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天祥为何只求速死

写在前面:
今天又一次讲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过这一次课外附录古诗有《南安军》,我决定将它们连在一起来处理。如果还有《正气歌》就更好了。它们都写于他被俘之后,从南走到北,也一路写来。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求死,只求速死。
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文天祥为什么一心只求速死的?
我以为是为求保全名节。你可能有异议:难道不是因为爱国吗?
文天祥被俘后被押至潮阳,见到元军统帅张弘范时,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以客礼接见,同文天祥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文天祥最后创作了《过零丁洋》,诗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的前三联分别叙说自己的经历及时势,国如风中飘絮,人如雨中浮萍。“惶恐滩”"零丁洋“这些地名正是诗人此时心理感受:无比惶恐,无比孤独。诗至此,情绪到了谷底,最后一联触底反弹,他想明白了:只求速死。他在被俘前就吞食龙脑,只是没死得了。
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元军置宴犒军,张弘范说::“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殊不知,正是这话坚定了他求死的决心。国已亡,唯求”独善其身“了,不是保全性命,而是保全名节。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传说张弘范看了《过零丁洋》,笑着将其收藏(一说张弘范“但称好人好诗,竟不逼” )。
行至南安军,这个地点又引发诗人的感慨:想到当初正是自这里出中原的,不是不记得当初自己是与谁一起出岭的了,而是而今他们或死或亡或降了,当初的愿望呢?自己如今是以一个战俘的身份经过家乡回归中原的。“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多么沉痛啊!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真心求死,求有一个伯夷、叔齐一样的好名声即可心满意足了。是不是在保名节?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仍然没死,才又吃饭。
忽必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这是他在大都被关押期间为数不多的迟疑。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在大都羁押三年之久,忽必烈一度想放他去做道士,有人担心他还会造反,忽必烈作罢。倘若,忽必烈成全了他呢?
忽必烈火最后一次召见他,"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有人建议答应文天祥的要求,忽必烈同意,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但文天祥已经遇害。
其身名全矣!
不过,要说明一点:这不是沽名钓誉,实至名归也。

写在后面:
小吴同学受了鼓励,今日又写了课堂感悟。表扬!足见,孩子们是多么渴望赏识与鼓励啊!这对老师来说是最稀松平常,张口即来啊,希望我们不要吝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宁死不屈
宋末三杰之文天祥
【正气文化】中华脊梁的代名词“文天祥” ——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
文天祥:帅一阵子不难,难的是帅一辈子
历史总是无情,小人物却让它有了一丝温暖
文言百练:宋史·文天祥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