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l Condor Pasa飞逝的雄鹰(If I Could)
El Condor Pasa 飞逝的雄鹰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宁可是只麻雀,也不愿做一隻蜗牛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错,如果可以,我会这样这样选择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我宁可是支铁锤,也不愿是一根铁钉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错,如果真的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我愿航行到远方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来了又去的天鵝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一个人如果被束缚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他会向世界发出最悲傷的声音
It’’s saddest sound
最悲伤的声音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我宁可是座森林,也不愿是一条街道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错,如果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我宁可感受大地就在你的脚下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 I surely would
沒错,如果真的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El Condor Pasa的原版据传是基于秘鲁自由战士Tupac Amaro的故事。1780年,他在领导一场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中被害,死后变成一只Condor,永远翱翔于安第斯山上。秘鲁人民暨此体现对自由的追求不息,而歌名的直译就是"雄鹰在飞"。这首歌原本是秘鲁的民俗音乐家丹尼尔阿罗密亚斯罗布列斯( 1871~1943 )的作品,1956年首先被艾多阿德法尔以吉他独奏的方式发表,1965年,欧洲著名的「印加民俗乐团」再度灌录此曲,恰巧被到巴黎旅行的保罗.西蒙( Paul Simon )听到,保罗.西蒙相当喜欢这首曲子,一时兴起填上英文歌词,回到美国后和搭档阿特·加芬克尔( Art Garfunkel )一同灌录成唱片,于1970年风行全球,这首曲子因此成为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民谣,后来出版的南美洲民谣专辑中,这首歌几乎不曾被遗漏。美国男歌星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也曾演唱过这首歌,是个更贴近现代流行风味的版本。此外,波尔玛利亚大乐团的演奏版本,是除了南美当地原汁原味的演奏以外,最易让人接受的豪华版。这首旋律已经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了![好东西不会被淹没]宁静,深邃,高远,让人心境明澈,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这是一首具有浓厚的拉丁美洲乡间音乐的歌曲,在六十年代非常出名。歌词中先用了三对物体作比较:麻雀与蜗牛、铁锤与铁钉、森林与街道,作者选择了每一对的前者。相比之下,它们享有更大的自由。歌中还有另一对比较物,即天鹅与人。天鹅高飞于空,自由自在;而人被束缚在土地上,唱出最悲哀的歌声。但最后一段很有现实感,作者希望能脚踏实地,所以,作者希望获得的是实实在在、不脱离实际的自由,这样,理想与现实既可达到完美的统一
El Condor Pasa(Fly Like An Eagle) 是一首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南美秘鲁民歌,后被Paul Simon & Garfunkel改编,用英文重唱。这首歌曲已经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了。旋律宁静、深邃、高远,让人心境明澈,是优秀作品。
El Condor Pasa的原型据传出自秘鲁自由战士Tupac Amaro的故事。1780年,他在领导一场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中被害,死后化作一只雄鹰,永远翱翔于祖国的安第斯山上空。秘鲁人民凭歌寄意,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的不息追求。歌名直译过来就是“老鹰在飞”,中文有多个译名,山鹰之歌、神鹰展翅、雄鹰高飞等等。
Paul Simon & Garfunkel演绎的版本具有浓厚拉丁美洲乡间味道。排萧的演奏给整个曲子带来高亢而飘逸的美感。 Simon的声线并不高昂,但相当有韵味,而Garfunkel对和声的处理令人叫绝,与美妙的旋律配合得天衣无缝。英文歌词用了四对物体作比较:麻雀和蜗牛,铁锤和铁钉,森林和街道,天鹅与人。而作者都选择每一对比较物的前者,因为它们比后者享有更大、更多的自由。正如歌曲最后表达的一种心情:天鹅自由自在地高飞于蓝天,而人却被束缚在大地上,唱着最悲哀的歌。但同时歌曲中充满了一种现实感,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脚踏实地。所以,此歌讲述的是一种不脱离现实的自由,也就是现实条件下所允许的自由。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hm-m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hm-m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Its saddest sound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
我宁可当麻雀也不当蜗牛。
我宁愿如此。如果我能够,我当然愿意。
我宁可当铁锤也不当铁钉。
我宁愿如此。如果我能,我当然愿意。
飞走,我宁可飞走,
像天鹅一样来去自由。
人被地面束缚,
发出的声音最悲,声音最悲。
我宁可当森林也不当街道。
我宁愿如此。若我能做到,我当然愿意。
我宁可感觉脚踏实地。
我宁愿如此。如果能如此,我肯定愿意。
飞走,我宁可飞走,
像天鹅一样来去自由。
人被地面束缚,
发出的声音最悲,声音最悲。
当然最有韵味、最能反映此乐曲的内容还是南美秘鲁印加风格的像中国箫演奏的版本。想听?可是宝贝,不可多得的。
秘鲁原住民
JULIE FELIX
吉他
维也纳男孩
