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与乐不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两次写到了乐,是相同的吗?
不同。用一个比喻来说,前者像一个小火苗,后者像一个大火堆。被贬谪到永州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柳先生不得不自寻乐子。游历山水成了他的选择,写出了“永州八记”,奠定了他在山水游记的写作领域的江湖地位。从小丘出发,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记得这么清楚,你说他有多无聊,“隔篁竹”,听到了如同珮环相碰一样清脆的流水之声,不由心中一动:莫非这里有什么好耍子?所谓的“乐”,无非是点燃了兴致的小火苗而已。
后一个“乐”呢?不是直接写的自己,而是说潭水的鱼似乎在与人互相逗乐。庄子与惠子辩论过:安知鱼之乐与安知鱼不乐。辨识不清,有一点很清楚:此时的人很闲,心中很快乐。这是作者在充分了解了小石潭石头多,甚至底部是一块完整的石头,周边环境异常清幽,水格外清澈(水中鱼历历在数,皆若在空中游动,无所依傍)后的感受。那些鱼儿就是此刻的自己,虽然困在一个小潭中,但仍有自由,可佁然不动,也可俶尔远逝,其往来都翕忽快捷,怡然自乐也。当然,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潭、溪流如北斗一样曲折如蛇一样蜿蜒的岸势,或明或暗,加之周边封闭的环境,心情马上就不好了。前面还觉得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清幽无比,转瞬便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景没变,只是人的心情变了。这个乐真是“来往翕忽“啊!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也乐。太守之乐是“山水之乐”吗?不全是。还有“山水之间”。山水之间有什么?“山林之乐”是禽鸟的,“人之乐”是从太守游而乐,是啊,眼见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就颓然就醉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清醒者,与民同乐固然好,难觅知音是不是也有些失落?是不是更有几许落寞?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文正是人们对他的评价。看上去,他因物而喜了,前面也因物而悲,但这不是他的意愿。他借古仁人之口天空了自己的心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什么时候才乐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作者的境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柳宗元因景而喜,因己而悲;欧阳修因景因酒与滁人同乐;范公则先天下人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不以因景象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乐而悲,谁人能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醉翁亭记》习题(1)<附答案>
醉翁亭记(完整版)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
【王补平语文资料】八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全攻略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