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名朱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刃庵、人屋、个山驴、道朗、驴屋等。和石涛一样,他一生中用过的名号也非常多,据研究统计多达 55 个,其中尤以“八大山人”最为有名。
八大山人出生于江西南昌,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的祖父朱多炡和父亲朱谋觐、叔父朱谋垔都在绘画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生长在帝王之家,又受到父辈的耳濡目染,朱耷从小就展露出很强的天赋。明朝灭亡时朱耷十九岁,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父亲和发妻的相继去世,对他更是雪上加霜,内心极度悲伤、愤怒。痛苦的他曾一度假装聋哑,以示不与清廷合作。顺治五年,他决定远离红尘,遁入空门,于是他带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在奉新县耕香寺,削发为僧,法号传綮,字刃庵。天资聪颖的他对佛法有极高的领悟力,居考证,朱耷二十八岁时曾在新建县洪崖寺讲经,随其学法的有一百余人。

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在一次出游中,他看重了南昌城郊的一所道观——天宁观。虽然道观破败不堪,但是周围山川秀美,朱耷醉心于此处风景,便将其改建,并根据道家神话“吕纯阳驾青云来降”将其改名为“青云圃”。朱耷三十八岁时青云圃完工,就这样,朱耷便在这所道观做了十三年的和尚。
朱耷平静的僧侣生活在康熙十七年发生了变化。这年朱耷五十三岁,当时他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为人慷慨,任何人向其索画,有求必应。他的名声传到了当时临川县的县令胡亦堂的耳中,胡县令对其非常赏识,便托人邀请他到其官舍作客年余。选择僧侣生活,就是为了表示不与清廷合作的决心,然而却受到如此邀请,这使他苦恼、郁愤不堪。为了逃避这场“灾难”,朱耷采用了一个极端的方法——装疯。他撕裂僧服,从青云圃独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风头平息,他重返青云圃,改信道教。其实,无论是进入佛门,还是归入道家,朱耷的选择无关宗教信仰,而且一种摆脱俗世纷扰,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的北竺寺、普贤寺等地。他与北竺寺方丈澹雪私交甚密,澹雪被害去世后,朱耷离开寺院,在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他的朋友叶丹所作的五言绝句《八大山人》,详细地描写了寤歌草内的生活状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就这样,朱耷度过了他孤寂、清贫的晚年,直至去世。
八大山人其名
朱耷一生中有五十多个名号,它们大都隐晦难懂,但是每一个都体现了他国破家亡的孤愤。而“八大山人”这个最广为人知的名号,使用时间却是在朱耷的晚年。据考证,“八大山人”的印章和署款,均出现在朱耷五十九岁时所做的作品上,从此这个名号便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八十岁去世。因此,这个名号也是朱耷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
关于“八大山人”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如果将“朱耷”两个字分别拆开:“朱”字去掉“牛”,“耷”字去掉“耳”,就是“八大”。《周礼·夏官·戎右》记载:“赞牛耳,桃茢。”意思是,古时候诸侯会盟时,将牛耳割下放入盘中,并用敦盛牛血,由主盟者执盘,与盟会者歃血,以示信守誓言。后世将“牛耳”一词引申为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所以,“八大”的意思是,失去“牛耳”,即失去统治权的人。这种解释采用了拆字法,新颖独特,有一定的说服力。另一种说法是:朱耷的弟弟朱道明,也是一位画家,他的书画作品署名为“牛石慧”,署名时采用草书连笔,形似“生不拜君”,表达了不对清王朝妥协的感情。如果将其二人的名字联系起来,“牛”和“八”,组成了一个“朱”字,表达了二人同根同祖,隐姓埋名,却永不忘本的深刻内涵。这种解释用其弟的名号佐证八大名号的来源,令人唏嘘。还有人认为:朱耷作为一名高僧,常读《八大人觉经》,因深受其影响,便以“八大”自居。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的。朱耷曾在其六十七岁时给《八大人觉经》做了一个题跋:“经者,径也。何处现此《八大人觉经》?山人陶八遇之已。”这句话说明,朱耷确实从《八大人觉经》中获得了很多的感悟,并从中找到了使自己内心得到解脱的方式。因此,选择经书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号合情合理。北京大学的朱良志教授经过考证,以史料为依据提出了新的说法:朱耷五十七岁时,曾用过一枚“止八大山”的印章,说明“八大山”是一个词,他认为“八大山人”的意思是“八大山”中之“人”。而“八大山”指的是围绕在须弥山周围的八座山。朱耷用“八大山人”的名号表示自己虽然身在佛门外,但是一心向佛。