安迪威廉姆斯
保罗西蒙(Paul.Simon) 1941年10月13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从小崇拜歌星普莱斯利,十一、二岁时开始学习唱歌和弹吉它,16岁时与中学同窗好友阿特 加芬克尔 (Art Garfunkel)组成男声二重唱,开始了早期的演唱生涯。六十年代后期,他们的歌开始风靡流行乐坛,并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组合。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魂牵梦绕。以至于今天在他们分手十多年后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挂在嘴边。他们重唱的成就有目共睹:1966年,他们合作的第二张专辑《寂静之声》,同名单曲在美国排行榜上获得冠军;1969年为影片《毕业生》所配的插曲《斯卡泊罗集市》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罗宾逊太太》同时获格莱美最佳录音奖;1970年推出的《忧愁河上的金桥》获得极大成功,在英美两国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一唱片销售量超过900万张,当年就获得“最佳唱片”、“最佳单曲”等数项格莱美大奖。还有其它多个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回乡之旅》、《凯西之歌》、《拳击手》、《美国寻梦》等等,皆出自这两位黄金搭挡的合作。他们的演唱配合得天衣无缝,表现手法变化多端,保罗?西蒙优美的诗一般的歌词,以及定于戏剧色彩的吉它演奏,与加芬克尔对声音细腻的处理完美结合,确立了他们二人的重唱在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七十年代初,保罗西蒙与加芬克尔各自去独立开创事业,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都建树颇丰。
30年过去了,人们欣慰地发现这位才艺出众的音乐家仍然闪耀在歌坛上。自1972年单飞后,保罗西蒙就一直试图以多方面的音乐探索告别“西蒙与加芬克尔”时代。在他的专辑《这就是西蒙的节奏》中,他邀请了着名的福音演唱组“南方蜂鸟”在歌曲《爱我坚如磐石》中担任和音,使得歌曲具有50年代摇滚乐的风格。紧接着,他的个人专辑《多年以后仍然疯狂》获得了格莱美奖“年度最佳专辑奖”,其中的单曲《离开爱人的50种方法》再次成为流行金曲。
虽然与加芬克尔分开发展,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联系。在他们重新合作并进行了巡回演出后,保罗?西蒙于1983年推出了专辑《心与骨》。虽然当时有人对这张专辑表示失望,但是时间证明它是保罗?西蒙音乐创作天才达到巅峰的标志,而且他本人也认为《心与骨》这首歌是他最好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专辑中的歌曲《Gumboots》使他找到了新的精神之源———南非,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发展打下了伏笔。
不久,他搬到了南非的黑人区居住,并开始关注起世界各地的原始音乐素材来。在力图创新的基础上,保罗?西蒙在1990年推出了融合非洲与南美特别是巴西音乐风格的专辑《圣人的节奏》。专辑里的音乐标志着保罗?西蒙“世界民谣”风格已经炉火纯青。
雄鹰飞去
享誉世界的秘鲁名歌《老鹰之歌》以其悠远、神秘的旋律和古朴、独特的安第斯山区民族乐器编曲令无数人对南美印第安文化心驰神往。近日,秘鲁政府将作曲家达尼埃尔·阿洛米亚·罗布莱斯(DanieL alomia robles)于1913年创作的这首名曲宣布为该国的国家文化遗产。    《老鹰之歌》原本是同名说唱剧的结尾部分,由3段组成,分别是一段亚拉维情歌(一种悲伤的印加古曲)、一段帕萨卡耶舞曲(一种欢快的街头节日舞曲)和一段秘鲁瓜伊纽舞曲(一种优雅的集体舞)。这一部分的原版歌词是由胡里奥·博杜安-帕斯谱写的,大意是:“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我的家乡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在库斯科广场上等我,让我们一起在马丘皮丘和怀纳皮丘上空翱翔。”
秘鲁国家文化研究院的学者认为,《老鹰之歌》中浓郁安第斯民族特色的音乐和奔放不羁的歌词使它具有了唤醒秘鲁民族认同感、反抗殖民主义的政治意义。长久以来,秘鲁民族主义者都认为,秘鲁不是属于白人和外国人的,而是属于安第斯山东麓的印第安人的。《老鹰之歌》的词曲作者当年正是在安第斯山矿区目睹了秘鲁劳工反抗外国企业主压榨的血泪斗争之后,写下了这部说唱剧的。在90多年前,把这样的主题搬上戏剧舞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因此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仅在利马著名的马奇剧院,这部说唱剧5年内,就演出了3000余场。
《老鹰之歌》真正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要归功于美国民谣歌手保罗·西蒙。1965年,他和搭档阿特·加芬克尔在巴黎一家剧院演出时,遇上了秘鲁的“印加人(Los Incas)”乐队。西蒙被乐队的安第斯音乐风格和阿洛米亚·罗布莱斯的作品深深吸引,于是,他在第二年邀请“印加人”乐队录制了《老鹰之歌》的器乐部分,并为它填上了英语歌词,改名为《老鹰之歌(如果我能够)》,收录在他的著名专辑《忧愁河上的金桥》中。由西蒙和加芬克尔合唱的这首歌曲一跃成为世界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的热门金曲。此后,又有许多音乐人将其改编成摇滚、流行、爵士,甚至拉丁舞曲等多种风格演唱,《老鹰之歌》由此传遍世界,成为欧美国家介绍安第斯音乐的标牌乐曲。1980年,它在德国多特蒙德欧洲音乐节上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然而,在南美安第斯国家,人们并不接受保罗·西蒙填词的英语版本。许多当地乐队翻唱的这首歌曲,用的全都是原版歌词的古印加凯楚亚语版或者西班牙语版。他们认为,这才真正代表了《老鹰之歌》的精神。
牧笛版
保尔莫利亚
班得瑞
邓丽君-旧梦何处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 El Condor Pasa(老鹰之歌)
英文歌曲:If I Could,老鹰之歌,太好听了!
90《El condor pasa 雄鹰在飞》秘鲁民族音乐
每日一曲:El Condor Pasa 老鹰之歌
穿透心灵●天籁之声┃一曲享誉世界的排箫名曲《El Condor Pasa(Fly Like An E...
享誉世界的秘鲁名曲《El Condor Pasa老鹰之歌》旋律悠远神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