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金文京:《汉文与东亚世界》
这本书是最近刚出的,属于“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作者金文京是位很神奇的学者。他出生在日本东京,却是韩国籍,在日本京都大学担任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古典文学。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在日本读研的时候,曾经想选一门课是关于《易经》的。当时看主讲老师的名字好像是中国人,于是我就选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才发现选成人家哲学专业的演习(就是学生发表为主的课),而且老师是韩国人……第一节课完全云里雾里,下了课赶紧退掉了。
说了好多无关的话,然后再回过头来谈这本书。从这位作者的独特身份上,可以想象他对中日韩三国文学甚至文化都有比较深刻的见解。事实上,不只中日韩三国语言,这本书还涉及了越南语,甚至中国古代的契丹语,回鹘语等,视野非常宽。

我以前在读日本平安时代史料的时候,也学习过日本人读中国古文的训读法。但是当时并没有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只是以为这是日本人发明的方法。而看了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方法还是来源于我国。比如“レ点”“一二三”“上中下”等等标识,其实在我国古代翻译佛经的时候也使用过。还有江户时代盛行的“候文”体,也源于我国尺牍文。而元朝时候使用的蒙文硬译体,真的是每个字都认识,合起来就不懂了。没想到我国还有这样的文献资料。
刚学日语的人可能最不习惯的就是日语的语序和汉语不同。比如汉语是主谓宾,而日语是主宾谓。举例而言就是汉语是“我吃饭”,日语的顺序就变成了“我饭吃”。而韩语其实与日语基本相同,以前也说过,会日语的人学韩语会比较轻松,反之亦然。这本书又介绍了古代印度佛经的“梵语”,顺序也跟汉语是相反的,越南语也是。这样说起来,汉语反而在东亚语言中属于很特殊的存在了。想到古代东亚世界的人都使用汉字,虽然发音各异,但是可以通过汉字进行笔谈,就觉得非常有趣。
这本书介绍了各个国家汉文的训读方法,主要以日语为主,所以如果一点日语都不懂的话,可能还是读起来有点困难。作者本人就是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所以这本书虽然原作是日文的,但中文版是作者自己写的,而不是由其他人翻译,想必可以更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想法吧。
不过虽然题目取得比较大,内容方面却很具体,甚至可以说琐碎,这也是日本书籍或者说日本论文的特点。对各种语言的读法介绍都有很具体的例子,但是引申的内容并不多。虽然从日本和韩国(或者说朝鲜)的地理位置,分析了两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同,以至于后面汉字在两国文化中所占位置的不同,但我觉得这部分如果发散下去,才是最有趣的内容。可惜书里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了。我认为其中说的最好的一句话是“日本的汉文课是国文课的一部分,却教中国人的作品;韩国的汉文课相当于第二外语,却教本国人的作品”(P138)。
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知识性很强。让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要用轻型纸呢?味道真的挺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语里面的汉字不减反增。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热衷于使用汉字呢?
金文京:何谓东亚汉字文化圈?
对谈|《汉文与东亚世界》:汉字在国门之外的世界
近代以前的东亚各国,为何多用汉字?
日语就是汉语的一个“方言”
为啥日语与闽南话发音很相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