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经典活用经方:大黄甘遂汤(癃闭、经闭、狂证等)


大黄甘遂汤具有破瘀逐水,养血扶正之功效。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原文如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十三条:主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方义:水邪与瘀血俱结在血室,同为有形之物,斯可以为实邪而驱逐攻下也。主以大黄甘遂汤。大黄下血,甘遂逐水,二邪同治矣。人阿胶者,就阴分下水、血二邪,而不至于伤阴也。顿服之,血当下,血下而水自必随下亦。此瘀血积于产后,虽在血室,又不同于抵挡汤丸之下,下之于大便。此即产后篇中所言热在里,结在膀胱者也。彼单为血,故用大承气汤。此兼水邪,故用大黄甘专汤。邪有专兼,治亦分专兼矣。是此二条之意。在由膀胱之清道宣泄居多也,不同于抵挡汤丸之治自浊道泻邪也,学者识之。

功用:破瘀逐水,养血扶正。

方义:方中大黄荡涤胞中瘀血,使瘀血从下而去。甘遂攻逐胞中水气,使水气尽从下去,与大黄相同。逐瘀泻水,洁净胞宫。阿胶补血,佐制大黄,甘遂攻逐太过,以达峻药攻而不猛,阿胶于方中非在补血,而在佐制大黄、甘遂之烈性。诸药合用,逐而不峻,利而不伤,补而非补,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加减化裁

治癃闭,加牛膝、木通;

经闭,加桃仁、丹皮;癫证,加郁金;

狂证,加山栀;腹胀明显,加槟榔、厚朴。

使用注意

1、本方药性峻猛,不宜久服。

2、服用本方当下血,切不可误认为病症加重,而是正气祛邪于外,病为向愈。但同时也要知道,有些病者下血而病不愈者,其当继续治疗。

3、孕妇及血虚证者禁用。

类方鉴别

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份(9g)。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主治:血瘀湿滞,阻于胞宫证。妇人宿有症病,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大黄甘遂汤与桂枝茯苓丸都可治疗瘀血与水相结证,但桂枝茯苓丸所主瘀血与水相结之症瘕,结块痞硬,按之有物,治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而大黄甘遂汤主瘀血与水相结之少腹满而臌大,按之无物,治在活血利水。再则,桂枝茯苓丸主瘀血与水相结,病程较久,积久成症,治在缓攻;而大黄甘遂汤主瘀血与水相结,病程较短,证为新病,治在速攻,久服则伤正,是其不同。

名家各论

1、《金匮要略今释》引《类聚方广义》:“主治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 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

2、《金匮要略方义》:“主治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 舌暗苔白者。”

3、《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槃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方证

1.少腹满痛拒按,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2.下肢浮肿或手足心热,口不渴。

3.舌质暗红,苔黄或白,脉沉滑有力小便微难。

现代临床应用

1.难产、胎盘滞留、肝硬化腹水、产后尿潴留、急性盆腔炎、闭经、癥瘕等出现腹满腹痛为主证时可以选用本方。

2.其他疾病如狂症、癫症、癫痫、附睾淤积症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黄甘遂汤方证学习笔记
解读大黄甘遂汤及临床运用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46)--瘀热互结方证:桃核承气汤、抵挡汤丸
此方价值千金,黄煌解析抵当汤
【经方习读】大黄甘遂汤
173、地鳖虫(咸寒,破血逐瘀,消瘕通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