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年时光:冬季在苏北(上)

          

当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没有了从前的热烈;当远方的风吹过脸颊,没有了从前的温柔;当家门前的麦草堆上,有隐约的白霜……我知道,冬天来了。

故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呢?是铺天盖地的洁白的雪,是能穿过皮肤的冰冷的风,是河沿上干枯贫脊光秃秃的两岸,是乡村小路旁不挂一片叶子孤零零伫立的树。

我的故乡在苏北。

故乡的冬天没有暖气,每一天早晨起床,都似一次重生。那冰冷的棉裤、棉袄,那冻得如石块一样坚硬的棉鞋,都要和自己的肌肤亲密接触。初时,总忍不住再缩回去。但人总不能躲在被窝里一天不下地,所以,还得一再尝试着穿上棉裤棉袄,再将套上厚厚棉袜的脚,伸进冰冷的棉鞋。

少年时,没有网吧,没有溜冰场,没有游戏机,没有王者荣耀和抖音小视频,最爱的地方,应该就是冬天的被窝。

读书的日子,自然是不敢懈怠的。每一天清晨,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呼朋喊伴地向学校进发。那时候没有手表,上学的时间,就以月光射进卧房的影子为准。所以,小时候读书的印象,更多的是在清冷的夜里,在月光下行走。校园里有一口大钟,高高地悬挂在大门正对面的墙上。每次进了校园,总是先去看看几点钟。

在那所小学读了5年,从来没有迟到过,因为每次都是凌晨5点左右就到校了。趴在教室的课桌上再补一会儿觉,好像是那时的习惯。教室里没有暖气,坐下来,就更冷了,一边跺着脚,一边想重温旧梦……就在半梦半醒中,被晨读的老师一声同学们好!给惊醒了。然后就在校广播的指令下,到操场做早操。

那时候,心里是恨极了早操课,如果没有早操,还可以多睡20分钟。

每到周日,总想着睡个懒觉。但总是早早的被母亲从被窝里拉出来。有时候是去烧火,有时候是去到邻居家借东西。如果叫了几声不见动静,母亲就会进到卧室来,照着被窝里屁股的位置就是几巴掌。

有一个早上,我早早醒了,但舍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母亲叫我的时候,我突然心生一计,火速穿好衣服,将卧室的小凳子放进被窝,伪造成屁股的样子,然后把一件棉裤塞进被窝——看起来,我还在蒙头大睡。

果然,叫了几声不见回应的母亲走了进来,一边喊着我的乳名,一边走到床边,挥起手掌,对着屁股打了下去……

躲在衣柜后面的我,看到母亲触电似地抽回手,我哈哈大笑起来。母亲一把把我薅过去,往床上一推,你小子长本事啦,还敢骗你娘!我让你能……”

穿着棉衣,打在身上的巴掌自然是不疼的。母亲也只是嗔怒地佯装要打的样子,快,你后院二大娘帮我带了2斤豆腐,你快去拿……”

清冷的风,一霎那钻进裤管。

冷,是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的永不磨灭的记忆。

记忆中,每年都会有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的。推开房门的那一刻,满眼都是炫目的白。

小河边枯死的植物上,都让积雪压得弯了腰;结了冰的河床边上,也是白茫茫的,河床中间的冰,有一尺厚。我们常常在上面追逐打闹,从来没有想过冰是会破碎的。

父亲母亲也从来不会告诫我们:不要踩冰,不要在冰上跑。不仅是我的父母,是我们全村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叮嘱过。也许,在他们看来,冬天的冰,是比石头还要硬的。

到镇上读中学的时候,天天骑着单车往返。路两旁是成排的柳树,下了雪以后,树枝上会挂满雪花,一根一根,伸到路上来,偶尔碰到,雪花飘落一地,洋洋洒洒的。下了雨呢,那柳条儿就像冰凌一样,直直地垂下来。

真正是冰雕的世界。

家里的屋檐下,也总有冰凌直冲冲地扎向地面,有的碎成几截,有的插入雪里。我们小伙伴聚在一起,也总是忍不住要做些破坏事。比如,拿着一根棍子,从某栋房子的一头,到那个院子的另一头,一棍一下,看谁打掉的冰凌多。我们经过的地方,都是残碎的冰凌遍地。打得少的那个少年,就得被罚吃冰凌。

冰得牙疼。但那索然无味的冰凌,我也没有少吃。

冬天的生活是枯燥的。

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幼,一个一个都穿得跟熊猫一样,在街上行走,每个人都像移动的圆桶型邮政信箱。正是因为这种笨重,谁也干不了什么活。墙头下晒太阳,是冬天最常见的景象。

阳光好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拾掇黄泥和无烟煤,用煤球器具制作煤球。

他们似乎都是生活的专家,多少黄泥配多少煤,不用秤,凭眼力就能做到完美比例。冬天雨少,做成的煤球,放上几天就可以堆放起来了。

那是农家唯一取暖的渠道。

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炉内的火,闪耀着黄色红色的光。炉子上的铁锅里,沸腾着香气扑鼻的白菜、豆腐、粉条,还有五花肉。

整个冬天,除了被窝,只有那一刻,是温暖的。

父亲在院子一角,挖了一个两米长一米五深的坑,那是用来窖红薯的。从田里挖回来的红薯经过挑拣后,慢慢放入地窖。在坑上搭上几个横梁,在横梁上铺上厚厚的稻草。上面再盖上土,然后再铺上厚厚的稻草。这一次,稻草要顺着放,像渔翁穿的蓑衣那样。

小时候以为是怕小偷才找地方把红薯埋在地下,再大一些才明白,原来是为了防冻。于我来说,整个冬天我都要被迫当劳工。因为个子小,出入方便,每周都要下地窖两次,从地窖里往外面搬红薯。无一例外的,每一次,我都是含着恨下地窖的。因为每次下地窖,我都要脱去暖暖的棉袄。冷就不说了,上来还要弄一身泥……最重要的是,那地窖里,空气紧迫,霉味冲鼻……唯一有趣的是,我可以在地窖里,偷袭在外面接应红薯的哥哥或者姐姐。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忘不了儿时的冬天
【横峰专栏】文瑜 | 冬因寒而暖
推荐 | 华锅张:小时候,明光有点冷
​母爱的味道
冬之旅丨王凤华:记忆中的冬天
寒冷冬季起床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