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买胭脂写牡丹·浅析于非闇的工笔牡丹为何娇艳欲滴、华贵典雅?
userphoto

2023.07.10 安徽

关注

杨西|撰文

时令已近春分,再过些日子便是赏牡丹、画牡丹的最佳时期。“牡丹自古出洛阳”,赏牡丹应以洛阳为最好去处;说到画牡丹,我认为于非闇的工笔牡丹当属画坛一绝,娇艳欲滴、华贵典雅!

于非闇1889年生于北京,原名于魁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号闲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为中国著名工笔花鸟画家,尤其擅长画工笔牡丹,骨力坚实、色彩明丽,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家,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直接出其门下。

于非闇

中国画牡丹的历史由来已久,据画史记载,唐朝有边鸾、于锡、梁广,五代有黄筌、徐熙,宋朝有赵昌、赵佶、崔白,元朝有钱选、王渊、赵孟頫,明朝有徐渭、陈道复、唐寅、文征明,清朝有恽南田、华喦、沈诠、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到了现代画牡丹的高手更是层出不穷,如齐白石、王个移、陈师曾、陆抑非、张大壮、于非闇、王雪涛、陈之佛、俞致贞、刘力上、田世光等。

牡丹属毛茛科落叶灌木,每年谷雨时开花,品种繁多、花朵硕大,争奇斗艳;颜色有红、桔、黄、绿、紫、蓝、黑、白,花分单瓣和重瓣。于非闇画牡丹主要以写生为主,对公园里的牡丹,他一边仔细地观察牡丹风晴雨露的自然习性,一边心摹手写,将牡丹的丰姿形态收入胸中。下面这幅牡丹图就是他根据北京浮碧亭前的写生稿而进行创作的,画上牡丹干如虬龙蜿蜒而上,枝挺叶茂、花朵艳丽,一俯、一仰、一侧、一朵半开、一个花蕾丰姿绰约;两朵小花和两只锦鸡在牡丹花下,平添了画中富贵雅逸之气,十分喜人。

于非闇《牡丹锦鸡图》

在画法上,他采用宋代院体缜密细致的手法,以淡墨对叶片和花头进行分染打底,先画花头后画叶片。经过“三矾九染”,待色足后,便以花青染叶片,染时兼顾叶的前后层次及丛与丛的关系,叶片的反面以淡石绿罩染;叶片染完再以洋红分染花头,染一遍罩一次矾水,一般反复四次,花头方能染得紫红艳丽、雍容华贵。

牡丹的老干,他以浓墨勾出干的形态结构,皴擦出干的沧桑,皴擦时结合干的结构,该重的重,该淡的淡,然后以赭石罩染,反复多次,直到老干状如虬龙的势态表现出来为止。牡丹花下的锦鸡和小花,他也进行了精心的刻画,为画中富贵雅逸增彩添色,最后在画的左上角以他金钩铁划的“瘦金书”题字落款,盖上名章、闲章,一幅牡丹图便创作完成了。

整幅作品构图均衡饱满、造型准确生动,笔墨严谨老辣、设色典雅艳丽,令人爱不释手,拍案叫绝!

牡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观赏历史,如果按其以诗的形式出现在《诗经》中算起,已有3000多年。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爱以诗、画的形式赞赏它,“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这些都是古代诗人赞赏牡丹的千古名句。据《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扬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从这则记载中可以看出,北齐的扬子华就已经将牡丹画得很好了,只可惜其作品未能流传下来,我们无从欣赏其艺术的风采,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图》

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只看到一些唐宋时期的作品,例如这幅《玉堂富贵图》,是五代时期徐熙的作品,纵112.5厘米,横38.3厘米,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整个画面;他以浓淡墨勾出对象的形体,然后随类赋彩,湖石下一只野禽也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徐熙画法向来清淡野逸,像《玉堂富贵图》这样色彩富丽堂皇、花繁叶茂、构图饱满的作品,实属罕见。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是也。”这段文字便是对徐熙绘画风格的一个简要的描述。

牡丹的名贵品种很多,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载了24个牡丹品种,洛阳红、姚黄、赵粉、豆绿、魏紫、二乔等。下面这幅作品便是于非闇画的“二乔”,他在画的左上角写道:“牡丹有曰二乔者,同干异花,即宣和所称胜云红疉罗红也。”画面上一枝二乔从右面斜穿入画,花头硕大、叶片青翠,一朵盛开、一朵含苞,一粉一紫相映成趣。

于非闇《二乔》

在画法上,他先以浓墨勾出枝叶的形状,以淡墨勾出花头和花蕾;然后用淡墨对叶片进行分染,层层叠加,暗部色重,受光面色轻;待叶片的体积感都出来后,再用紫色分染花头和花蕾,盛开的花朵染色较轻,花蕾染色较重,这样有利于表现二乔的自然属性,仍然是染一次罩一次矾水,将色固定以防底色浮起;一般经过四次打底,便可进行提粉,提粉完毕,花朵和花蕾也就画完了。这时他便将精力转到叶片的渲染上来,经过墨色打底的叶片他以淡草绿罩染,依次加深意足为止;反面叶在草绿的基础上略染些石绿,以增加反面叶的质感,在花萼处他以胭脂略为渲染以表现花萼的艳嫩;题字钤印,整幅作品也就完成了。看上去叶片苍翠临风,花朵娇艳欲滴,的确是一种艺术的享受,陶冶着观者的心灵。

