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在上沙村认识的人

2012年11月,我住进了上沙村塘宴街3号的某栋民居。房子不大,40平左右,15平方的客厅,15平方的卧室,还有10平,就是平均分配给阳台、厨房、洗手间。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竟然在此住了6年。 

这和家乡的那个村庄不同,回过头再去看看上沙村的人,每一张面孔,竟然全部是生疏的,甚至,我叫不出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可是我的记忆里,分明认识过那么多人。他们有血有肉鲜活地出现在的我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因为他们而生动。

                                            二房东

二房东告诉我,她是二房东,替大房东黄老爷子管理着上沙的6栋物业。平时的工作就是收收租,招租,偶尔也会对某间房子进行粉刷——这种粉刷过后的房子,租给新客的时候,至少要比之前高几百块。

就像我租的这间,同样的户型,有的租户才1100块钱。

问到二房东的时候,她撇着嘴,说,他们一家在这住了10年了,你跟他们比啊?

二房东是梅州人,是我在上沙村接触到的第一个人,6年时间,见过的次数不足百次,但就这频率,已经是我在上沙村见过次数最多的人了。虽然和她见面,几乎都是因为租金,但我仍记住了她穿着长裙气喘嘘嘘地跑到7楼的场景,记住她一边敲着隔壁的房门,一边嗓门很高地问,家里有人吗?”的样子,也记得偶尔开玩笑后,她咧着嘴,昂着头,花枝乱颤的大笑……

二房东很爱笑,这是我跟她见面沟通时感觉到的。在其他场合遇到她的时候,倒是很少看她笑,常常一副愁眉不展的表情。那种表情,我并不陌生,因为,我也见过——在她提出涨租,我又提出抗议的时候。但往往的结果是,她嘟着嘴说,”我也没有办法啊,大房东要涨租,我只有服从安排。大房东不时会打听这边的房租市场,你如果不接受,那就只有搬家了……”

居无定所的人都知道,搬一次家有多麻烦。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竟然一次一次妥协,一次一次接受了她涨房租的要求。没有办法,这房子虽然涨了150块,比起周边来说,差不多户型的房子,并不算贵。“你看啊,现在什么物价都涨,我的工资也得涨,房租哪能不涨啊?”二房东毫不避讳涨房租的原由。

二房东人很好,偶尔聊聊天,也很有亲和力,像朋友。

有次在外面上课,回到住处时,才发现钥匙丢在办公室了。就试着联系二房东,去拿她家的备用钥匙。看到我的信息后,她马上回复说,“我在陪女儿练琴,大概半个小时后回来,我打车,很快的,你到时候到坡下的那个路口等我……”

那是我唯一的一次去她的住所。和大部分城中村楼房的一楼一样,一楼是饭厅和厨房,二楼是卧室。看到我到了门口,她赶紧从沙发后面的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看上去很有历史的月饼盒子,打开来看,里面是一串串钥匙。“都在这里,3号楼的钥匙都在这里,你自己找一下,704.”她说着,把装钥匙的月饼盒递给我。

二房东,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很高,一头染过色的头发,做成大波浪的效果。有时候会在小巷里看到她和她的大女儿,很漂亮。她也总是很骄傲地揽过她,说,“这是我女儿,大提琴拉得非常棒……”每每这时,我总是很客套地回应,“厉害,厉害!”我实在找不出什么词来夸奖她。

二房东的两个女儿,都高挑漂亮,虽然只有10岁左右,但已经出落得相当俊俏。而她的儿子,相比之下,倒有些黯然失色——后来,见到二房东的老公,才明白,基因真的是个奇迹。

前不久,在二房东的朋友圈,看到她女儿获得了全国比赛某个奖项的消息,我点了一个赞。点评了一句:恭喜恭喜棒棒哒!

二房东很快回复:谢谢!

这样的形式,像极了我们的关系。有着合作关系的客套,也有着普通朋友间的适当迎合。我相信,她不看微信,不看租房合同,一定想不起我的名字。就像我,总不记得她姓甚名谁一样。

房子还是那间房,租金却从当年的1400元涨到了如今的2600元。房租几乎是一年一涨的。只是,每次涨租的时候,二房东都会跟我说,没办法啊,大房东要涨……”

后来,每个月的月底,她发收据给我,我微信转账给她,以前的每月一面都免了。

如今,好久没有见到二房东了,想起她喘着气爬到7楼时,扶着楼梯站在那里要租金的样子,竟然有些可爱。 

                                            理发师 

住处附近有个发廊,店名纤手。

店主原是一个江西小伙,30岁的年纪,相貌普通,常常身着小镇青年的服装。

在深圳,哪怕是城中村,看起来,这个理发师的形象看起来和周边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发廊生意一直不太好,到他店里剪发的,多是快递小哥、搬运工、各种临时工等,我来来去去经过那里数十次,也不过看到两三次女宾在洗头。

我去那里理发的时候,店里还没有其他人。我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起来。

他感叹深圳的花销太大,说这里的姑娘都很物质,说自己工作多年,还没有攒到钱,说自己的女朋友因为自己穷,跟了别人……从他的嘴里,我没有听到过一条好消息。他的每一条信息里,都包含着怨气。

最后一次去理发的时候,他说他的侄子要跟他妈妈一起来深圳了,他要去看看她们。“他们过来了,当然住我哥那里,我这里住不下的……”

