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元节特稿】中元又见雨霏霏

【中元节特稿】中元又见雨霏霏

张卫平

    编者按  2023年8月30日,是中国追怀先人的中元节。今天出版的《荆州日报》在副刊“江津笔会”上,以头条的位置刊发了郢都故事的“中元节特稿《中元又见雨霏霏》。现予转发。

      非常感谢荆州日报社副刊部的编辑老师!

  多少哀伤多少泪,中元又见雨霏霏。

  纸灰如蝶翩翩舞,长恨慈颜唤不归。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之为鬼节,是追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祭祖大节。

  在古代,祭祀祖先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家祭和墓祭。家祭,就是在家中或在祠堂内祭祀,为祖先烧香、上供,合家叩拜祖先;墓祭,则是赴墓地上坟、上供、烧香,祭祀以故先人。

  中元节由来以久,其祭祀的萌芽期,可追溯到夏代甚至远古时期。据《后汉书·章帝纪》注引《续汉书》记载,汉代有“三伏立秋尝盛酎”的盛会,称为“尝酎会”。《月令》中也说: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立秋,是农历七月的节气,在时间上与七月十五中元节相近。《楚国风俗志》中说,“七月秋尝具有的祭祖、尝新、聚宴及迎拜刑杀之神四项活动,与传流时间更久远的十五跳月相结合,便由岁时活动升华、转型为节日了。实现这一结合与过渡的时间、地点,我们认为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

  民俗专家认为,由于楚人有在七月大祭鬼神的习俗,“有着固定的日期、场合和盛大的规模、广泛的民众基础”,为秋尝升华、转化为中元节提供了节日框架和基础。《中华全国风俗志》更是引用古人诗文,说明中元祭鬼渊源于楚人的祭“国殇”和礼“魂”。

  同时,构成“中元节重要活动内容的盂兰盆斋,兴起于南朝梁时的荆州”。“盂兰”梵语,是“倒悬”的意思。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传说,释迦弟子目连见其母在地狱倒悬,求佛超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备百味果食,供养十方僧众,使其母解脱。于是,就形成了盂兰盆会。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元节”,并非荆州而是香港特区申报的。

  千百年来,荆州民间对七月祭祖向来重视,每逢过半月,家家户户都要烧香燃烛,设宴接祖。史志资料显示,旧时荆州百姓家里过“七月半”,祭祀祖先,要焚烧封包、纸扎,藉以超度祖先亡灵,以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清吉平安。七月初十、十二两日为新亡人烧纸,十四、十五两日为旧亡人烧纸。监利、洪湖等地百姓过“七月半”时,出嫁的妇女,必于在此日回娘家省亲祭祖,即便远嫁外地的妇女,也要在七月十五日前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追悼祖先。

  “灿烂忽惊天倒垂,好风轻展浴星池。若教移向方塘里,也似仙翁一局棋。”我们从清代荆州文人雷昌的《观河灯》诗中可以看到,沙市民众放河灯时的盛景。而毛泽东《送瘟神》中“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诗句,更是南方“放河灯”习俗的生动写照。

  放河灯,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追祭先祖、祈福消灾的民俗活动,广泛地流传于江汉平原,其习俗由来已久。宋代《梦粱录》就有七月十五日“放江灯万盏”的记载。《京都风俗志》记载的就更加具体了,中元节时“市中买各种花灯,皆以纸作莲瓣攒成,总谓之莲花灯,亦有卖带梗荷叶者,谓之荷叶灯”。

  旧时,农历七月十五傍晚开始放河灯,在僧众的禅诵声中,民众在河灯上写上祈福的话语,然后点燃河灯,依次将纸船灯、七星灯、单双层河灯放入水中,任其流走。在监利,中元节放河灯习俗是先民们原始崇拜和向河神祈求平安,以及在江水湖泊里进行生产、生活时形成的习俗,现已演变成为民间娱乐活动并已列入“非遗”目录。民众用彩纸制作莲花状小灯或小船,内燃蜡烛,晚间沿河放灯,意谓拯孤照冥。1998年,监利在遭受历史上最大水灾时,民众曾举行大型祈福退水活动,参与放河灯的民众与观众多达上万人。

  “祥开碧落中元节,人颂升平上相生。”农历七月,正是丰收开镰的季节。一年辛勤耕耘的劳作,开始收获饱满的粮食与落蒂的瓜果,让我们在将这些果实献给阴阳两隔的亲人们,以寄托我们的思念;让我们在道路旁、江河边点上一盏盏灯,照亮先祖们回家的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岁时丛谈】七月半 中元节
处暑的习俗有哪些?
水乡习俗【放河灯】
中元节将至,为什么中元节又叫“鬼节”?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揭秘!中元节(七月半)为何被称为鬼节?
中元节丨念先祖,显孝道,护平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