于非闇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进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及故宫古物陈列所,1949年以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于非闇的一生主攻花鸟画,初学陈洪绶,后重点研究宋、元诸家,如赵佶、赵昌、黄筌、崔白。其作品造型准确、线条坚挺、设色典雅,富有极强的装饰性。一生著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中国画颜色的研究》、《都门养鸽记》、《都门艺菊记》、《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著作,在画界影响深远。

于非闇《牡丹双鸽图》

上面这幅《牡丹双鸽图》是他画牡丹的精品力作,画面上一共画了十七朵牡丹花,十四朵盛开,三个花蕾含苞待放,老干虬劲、枝繁叶茂。画面上所画均为牡丹名贵品种,有赵粉、二乔、娇容三变、青龙卧墨池,一对和平鸽在牡丹花下,整幅作品春意盎然,给人一种富贵吉祥、和平安宁的享受。

于非闇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如《牡丹锦鸡图》、《白牡丹》、《大富贵益寿考》、《牡丹蛱蝶图》、《富贵白头》、《国色天香》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纵观于非闇的作品,为何其笔下的牡丹能做到娇艳欲滴、华贵典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源于我国对牡丹培育的悠久历史

在《神农本草经》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由此可见,对于牡丹最早人们是把它作为一味中草药来对待。牡丹作为观赏栽培的习俗应该兴盛于唐代,《龙城录》中写道:“洛人宋单父,字仲孺,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从这则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长安不但大量地引进洛阳牡丹的名贵品种作为观赏,对牡丹的栽培技术也达到十分高超的程度。

宋代对牡丹的欣赏和栽培完全按唐代的做法,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洛阳花木记》中周师厚写道:“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齐土而为好。”为了培育牡丹优良品种,当时还研究出多种对牡丹的嫁接栽培技术广为推广。

到了清代,对于牡丹的栽培已经形成一种产业。《五杂俎》中写道:“今朝廷进御,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计其工力,一本至十数金……”牡丹因观赏上的需求,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成为经济收入的来源,与百姓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将它的自然属性及在医用、观赏、栽培上的知识记录、整理成书,广为传播,如《洛阳牡丹记》、《天彭牡丹谱》、《牡丹荣辱志》、《陈州牡丹记》、《牡丹花谱》、《亳州牡丹史》、《广群芳谱》等等,使对牡丹的喜爱和栽培得以代代相传。

宋 陆游《天彭牡丹谱》

二、源于我国对牡丹文化的喜爱推崇

牡丹的花冠硕大,颜色艳丽,素有国色天香之称,人们赞赏它的高贵典雅,将它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逐渐因观赏和栽培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人们爱花、赏花、插花、写花、画花、拜花、种花,形成一种以牡丹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几乎涉及到文化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服饰、建筑、器皿、家具……;有关牡丹的民间杂记、小说、故事传说,都属于牡丹文化的综合反映。表明对牡丹的喜爱已经深入民心,进入千家万户,它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据文字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就特别喜爱牡丹。唐开元年间,宫内开始重视对牡丹的培植,在兴庆宫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种植红、白、紫、粉、黄等色牡丹,花开时节,杨贵妃带着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杨贵妃常将自己的容颜与牡丹媲美,李白写的《清平调》三首都把她比作牡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沉香亭北倚阑干”便是其中的佳句。《天宝遗事》中记载:“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官,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艳,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以上描写足见唐明皇和杨贵妃视牡丹花为生活喜好之物的境况。

清 雍正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善散文、诗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洛阳做官时,发现洛阳人十分喜爱牡丹,无论是官家还是民宅都种植牡丹于庭院,对此很是好奇,便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细的考察,写成了《洛阳牡丹记》流传后世。

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他善于用鬼神小说来揭示现实生活,所著《聊斋志异》文笔流畅、寓意深长。其对牡丹亦十分喜爱,在《葛巾》和《香玉》中,便以牡丹为对象,以花写仙、以仙喻人,其中情节十分动人,令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

对于牡丹的喜爱之风从宫廷传到民间,老百姓则把它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每当花季,人们纷纷前去观赏。“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长安观赏牡丹的诗句,一个“狂”字将人们欣赏牡丹、热爱牡丹的热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其盛况可见一斑。

为了留住牡丹的吉祥与富贵,人们便将它的形态刻成剪纸贴在床头和窗户上,或烧制成瓶、罐、碗、盆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从元、明、清三代留下的青花瓷器中,我们可看到很多牡丹纹饰的器皿。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三、源于历代画家对牡丹画技的无私传承