又几天后,经过那家发廊,看到了一个衣着鲜亮的时尚小伙,正在帮一个美女烫发。仔细一看房间布局也有调整,设施也有增加,我这才明白,原来,这发廊被江西小伙转让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衣着光鲜,面容白皙的理发师,很快吸引了众多女顾客和白领阶层。虽然价格比以前贵了三分之一,人却比以前明显多了起来——至少,我每次去的时候,前面至少排三到五位。

和江西小伙不同,这个东北小伙有着开朗的性格,室内的音箱里一直放着流行歌曲,都是大家可以跟着哼的那种。东北小伙爱聊天,讲他们那里的二人传,讲东北人谈恋爱的风俗,讲自己闹的笑话……

有次他问我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快餐,我推荐了一家砂锅饭。“只是不知道你这个东北人,是否能吃得习惯了,我个人是感觉不错的。”我去了那家砂锅店,给他拿来了订餐小卡片。后来再去的时候,东北小伙告诉我,“那砂锅不错,尤其是腊肠双拼,贼香……”

和他聊理发行业的规则,他说,“理发,是美的需要,更是基本生活的需要。不修边幅,怎么说,也都是贬义词。如果条件允许,我相信,没有人会不修边幅。那这样一样,我们做这行的,就要把自己装扮得好好的,我想,你肯定不会到一间看起来脏乱差的发廊理发,也不敢把你的发型交给一个外表看起来都很邋遢的理发师……”

我突然想到了之前的那个理发师,原来,很多岗位都要从对自己有要求开始的。

前不久,经过那家发廊,看到东北小伙仍和以前一样忙着,边上多了一个洗头的小工。对面二手家具店老板告诉我,“生意太好,忙不过来,他请了一个小工,专门帮客人洗头,吹风……”

这是我见到的,关于“好项目,好地段,还需要适合的人去做”的最好证明。

我扫码付款给他,知道他叫小军。

而我,他亲热地叫“哥”。

                                       馒头店老板

在塘宴7街,有一条长约300米的小巷子。之所以,叫它小巷子,因为它不足四米宽,蜿蜒在林立的民房间。在这小巷两旁,却密集地排列着上百家店铺。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馒头的感情一直很深厚,这种感情只属于那种有弹性有韧性的北方馒 头,像南方那种软软的,跟面包一样的馒头,北方人多数吃不习惯。而在这个狭长的巷道一旁,就开着一家北方馒头店。

每次经过,我都能闻到小麦的香味,那种香味,时常能让我想到年少时,在厨房里母亲掀开蒸馒头锅盖的场景。

老面馒头,不用发酵粉。第一次光顾,老板就这样告诉我。老板是安徽人,黝黑的皮肤,眼睛很亮。我相信他说的话,从此,我成了他家店铺的常客。

 “开始时,我们一直在这里卖北方馒头,就一种。后来,经常有人问,有没有烧麦?有没有包子?有没有豆沙包?有没有甜馒头……于是,我们就又加了一些新品种,但是老面馒头的做法,一直没变,就是为了家乡味……”老板说话很慢。

我时常看到馒头店里,有个七八岁的少年挤在堆满蒸馒头设备的角落里写作业,全神贯注,偶尔也会一边玩手机,一边吃包子。老板娘是个满面笑容的女子,可能因为笑得太多的原因,眼睛一直弯弯的。她有时候跟我打招呼,用家乡话,我也用家乡话回。两个不同省份的人,用各自的家乡话对话,却彼此都懂。

过年的时候,我拿着一个大环保袋子去馒头店,准备买上几十个馒头带回家过年。住在电梯洋房里,那小小的厨房,再也蒸不出记忆中白花花的大馒头。去的时候,我还给他们带了两支红酒,让他过年的时候喝。但是店老板一再推辞——“真的,兄弟,谢谢,我们一家都不喝酒的,给我们也是浪费,心意领了。你一年到头,总支持我们生意,应该感谢你才对……”

这样客套倒是远了哈,我们是半个老乡,家乡的土地都是接壤的,不然,也不能蒸出我们那里一样味道的馒头……”

是啊,是啊,半个老乡。唉,来深圳13年,现在想着回家了。早些年,还想着攒钱买房子,现在攒了十几年的钱,连首付也不够啦……”

深圳房价,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不过,你早些年到临深地方买倒也不错啊……”

是,是的,东莞和惠州都不错,只是,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也过万了……”店老板很是遗憾。没有办法,我天天在这条小巷上走来走去,不了解外面的市场,反正,一切都太晚了。也许,我们注定走不出那个村庄吧!

也许是一语成谶,没有多久,等我再经过那里,想去买馒头的时候,才发现店门紧闭,上面还贴着封条——边上的人告诉我,馒头店边上的电脑修理店着火,连带着把馒头店也烧了。后来听说,馒头店老板第三天就卷着铺盖,一家老小回了安徽老家。

如今,那个店铺仍然紧闭店门,每次经过,我都会想起那个老板,那一家人,还有那热气腾腾的馒头。

 后记

2018年4月23日,离开上沙村。

2019年10月份到上沙邮局取稿费,到了那里才发现麦当劳往南全部拆除了,遍地的建筑垃圾。而原来的麦当劳对面,又建起了几栋高楼。

也许,过两年再去,我已经找不到我熟悉的那个上沙了。

至于那些人,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再难重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把别人的店变成自己赚钱机器?
17年“老牌”煲仔饭新店,开在发廊里。
小伙请客,笑坏店老板
发面不用酵母粉?50年馒头店老板教你一招,蒸出来的馒头松软好吃
馒头蒸出来总是硬邦邦?馒头店老板教你一招,又香又白还不塌皮!
100多天没剪发小伙,到发廊一番修剪,帅到不敢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