以上四种说法各有很多的支持者,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八大山人”这个名号进行了解读。虽然,朱耷当时选择这个名号的真正原因我们无从而知,但是这些解释无疑对我们理解朱耷其人有所帮助。
“八大山人”这个名号,曲折隐晦其内涵引起后人的许多猜想,其写法同样带给人们无限的联想。清人张庚曾在《国朝画征录》中写到:“余为见山人书画,款题'八大’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也。”朱耷在题款时,总是将“八大山人”四字竖写,其中“八大”两字紧凑,“山人”两字合写,看上去很像“哭之笑之”四字。
有的人认为“哭之笑之”表达了朱耷对其所处时代环境的评价:“不敢哭、笑不出”,表达他对清王朝的厌恶。也有人认为,寄托了他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而我认为,朱耷的一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从锦衣玉食到国破家亡,面对强烈的外部刺激,他装聋作哑过,装疯卖傻过。前者是少不更事的压抑,后者是饱经风霜后的释放,而“哭之笑之”则反映了他历经沧桑后面对艰难人生所采取的态度,就像唐寅所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八大山人善于“以形写情,变形取神”,在作品中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其名号背后的深刻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他的作品。
八大山人其画
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墨点无多泪点多”,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作品的特色和所寄寓的情感。特殊的身世和处境,使他不能像其他画家一样直抒胸臆,只能通过夸张的形象和隐晦的题画诗、签名和印章来表现。然而,他又非常希望世人能够读懂他图画背后的含义,他说:“想见时人解图画”。因此,这首题画诗无疑是我们走进八大山人艺术世界的一盏指路明灯,是解开他画意的一把钥匙。

绘画有三重境界,写形、写神和写意,八大山人的绘画已经达到了写意的最高境界。八大山人在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上都有建树。他的山水画,受到董其昌、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等大家的影响,但是他的画面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完全是他自己的独特面貌。他也常常在山水画上题,临摹大家的题识,但是他的“临”,不同于“四王”的“临”,而是融汇各家的笔法、墨法和布局设计为自己的画面服务,是熟练的掌握各家技法又倾注饱满的感情的成果,是“法自我立”“法自画生”。

八大山人笔下的山水,多取荒寒萧疏、剩山残水之景,意境空蒙,用冷逸虚灵的笔墨,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将自然万象提升到色相皆空的禅境,也反映了他孤傲的性格和冷漠的心境。他的《仿倪瓒山水》,有倪瓒招牌式的布局方式,但画面却有别于他淡泊宁静的意境,充满了冷寂、苍凉和枯索的感觉,仰塞之情溢于纸素。比起八大山人的山水,他的花鸟更能彰显他的个性。八大早期的作品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用笔较硬,题材、布局也比较传统,但是他笔情恣纵,大胆剪裁,不求物象的完整性,表现出强烈的兀傲之气。他笔下的鱼、兽、禽、虫都采用概括的笔法,夸张变形的形象,又往往以白眼示人,其中的鱼、鸟更是成为中国画坛中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最大的特点是“廉”,即简。往往一条鱼、一只鸟、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而他笔下的形象也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融趣、巧、意于一形。这些鱼、鸟,往往只用寥寥数笔,它们或拉长身子,或缩成一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八大笔下的鱼、鸟没有圆溜溜的大眼睛,它们的眼睛往往是椭圆形,眼珠子在眼眶最上方,以一副不屑的神情,翻着白眼瞪着看画的人。其实是瞪着整个大清朝,表达了他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一生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也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花鸟造型。

另外,在他的画作上还能常常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形似一只鹤或一只龟,经后人辨认、破解,是由“三月十九”四个字组成的。这天是崇祯皇帝自杀的日子,也是明朝灭亡的日子,其中寓意自不用言表。与石涛的“借古以开今”相比,八大山人更注重个性和态度的表达,他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对现代中国画影响深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解之谜:'八大山人'咋来的?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白眼不能解决的 | 意外
朱耷为何自称“八大山人”,有何深意?专家:把他名字拆开看看
心有仙佛,朱耷“八大山人”号之由来
姓名文化散说345 八大山人
朱耷为什么要号八大山人,这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