉墓出土一柄1.76米长柄扇,就汉代的一种仪仗用扇这种仪具为王公贵族所用,但在使用的数量、规格和质地上,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周代对障扇的使用,有着明确的等级“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唐玄宗时期,大臣萧嵩的主持下,朝廷还专门制定了仪仗用扇的使用制度。在皇宫的正殿上设置羽扇。每当皇帝临朝时,就由两名宫女各执一扇交叉站立在皇帝背后作为仪仗这种礼仪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

  后来,在“以大为美”的思维惯性下,这类扇子扇面越来越大、做工越来越精致、图案越来越丰富,皇帝一出行,那大大的扇子就如同招风耳朵般地广而告之。

  古往今来,扇子的种类繁多,材质有草、、羽毛、纸和绢丝。专家认为,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羽扇实物,出自荆州。而荆州马山竹扇,也是我国出土的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竹扇。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奴隶”手执长柄扇的画面,则是最早的扇子图像。

  关于绢扇与竹扇,史书上曾有“齐纨楚竹”之说。于是,我们出土文物中战国墓中出土最多的扇子就是竹扇。竹扇在楚地的早期扇子里,占据着主导地位。可见,在春秋楚国时期,楚人生活的这片土地竹木成林,楚人就地取材,砍来竹子,劈开来编织成竹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唐宋时期,用绢丝制作的团扇开始流行,并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物。南朝梁武帝萧衍唐宋诗人刘禹锡杜牧王安石等,留下了咏团扇的诗篇。

      不过,随着日本或朝鲜折扇在北宋时期传入中国,团扇从明朝时开始衰退折扇则开始在中国盛行成为贵族和文人的随身物品。清朝时,折扇进一步流行开来。于是,我们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系列电视剧中看到,折扇既是乾隆的身份象征,更是随身携带防身的武器。

  一把小小的楚扇,居然引出扇子这么丰富多彩的过往和传奇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扇子来龙去脉
扇底堪阅世 一柄览古今
东箑西扇说
古扇情缘:它的最初模样
扇子的渊源与发展
冷知识:谁发明了扇子?最常见的折扇是舶来品?漫谈古代扇子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