对牡丹的喜爱由栽培到观赏,发展到以其单独入画的历史相当久远,盛况的形成应追溯到唐宋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随之涌现出一大批描绘牡丹的丹青妙手,边鸾就是其中的一位重量级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他开创“折枝画法”,使花鸟画独立成科,是一位将花鸟画推向成熟的代表性人物。据《画鉴》中记载:“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要知花鸟一科,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今规式,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也。”边鸾一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据《宣和画谱》记载,他画牡丹的作品有《牡丹孔雀图》、《牡丹白娴图》以及《牡丹图》,但却看不到他画的牡丹流传下来;北宋董逌的《广川画跋》对边鸾的《牡丹图》有这样的描述:“然花色红淡,若浥露疏风,光色艳发,披哆而洁,燥不失润泽,凝结则信设色有异也。”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领略边鸾笔下牡丹所具的神采,他的画风直接影响了于锡、梁广、刁光胤,并对五代的滕昌佑、钟隐和黄筌父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滕昌佑《牡丹图轴》

上面这幅《牡丹图轴》是五代画家滕昌佑的作品,描画庭院奇石旁两株竞相开放的牡丹,一红、四白,花肥叶茂、艳丽无比。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时也看出他在传承边鸾画风上所作出的努力。

元 沈孟坚《牡丹蝴蝶图》

这幅沈孟坚的《牡丹蝴蝶图》,虽然只画了一朵粉色的牡丹和两只蝴蝶,却沿袭的是宋代院体画风,画法工整细腻、以小博大,一丝不苟。牡丹花的叶子用“双勾填色法”完成,花朵则是“分染衬粉法”。先以淡胭脂对花瓣进行逐一地分染,染出花冠的整体形态,然后在反面以白粉衬之,使其薄而洁白,然后在正面提粉,让整个花冠娇艳欲滴、妩媚动人,展示了春天迷人的生活气息。

于非闇的牡丹画法,是在继承宋元画法代代相传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他根据自己对牡丹长时间的观察体验、刻苦揣摩,结合宋、元、明、清历代画家作品中学到的技法,及民间艺术中吸取的营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而自成风貌。

于非闇《富贵白头》

四、源于画家本人对牡丹画法的勤奋探索

于非闇的艺术人生是勤奋刻苦的一生,他把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献给自己热爱的工笔画艺术。早年他从五代、两宋的工笔画学习入手,转而学习陈洪绶的工笔画技法;后来又以宋代赵佶的作品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宋徽宗的瘦金书体;在对前人的学习中,他把学到的艺术手法和绘画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创作。使其工笔牡丹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既有古人又有生活,常常使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下面这幅《白牡丹》是他69岁创作的作品,画面上一株白牡丹迎风而立,三朵花头、一个花蕾,造型准确、生气盎然。整株牡丹的枝叶他仅以淡墨层层渲染,将精力集中到枝叶的结构和姿态上,生动地刻画了枝与叶、干与枝的生长关系,用笔严谨,一丝不苟。牡丹花头及花蕾他仍然以淡墨进行分染,然后罩以淡淡的石绿,衬粉、提粉而成,以石青点花蕊,看上去更显牡丹的白皙与高雅。画中的左上角,他在题款中写到:“自多买胭脂画牡丹以来,越来越感到精神面貌难于捉摸,今作此图更不是说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而只是再作尝试耳。”从题字中,我们可以感到于非闇先生在工笔牡丹画法上努力探索的精神,与在艺术创作中所付出的艰辛。

于非闇《白牡丹》

这幅牡丹无论在手法上和精神面貌上,都有别于历代绘画中的牡丹,也不同于非闇以往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牡丹作品中的精品!

于非闇的画风特别强调一种古韵,他所说的“重古韵”,实际上是指工笔牡丹画法的传承。中国画艺术从来离不开传承,离开了传承便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为了继承传统,于老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他抽时间临摹了大量的古画,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瑞鹤图》、宋代佚名的《牡丹图》、滕昌佑的《牡丹图》等等。

新的生活给于非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他常说:“花鸟画要画得朝气蓬勃,使人看后如亲临其境,如欣赏鲜花和活泼的鸟虫一样,消除一天的疲劳,更感生活的幸福。”他在自己的一幅作品中题写道:“……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可以说是于老先生艺术实践的总结。他师古而不泥古,学法而不守法,将李公麟的流畅、蓝瑛的多变、边鸾的严谨、陈洪绶的高古、黄筌的华贵、崔白的逸韵凝聚碗底笔端,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牡丹神采。所以他笔下的牡丹娇艳欲滴,华贵而典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祯工笔花鸟画牡丹6:牡丹花头的画法
国画工笔花鸟画:工笔牡丹画法
工笔牡丹花欣赏
看懂读懂牡丹叶的各种表现形式,注重写生,是画好牡丹叶的关健:(下篇)则鸣
正值牡丹花开,却无法去现场看!牡丹最为娇艳!
春末夏初,百花争艳,娇艳欲滴,令人神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