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甲复脉论

      《伤寒论》中有复脉之法,以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复脉中之阳也,若以寒邪所伤,不足之证,此实则正治也。然而参、桂、姜、枣虽能复脉中之阳,却不能复脉中之阴,脉中阳虚当速生,脉中阴亏亦当急复。今后学之士多有成其功者,而以吴鞠通最得其法,虽皆以复脉为名,然用古法而不拘古方,实复脉中之阴也。

        欲详三甲,须先通加减复脉。热邪深入阴分,耗伤精液,自是养阴为急务。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一条:“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加减复脉汤:

 炙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白芍六钱、   麦冬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或未下而阴渴。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乎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于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由上可见吴氏强调“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阳明热盛日久,见脉沉实、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或齿黑唇裂,仍属阳明腑实证,亦可用攻下治法;但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此乃温病后期,邪入下焦,耗伤真阴所致,此时宜急复肾阴,故方中以干地黄、白芍、麦冬、阿胶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为主,以复脉中之阴。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条:“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

一甲复脉汤:

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各六钱

麦门冬(不去心)五钱      阿胶三钱

牡蛎一两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

      本方即加减复脉汤去麻仁,加牡蛎而成。主要是滋养阴液为主,不仅能用来治疗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证,而且还可用于治疗内科杂病。温病热邪入于下焦而劫伤肾阴,但大便溏者和温病后期,阴液亏虚诸证。症见面赤身热,手足心热,口舌干燥,神疲乏力,大便溏泄,舌质鲜红,脉虚大。此时治当滋阴清热,方为正法。但滋阴之品大多性润而滑肠,此时又见大便溏,故去麻仁而不用,更加牡蛎以收敛固涩,是复阴之中,预防泄阴之弊。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三条:“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二甲复脉汤:

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各六钱

麦冬、  生牡蛎各五钱   阿胶三钱,烊化

麻仁三钱   生鳖甲八钱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640毫升,分三次服。

此示人痉厥之渐也。温邪深入下焦,耗伤肾液,阴虚不能潜阳,肝风内动,虽但觉手指蠕动,未成痉厥,亦需防其未病之先,故用加减复脉汤滋阴润燥,加入生牡蛎、生鳖甲育阴潜阳,则肝风自息。本方为急防痉厥之剂,正如吴鞠通云:复脉育阴,加入介属潜阳,使阴阳交纽,庶厥可不作也。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四条:“下焦温病,热深厥深,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三甲复脉汤:

 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各六钱

麦门冬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

生牡蛎五钱   生鳖甲八钱  生龟甲一两

【用法】水煎服。

      前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版名之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淬补,心之本体欲失,然大动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版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此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入生龟板一两,专以滋阴复脉熄风。主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此时痉厥已作,相较二甲之证则更甚也。温病后期肾阴大伤,不仅不能滋养筋脉,亦不能滋养心神,故见“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今临床应用以抽搐伴心悸、舌干唇裂、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心烦不眠、郁热上扰者,可加黄连、栀子、淡豆豉;气虚著者,加生黄芪、黄精;兼血瘀者,加延胡索、鸡血藤、桃仁、红花;兼气滞者,加柴胡、郁金。若由邪热炽盛引起的痉厥、抽搐,则不宜服用。本方还可用于脑动脉硬化性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等。现代研究报道表明,三甲复脉汤在改善中医症状和心功能,降低心室率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今复脉已详,亦须熟知定风,定风有大小,其治有轻重,然较之复脉所治皆更甚也!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五条:“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小定风珠主之。”

小定风珠:

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版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

用法:上药用水一升,先煮龟版、淡菜,得400毫升,去滓,入阿胶,上火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冲入童便,顿服之。

    本方养血柔肝,清泻余热。主治温病后期,真阴被劫,虚多邪少,余热未尽,低热夜甚,亦或虚火上冲,发为痉厥呃忒,脉细弦劲者。方中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滋补阴液而熄内风;龟版、淡菜滋阴潜阳,并能降逆平冲;童便滋阴降火。合用而有滋阴潜阳,熄风降逆之效。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六条:“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大定风珠:

生白芍、  干地黄、  麦冬(连心)各六钱 麻仁  、 五味子 各二钱   生龟板   生牡蛎   甘草(炙)    鳖甲(生)各四钱          阿胶 三钱      鸡子黄(生)二枚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本方应用于温病后期。以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而见神倦瘈疭,脉虚弱,舌绛苔少为证治要点。当此之时,真阴仅存一二,时时有欲脱之危。本是热邪久羁不退,原已吸烁真阴,又因误用汗下之法,更劫奪肝肾阴精;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则见手足瘈疭,当此欲脱之时,急以大定风珠滋阴息风,方中以加减复脉汤填补真阴,三甲潜阳,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化阴,鸡子黄养阴息风。是针对纯虚无邪,虚风内动,时时欲脱的救急之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 熄风潜阳剂--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
风温下焦篇
身热面赤
吴鞠通加减复脉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