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15:白露,青女喜迎鸿雁归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15

白露:青女喜迎鸿雁归

文/图  张卫平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千百年来,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中的“露从今夜白”,已成为吟“白露”节气中最具代表性的诗词名句。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可见,“白露”是农历八月第一个节气。儒家十三经之一的《礼记正义》中也说:“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对此,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冯秀藻的解读是,“处暑后气温降低很快,虽不很低,但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的条件。因此,露水凝结得较多、较重,呈现白露”。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白露之白,源于中秋时节气温骤降,清露变的奶白,而秋水也因气温下降变蓝。这便是唐代诗人徐敞诗句中“青女”的来历。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显著变化的节气,每年9月7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就是白露日。白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气温明显下降转凉。

     的确,“露从今夜白”。在诗人杜甫的眼中,秋天的颜色就是白的;但我要说,白露节气更是灵动的。你看,那白露“三候”,都是“以鸟为表征”,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白露一到,众多的鸟儿就已从变化的气候中“明察秋毫”,在秋天肃杀之气里开始储粮备冬了。 

  “白露,八月节。”这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八月一直是望日的祈月节。在民间,历来称月亮为月神、月姑、月宫娘娘、太阴月光神。古诗词中则常常称之为嫦娥、婵娟、玉盘、玄兔等等。因此,农历八月会有一系列的祭月、供月和活动。于是,我们从唐诗中看到描写“八月十五中秋”的诗句,而最早出现“中秋节”之名的是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

     在中国古代,帝王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汉代已有“秋节”之俗。资料表明,中秋节的习俗自唐以后就有了比较详尽的记载。其中包括了祭月、供月、赏月、团聚和庆丰年,酬农神、谢地母等。

     民俗专家认为,“中秋节节日习俗的原型因子在上古时期的大多数地区均已存在,但仍处在分散、自为的状态中,并没有凝聚组织在一个节日中,形成一个有机的节日习俗系统”。

     《楚国风俗志》中说,“上古的这些分散的习俗与观念因子,首先是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实现了部分的凝聚、补充和组织化,然后在荆楚故地上继续吮吸楚文化的丰沛乳汁,到了南朝梁时便完成了它的中期的生成过程”“楚文化对于中秋节的酝酿与形成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孙贤坤先生书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

     对于“中秋节”后期的定型、成熟化,楚文化学者从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后得出了“与荆楚故地文化、民俗的孕育,滋润有关”的结论。

      比如,《荆州府志》引用《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荆楚故地俗以“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后来,这种美容习俗分别融入七夕和中秋节习俗之中。

     资料显示,中秋节厌疾和采月露两个习俗,最早产生于楚地。比如,《楚辞·远游》中曰:“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离骚》中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特别是《荆楚岁时记》中说:“八月一日,民并以朱水点小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又以锦彩为眼明囊,云赤松子以八月囊承柏树露,为宜眼。”民俗专家认为,南朝梁代荆楚民众专门用“承柏树露”洗眼,就是先秦楚俗的一种变型的遗存。

     受楚国故俗和楚国方士的影响,汉武帝也常在八月进行饮露食玉的求仙活动。据清代学者张澍辑录的《三辅故事》记载,汉武帝时“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中秋中秋,送子摸秋。”相传,天上送子娘娘于每年中秋下凡,旧时江汉平原民间有着“摸秋”与“送瓜”的习俗。一些已婚但尚未生育妇女中秋节之夜,到别人家的瓜地果园偷偷采摘瓜果,谓之“摸秋”。而“送瓜求子”的习俗,则是在中秋节晚上,将东瓜“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如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以显多生男孩之吉兆。有的人家,还要在家里贴上“麒麟送子”的剪纸。

     当然,说起中秋节,赏月、品尝月饼是最为重要的民间习俗。在江汉平原,历来就有过中秋吃月饼、祭月、赏月、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明代公安文人袁宏道在《沙市竹枝词》中就记述了沙市民众中秋泛舟玩月、踏月、走月亮时的情景:“陌上相逢尽楚腰,凉州一曲写吴绡。弦拨尽南湖月,更与唱歌到板桥。”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梦粱录》。不过,那时的月饼是一种像菱花一样的饼。

     荆州传统名特食品“三楚月饼”,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立荆南国,定都于荆州。公元925年,高季兴为欢度中秋,令所辖诸县各贡献三样中秋月饼,并要求所制作的月饼不得雷同,以供本国君臣赏月享用,又明示不贡者罚、贡者赏。于是,各县官吏加紧动作,挑选本地名师制作,从选料到命名,精心准备。

     比较有意思的,荆南国所辖四县上贡的月饼,名谓凑巧都有一个“三”字:江陵谓“三楚”、公安谓“三公”、松滋谓“三雍”、监利谓“三秋”。由于江陵所贡“三楚月饼”,是由荆州城内有名的勤行斋铺制作,风味独特,又因江陵(即南郡)时称南楚,吴称东楚,彭城称西楚。高季兴品尝后非常满意,逐以三楚命名。于是,“三楚月饼”流传至今。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8年前的那个中秋节,主席用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道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中秋之夜,今天,我们可以登上荆州古城墙的“南楼”旧址,与唐代诗人张九龄在同一意境中望月怀远,一起沉醉在“海上生明月”壮美浩荡的美景之中,感怀“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同斯与浓浓乡愁。于皓月当空之时,一家人围坐在摆满水果、月饼的圆桌旁,仰望天穹赏月,欢庆合家团圆,已成为荆州人节日的享受。

     此时,承载着诗情画意的白露,正抖落酷暑艳阳的“彩衣”,缓缓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在祭月、赏月中感受那3000多年前《诗经·蒹葭》中用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的清新意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州日报
二十四节气❤️白露
岁时(11)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古代荆州春节与正月习俗
《荆楚览博》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时节的由来及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